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象 宋真宗親征澶淵的預言

象十七 庚辰 坎下坤上 師

讖曰:

聲赫赫,息干戈,

掃邊氛,奠邦邑。

頌曰:

天子親征乍渡河,歡聲百里起謳歌。

運籌幸有完全女,奏得奇功在議和。

大宋的歷史就這麼開始了,百年的鬧心就這麼登場了。

這時候的大契丹已經是遼國了,是狠辣女人蕭太后主持朝政,大宋想收復燕雲十六州,得先問問蕭太后答應不答應。

答應你才是怪事。那就開打。

大宋這邊兵精糧足,大遼那邊也是兵強馬壯。

大宋的麻煩也來了。

遼兵鐵蹄沖入中原,打草谷啊。

遼兵直取澶州,那是中原的門戶,門戶一失,則中原危矣。

緊急軍情迅速傳遞到京師。

一日五次告急。

這時候宋太祖趙匡胤早已退場了,他的退場帶有極度神秘的色彩。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裡,趙匡胤一個人躺在床榻上,微弱的燭光在冷風下拂動著,映出一個恐怖而模糊的黑影,黑影的手中,是一把渾重的鐵斧,冰冷的鐵刃在深夜的寂靜中陰森而恐怖。

哇耶!

趙匡胤慘叫一聲,就沒了聲息。

燭光再起,就見他的弟弟趙光義站在他的面前,驚聲叫道:我靠,大哥,大哥你不能走啊,你走了,我一個人做皇帝要多累啊。

於是趙匡胤的弟弟就成了宋太宗。

宋太宗登基第一件事就是狠抓經濟建設,庫府里的軍用物資堆積如山,壓在最底層的軍械都因為壓力太大而變形。

時刻準備著!

宋太宗諄諄地告誡大家:要作好打世界大戰的準備,遼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啊。

說完他就退場了。

宋真宗急忙走出來,到龍椅前坐好:大家好,我是宋真宗,請允許我自我介紹一下,本人男性……這時候邊關急報已經堆了過來:大遼寇邊!澶州危急!

宋真宗傻眼了,我靠,我才坐這兒就給弄出這事來,這可咋整?

這時候又一個民間傳奇人物隆重出場:寇準。

寇準在中國民眾心目中佔有重要的位置,他主要出現在評書中,跟楊家將攪和在一起,是楊家將在朝廷中的得力支持者。而且評書中的寇準神機妙算,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雖然不會撒豆成兵,但呼風喚雨的本事還是有的。

既然是重要謀臣,那就要出重要主意。面對遼國寇邊的現實,寇準果斷地建議道:陛下,我有一招,請陛下親自上陣去和遼寇對打如何?

你開什麼玩笑?宋真宗火了:如果遇到邊關軍情我就御駕親征,那還要武將們幹什麼?那我這個皇上還干別的不了?

寇準道:陛下身負不世武功,武學造詣出神入化,天下無敵,如果陛下這個時候不出手,以後就再也沒機會了。

宋真宗道:那我就把這個機會讓給你得了。

這時候大臣王欽若建議道:我有一個提案,請陛下速速上馬,向著金陵方向快逃,能跑多快就跑多快。

閬州人陳堯叟明確反對王欽若的觀點:堅決不同意,陛下應該往成都方向跑,成都鳥語花香,美女迷人,陛下不可不去。

宋真宗道:要不,我先回宮跟老婆孩子們商量商量?

寇準衝上前來:不可以,陛下絕對不能回宮。

宋真宗大怒:我靠,好你個寇準,你以為你是耶律璟啊,還敢不讓我見老婆孩子?

寇準道:如果陛下一回宮,老婆哭孩子鬧,肯定都是要求你逃跑,那我們還在這裡商量個什麼勁?

寇準一瞧這架勢,知道要玩完,急忙出門四處找救兵,忽然看到將軍高瓊,就問:老高,現在朝中意見分兩派,一派建議皇上立即逃跑,另一派要求皇上御駕親征,你支持哪一派?

高瓊問:那老寇你是哪一派?

寇準答:我是親征派。

高瓊就道:那我就支持你。

寇準一聽大喜,急忙扯住高瓊進殿:那老高你快來,一定要勸得皇上回心轉意。

小意思,看我的。高瓊走進殿來,一見宋真宗的面,就高喊道:不得了了,不得了了,陛下,眼看契丹就要攻破澶州,若澶州失守,陛下就等於在契丹人的刀口上喘氣了,所以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逃,逃得越遠越好。

寇準在一邊聽了,氣得差一點沒背過氣去:好你個老高,當面一套背後一套,我算是認識你了。

就聽宋真宗說道:卿言甚合孤意,那麼高將軍趕快給我弄幾匹快馬來,我走先,你們隨後慢慢追來。

高瓊搖頭道:我們都不走,就陛下一個人走。

宋真宗感動了:莫非高將軍願意為朕斷後?

