正文 第二十九象 宣宗三楊中興的預言

象二十九 壬辰 巽下震上 恆

讖曰:

枝發厥榮,為國之棟。

皞皞熙熙,康樂利眾。

頌曰:

一枝向北一枝東,又有南枝種亦同。

宇內同歌賢母德,真有三代之遺風。

這一象應該是大明朝最幸福的時代,即使是最能鑽空子的史學家在這段時間裡也找不出可以做文章的花樣。宣宗十年,國泰民安,除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朝野沒什麼大動靜。

但事情還是有一些的,十年啊,連點像樣的正事都沒有,那這個皇帝做得多冤枉啊。

比較大的一件事是朱高煦謀反。這個朱高煦是朱棣生的壞小子,朱棣攆走建文帝,自己做了成祖,讓兒子朱高熾做了皇帝,就是仁宗。不過由於朱棣在皇位上趴得時間太久了,整整十七年,朱棣死後一年,新皇帝朱高熾也咽氣了,於是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登基,史稱宣宗。

於是有人不服氣了。

誰呢?皇上他大爺。

說起來朱高煦還真是皇上他大爺,族譜上都寫著呢,這還假得了嗎?於是朱高煦就考慮謀反,但這個謀反不是件簡單的事情,往往還沒等到你動手就被人家發現了,朱高煦就是這麼倒霉。

倒霉也未必有什麼關係,問題是朱高煦自己明明沒準備好,還老是要先發制人,那人都是活的,哪有那麼好制的?於是宣宗親自統兵,圍困信陽,與他大爺一決死戰。結果這一仗打得一點懸念也沒有,朱高煦的部將象徵性地反抗了幾下,就全都投降了,於是朱高煦只好硬著頭皮,以俘虜的身份去見侄子皇帝。

沒想到,皇族卻紛紛上表,要求赦免朱高煦,宣宗有些拿不定主意,沒有很痛快地答應下來,結果朱高煦就不樂意了。

當時朱高煦被囚於逍遙城,宣宗親自去慰問監獄在押人員,朱高煦大大咧咧地盤腿坐在地上,一副我是你大爺的模樣。雖然他確實是,可這節骨眼上,誰是誰大爺已經不好說了。但朱高煦卻沒這個認識,宣宗瞧他的模樣生氣,轉身要離開,卻被朱高煦耍了一把,在後面伸腳一勾,把陛下摔了個狗吃屎。

這下子宣宗可惱了,當場就翻了臉皮,不認大爺了。他命令力士搬了一口大銅缸出來,拿大缸罩住朱高煦:叫大爺。朱高煦說:我才是你大爺。宣宗就命人將木炭堆到缸上點燃,就見那口缸滿地亂跑,可一口缸能跑多遠?沒多久就被燒得熔化了。缸都熔化了,那朱高煦怎麼樣了呢?

你自己猜吧。

這件事過去之後,基本上就沒什麼事了,但是不久宮中發生了一件奇詭公案,目前看起來這件奇詭公案沒什麼奇詭之處,只是與《推背圖》稍微沾了點關係。

宮裡有位孫貴妃,端的是嫵媚妖嬈,慣會撒嬌,她要求將自己生的兒子立為太子。宣宗被她迷得神魂顛倒,倒是不會反對,只不過那兒子能不能生出來還成問題,但話卻撂在這兒了。

沒過多久孫貴妃果然抱出來一個大胖小子,宣宗樂得眉開眼笑,就想立這個小東西為太子,於是宣宗就去找三楊商量。

三楊是什麼東東呢?

是三位大臣的名字:楊士奇、楊榮和楊溥。這三個老頭都是古板先生,正兒八經地幫著皇帝治理天下,不胡鬧,所以混出來一個德高望重,當時人稱楊士奇為西楊,楊溥為南楊,楊榮為東楊。宣宗就是要找這三個老傢伙商量,怎麼樣才能夠不聲不響地把皇后廢掉,讓孫貴妃當皇后。

楊士奇當時問道:孫貴妃和皇后有沒有不和睦的情形?

宣宗瞪眼睛說謊不打草稿,道:沒有,不僅和睦得很,而且情如姐妹,這幾天皇后有病,孫貴妃還時時過去探望。

於是缺德的楊士奇就建議道:那不妨趁皇后病重的機會,勸她暫時休養生息,把皇后讓給孫貴妃得了。

宣宗大喜,就用了楊士奇的花樣,把皇后攆走了,讓孫貴妃做皇后,那個孩子就成為了太子。後來有人瞎嘀咕說,其實那個孩子根本就不是孫貴妃生的,而且也不是宣宗的種,不曉得孫貴妃從什麼地方弄來的。但從後來看這個孩子的做事風格,是不是宣宗的種不好確定,但肯定是朱元璋的後代,不是朱元璋的後代也不至於折騰到那種地步。

那個孩子就是後來的英宗朱祁鎮。

一枝向北一枝東,又有南枝種亦同。

宇內同歌賢母德,真有三代之遺風。

所以《推背圖》里的這幾句話,把楊士奇三人忽悠得如此之舒服,實在讓人有點疑心這個《推背圖》是不是楊士奇他們哥仨寫的。

但楊士奇這人也確實有點貨在肚子里。曾經有一次,宣宗一時興起,就微服私訪,一路上訪到了楊士奇的家裡,楊士奇嚇得連滾帶爬跑出來迎接,埋怨宣宗說:聖上真不應該如此輕率。宣宗不服,過了段時間找楊士奇抬杠:微服私訪,體察民意,有什麼不好的?

