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輯 善因結善果 用擁抱回報擁抱

(美)路易斯·尤拉諾

在美國有一個非常富有的男人,由於他很富裕,不論是左鄰右舍還是外地人都認識他或知道他。通常,他的門鈴響起時,門外總是站著請求募捐的人。有時,按響門鈴的是某個陷於困境的鄰居,於是他面帶微笑地擁抱一下來人,並大方地將一把鈔票塞到他的手中。有時門鈴響後見到的是代表非洲飢餓兒童的慈善團體,他便含著笑,擁抱一下門外的慈善機構的來人,隨後簽上一張數額不小的支票。

一天晚上,外面特別安靜,這個富翁決定出去走一走。他沿著彎曲的街道,悠閑地一直往前漫步。突然一個躺在人行道上的流浪漢吸引了他的目光。那個流浪漢的運動衫破舊不堪,雖然穿著鞋,但互不相配,而且身上散發出臭味。流浪漢同時也看到了他,並且知道他是誰,但他沒有伸出手,而是把自己的臉掩藏起來。富人站在這個衣衫襤褸的流浪漢身旁,俯下身,輕輕地撫摸了一下他的面頰,但是流浪漢卻旋即閃開了臉。富人不禁苦笑了一下,慢慢轉過身,向回家的路上走去。

聽到富人的腳步聲在拐彎處消失後,流浪漢才睜開眼睛,坐起身來。在他的腳邊有一張嶄新的百元美鈔。他一把抓起鈔票,然後起身徑直衝向最近的商店。同所有的流浪漢一樣,他的第一個念頭便是把錢揮霍在喝酒上。

然而,當流浪漢的雙腳就要邁進商店時,他猛然又感受到了富人那充滿愛心的撫摸。他心中不禁為之振奮,他下決心要從那一刻、那個地方重新開始人生。他隨即向一個老婦人討了兩個10美分的硬幣。「喲,」老婦問他,「你不再買酒了?」流浪漢搖了搖頭,然後把錢塞進了最近的電話機投幣口。流浪漢對接電話的掮客說:「100美元,全部投到微軟公司。」由於當時正值上世紀80年代末,所以只經過很短一段時間,股票便飛漲了。這個流浪漢便因此搖身一變成了腰纏萬貫者。

故事再回到洛杉磯東部。幾年的光陰緩慢流逝,慷慨的富翁生活依舊:傍晚散散步,用口哨吹吹音樂曲調,或是開門迎接來客。

有一天,門鈴又響了。富翁打開門,只見門外站著一位衣著考究的紳士。「啊哈,一定又是募捐。」富翁尋思著。但當他剛要說話時,客人先開口了。

「你就是那位富翁,對吧?」客人問道。

「我能為你做點什麼呢?」富翁機械地說道,對被請求給予錢物他已習以為常。

「不是你要為我做什麼,」客人說,「而是你已經為我做的。」

「我已經為你做的?」富翁驚異地問道。

「你給了我第二次人生的機會。有了你慷慨的捐助,我得以投資並終於擺脫了貧窮。我再也不必在窮途末路上墮落了,我已能在擁擠的人行道上昂首闊步了。為此我要向你表示感謝。」富翁終於認出這位來客就是曾經蜷縮在街頭的那個流浪漢。於是他說道:「我當時給你錢時,你並沒有向我索取。我只是因為看到你在那裡,出於愛心才這樣做的。換了別的人,我也會給他的。」

「正因為如此,我更要來向你致謝。」客人說道。

「可是我很富有,」富翁說,「我有很多錢財要給別人,而從未想到要從別人那裡得到回報。」

「很好。」客人點頭稱道,「其實我也沒有什麼東西送給你——我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給的。我來這裡的惟一目的就是向你道聲謝謝。」富翁睜大了眼睛看著向他走近的來客,將他擁抱。這擁抱是他在門前經常做的那種擁抱,不同的是這是第一次有人用擁抱來回報他的擁抱。

當他的客人,一個曾經流浪街頭的人緊緊地擁抱著他時,富翁感到這是有生以來最使他感到滿足的擁抱,他的眼淚奪眶而出。

意林札記

只有尊嚴與人格難以失去的,尊嚴和人格同時也是最難給予的。予人一魚,不若授人以漁。但是,人如果只有技術,沒有獨立之人格和精神,也難以從泥沼中走出。

完成對自己的救助往往是很簡單的,譬如文中的富翁,富翁常懷慈悲之心,日行一善。

然而,可以想見的是,很多的受助者,也許做出了文中流浪漢一開始就想做的選擇,這樣反而加速了一個人的墮落。完成對一個人的救助,首先應該從拯救一個人的靈魂開始。(湯可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