高瓊道:斷你頭啊,陛下,你也不用腦子想一想,大宋的士兵哪一個不是北方人?老婆孩子都在北方,你要是逃往南方的話,這些當兵的誰肯跟你走?你前腳一走,後腳這裡又會有一位新陛下,到時候你後悔去吧。

宋真宗大驚:我靠,我怎麼沒想到這一層?

這時候高瓊已經懶得說話,猛一揮手:起駕,陛下要親征。不由分說,強行抬著宋真宗去戰場了。

這時候澶州已是危在旦夕,遼兵日夜攻城,守城的將士早已認了命,沒了鬥志。卻忽然看到北門方向翠華搖搖,竟然是宋真宗親自趕來慰問了,頓時軍士們感動得號啕大哭,狂呼萬歲,聲傳百里之外。

那邊遼國的元帥達攬也看傻了眼,心想這大宋是不是犯了糊塗啊,這才多大一點小事啊,怎麼皇帝自己跑來了,仗有這麼一個打法嗎?太不講道理了吧?還沒等想明白,腦袋上已經重重地挨了一記,也不知是飛石還是冷箭,達攬怒叫一聲:我不服,大宋君臣啥玩意兒都不懂,一個勁瞎搞!語罷,氣絕而死。

這邊皇帝親征,那邊元帥喪命,這一仗,不用打已經知道結果了。

遼國的老大蕭太后暈了,弄不明白大宋人是真的不懂呢,還是搞了什麼奇兵,就提出來議和。

從此罷兵,稱兄弟之國。

天子親征乍渡河,歡聲百里起謳歌。

運籌幸有完全女,奏得奇功在議和。

現在再回頭看看這個《推背圖》,越看越感覺像是當年戰場上的某一個大兵,因為看到皇上御駕親征,心潮澎湃,一激動憋出這麼幾句歪詞。後來看這幾句詞實在是沒地方放,就順手塞《推背圖》里了。

總之,這個《推背圖》像紀實文學,不像預言。

宋真宗雖然僥倖贏了,但回去後越想越後怕,就恨透了寇準,把他弄出了朝廷,外放做官。又過了幾年,宋真宗開始正面評價這場戰役,越評價越覺得自己了不得,於是決定去泰山封禪。

但是去泰山封禪,那需要非常之高的德性才行,自古以來,有資格登上泰山的,也只有秦皇漢武寥寥幾人,宋真宗他夠這個格嗎?

大臣們都說不夠。

宋真宗沒辦法,只好用重金賄賂大臣。皇帝對大臣行賄,這是歷史上少見的現象,只宋真宗送給宰相王旦的禮物,就是裝在一隻酒罈里的滿滿一壇大珍珠,王旦不好再退回來,但卻終生以此為恥,臨死前吩咐兒子不許給自己穿華服,要穿黑衣剃短髮,表明自己對不起先祖。

而寇準則不然,他是拼了老命地跟著起鬨,還弄了花花草草的祥瑞出來,前跑後顛地表現自己,可是他已經失去了讓皇帝賄賂他的資格,最終全都是白費力氣。

這時候,有一個與寇準關係最要好的太監周懷政出來了,這位周懷政開始時是靠著寇準的聲望提高他在宮裡的地位,但寇準失勢後,他也遭到了冷落。可是他不願意讓人知道自己失寵的事情,就每天讓小太監來傳他,假說皇上找他進宮有事,等他進宮之後,就找個沒人的空屋子,在裡邊一蹲半天,出來就得意揚揚地忽悠別人說皇上是如何如何地信任他。

這一招還真把別人唬住了。

可來來去去,總是這一招也不成啊。於是周懷政就考慮了一個比較徹底的解決方案:

密謀起兵,殺盡朝中大臣,再請寇準回來做宰相。

這絕對是一個好計畫。

如果沒人告密的話。

結果周懷政的計畫被同黨拿到了宋真宗面前,周懷政的小命因此丟掉了,而寇準,他也徹底地失去了王朝的信任。

弄到這份兒上,寇準的做人是絕對絕對的失敗。

但他卻不知用了什麼辦法,居然成功地走進評書里,混成了一個接近於半仙的人物,讓人活活地羨慕死。

不明白,預言書里也沒提到這事兒,我們就更無法弄清楚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