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輯 恩重如山 拯救

揚·布魯斯

來自法國北部魯貝的佩爾利克一家與多爾多涅省的波爾歇力村民素昧平生。魯貝這個地方多雨,為了沐浴陽光,米歇爾·佩爾利克和妻子屈格蒙帶著自己的10個孩子,駕車外出野營,偶然來到波爾歇力村。他們發現這裡陽光明媚,景色怡人,便在村外一塊空地上搭起兩個帳篷,父母和3個最小的孩子住一個,剩下的7個孩子住另一個。當他們進村採購物品時,10個金髮小腦袋晃來晃去,十分惹眼。在多爾多涅省,孩子們的頭髮都是深色的。

第二天一大早,村裡的麵包師突然為他們送來了剛出爐的月牙小麵包;不一會兒,村長貝羅奈特也來了,並以村民委員會的名義邀請他們全家明天晚上出席專為他們舉辦的宴會。父親米歇爾對此頗為費解,他決定把醜話說在前頭。米歇爾明確告訴村長,他是失業者,不要指望他能支付許多旅遊費。村長立刻表示,不是要錢,而是出於對如此一個大家庭的尊敬。此外,村長本人還願以實際行動來表達這種尊敬——他是肉店老闆,佩爾利克一家在逗留期間,可以隨時到他那裡免費取肉。

米歇爾是礦工的兒子,從未享受過生活的特別恩惠,他從生活中懂得,世上沒有便宜事。他猜他們認錯了人,或許是把他當成了在電視問答比賽中得了頭獎的什麼人。於是,他再一次對村長重申,他名叫米歇爾·佩爾利克,失業者,家住魯貝。「認識您非常榮幸,」村長說,「恭請您全家明晚準時到本地飯店赴宴。」

在第二天的宴會上,當正餐吃到最後一道時,村長拿起一瓶香檳酒,邊開塞子很隨便地問米歇爾對本村的印象如何。米歇爾回答說:「實在太美了。」村長欣喜異常,決定以村民委員會的名義,向這一家免費提供一幢6室的房子,工作可以由米歇爾自由挑選。擔有一個條件,10個孩子必須在這裡上學。

在法國,有11000多所只有1個教師和1個教室的學校。學生定額為17~25名。如果學生少於17名,學校就得關閉。以前人們認為,一個村子如果關閉了教堂就要毀滅;後來認為,一個村子如果關閉最後一個咖啡館就要衰亡;現在則認為,一個村子如果關閉了學校就要沒落。

波爾歇力村的學校就只有1個教師和1間教室。由於有一家帶著兩個孩子搬到了城裡,學校便只剩下了15名學生。這意味著這所鄉村學校要關門了。對波爾歇力村來說,這是最大的悲劇。當佩爾利克夫婦帶著10個孩子進村採購物品時,村長貝羅奈特猛然意識到,這是最後的機會了。他立即召集村民委員開會。大家一致決定,竭盡全力挽留佩爾利克一家。由此而引出了月牙小麵包、宴會、免費住房和職業的許諾。有了這10個孩子,學校在若干年之內就不會再出現危機了。而對於佩爾利克一家來說,除了可以得到住房和工作外,這裡的條件也不錯;土地肥沃,陽光充足,早上可以吃著香噴噴的月牙小麵包開始一天的生活,晚上可以喝著清涼的香檳以結束一天的忙碌,何樂而不為?佩爾利克夫婦毫不猶豫地接受了波爾歇力村的盛情。

為了表達全體村民的感激之情,波爾歇力村人在為國捐軀者烈士墓旁立起了一塊永久性的大理石碑,上面寫著:屈格蒙和米歇爾·佩爾利克以及他們的10個孩子,拯救了面臨滅亡危險的波爾歇力村。

意林札記

波爾歇力村村民認為,一個村子如果關閉了學校就要沒落。這是對教育莫大的尊重。一個如此重視教育的村莊,理應受到別人的尊重。我們常說,發展教育是振興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根本。可是,有多少人真正以如此虔誠的心態去對待我們的教育呢。向波爾歇力村的村民學習,那麼,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便指日可待。(張斌川)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