楊士奇回答說:皇上啊,天底下並非每個人都是善良的,萬一有哪個傢伙因為小事鬱悶了,想找個出氣的,你想你不是一個現成的嗎?

果然,沒過多久官府逮住倆賊,那兩傢伙供認,他們有個一舉成名天下知的宏偉計畫,那就是趁宣宗微服私訪的時候,在路上狠狠給他一傢伙。這個消息把宣宗嚇出了一身的冷汗,從此對楊士奇更加信任了。

總之,宣宗的歷史乏味得緊,簡單說來,他的一生就是一直想跑出去瘋玩卻總是被楊士奇三人成功攔下來的一生,而且宣宗也沒有因此鬧情緒耍性子,這真的很不容易了。

他就這樣很不容易地過了十年,然後幸福地死掉了。

三楊的黃金時代也終於結束了,麻煩正對他們露出壞壞的嘴臉。

麻煩來自於新皇帝:英宗——朱祁鎮。

這個破英宗何止是給三楊添麻煩,他給整個大明朝都添了數不清的麻煩,一個愛惹麻煩的人做了皇帝,那真是老百姓倒霉啊。

但這個麻煩,說起來也是三楊自己惹來的,他們不光是會惹麻煩,還給我們貢獻了一個常用俗語:二進宮。

話說宣宗一死,朝廷里就有人開始折騰,說朱祁鎮年紀太小了,才剛剛九歲,這麼個小屁孩能做得了皇上嗎?換人吧,換成襄王朱瞻墡得了。還有人愛編瞎話,說得有鼻子有眼,說是老太后已經拿了金符,派人去接襄王繼位了。楊士奇聽說了這事,急得跟什麼似的,就去找楊榮,說:哥們兒,事情麻煩大了,現在大家都在看咱哥倆呢,咱們不能不出面啊。楊榮就說:OK,老大你吩咐吧,你讓我幹啥我就幹啥。

於是楊士奇和楊榮糾集百官,轟轟隆隆地進宮去見太后,其實那些謠言都是沒有影子的事兒,所以太后見了他們也沒說什麼,就拿手一指惹禍精朱祁鎮,說,這就是新天子,以後就全靠你們扶持了。

楊士奇和楊榮趕緊謙虛:那老臣當仁不讓了。

這個就是二進宮的來歷了,雖然看上去他們只不過進了一次宮,但這是把過程簡單一些寫出來,實際上進了兩次宮,故稱二進宮。

這老哥倆倒是挺愛自作多情的,可是他們沒想到,人家朱祁鎮壓根兒就不樂意和他們一起玩。

那麼朱祁鎮樂意和誰玩呢?

朱祁鎮最樂意跟太監王振一起玩。

說起這個王振來,那可是大名鼎鼎,大明王朝沒少托他的福,被弄得烏煙瘴氣。早已死得不能再死的朱元璋要是知道了他這麼禍害,肯定會氣得活轉過來。要知道,朱元璋在建國之前就曾經研究過各個朝代的興亡更替,發現不管哪個朝代滅亡,都少不了太監的一份貢獻,可任何一個朝代的興旺,卻跟太監沒有絲毫關係。按理來說太監製度取消是最合乎人道的了,但皇帝要是有這種心腸,就不叫皇帝了。所以朱元璋在開國之初,就立下了規矩,加強了對太監的管理,並嚴令太監不許參政,甚至嚴格規定太監不許識字,並弄了一塊鐵牌懸於門上:內宦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

朱元璋以為這麼擺弄這沒事了,以後太監們也就折騰不起來了。可是他老兄在世的時候,他說了算,他不在世的時候,就輪到別人說話了。明成祖把建文帝趕得不知去向,第一件事就是給太監們平反恢複名譽,著名的下西洋的鄭和,就是宮中的太監出身,所以朱元璋的那一套,早就沒人理會了。

永樂年間,是太監的黃金時代,皇宮中太監嚴重短缺,這時候恰好王振因為犯法被流放,他一咬牙一狠心,一不做二不休,我引刀自宮我做太監得了我。

於是王振就進了宮,並被指派侍奉年幼的朱祁鎮。

從此王振每天就在朱祁鎮身上打主意,培養這個小傢伙對自己的依賴心理,務必讓他做到對自己言聽計從,這樣的訓練很快就來了效果,英宗被訓練得比狗還聽話,王振讓他往東他不往西,王振讓他打狗他不攆雞。下這麼大辛苦訓練朱祁鎮,王振可不是吃飽了撐的,他是把自己的人生希望全部放在了這個小破孩的身上,假如有一天這個小破孩做了皇帝……

還假如什麼呢?朱祁鎮是真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