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輯 恩仇之間 人蟒恩仇記

應可之

在印度南部的崇山峻岭間,生活著各種野禽野獸。住在山腳下的獵人巴巴尼,四十剛出頭兒,身體結實,是個四口之家的主人。他靠打獵為生已20年,對這座大山上的彎道曲徑、溪溝洞穴,都了如指掌,因此人家都稱他為「土地」。

一個春天的早晨,他照常上山打獵,當他在叢林中到處搜索時,發現兩隻黃色野兔在疾跑,他正想舉起獵槍時,兔子穿過一片堆積在地上的枝葉,不見了。巴巴尼立刻追趕過去,突然,身體下沉,腿部一陣劇痛,他發現自己跌進一個洞穴里了。

他抬頭仰望,靠著幾縷從枝葉中透進來的陽光,估計洞深約4米多,口小底大,洞底直徑約5米,洞壁上有山泉滴下,摸了一下,壁上長著青苔。他突然感到一陣絕望和恐慌。顯然,除非有人救援,要靠自己爬出洞去是絕不可能的。

這時,他聽到洞頂有沙沙聲,同時一對綠色的眼睛出現在洞口,一條大蟒進洞了。巴巴尼嚇得魂飛天外,昏了過去。大蟒也似乎吃了一驚,將自己6米多長的身軀蜷曲在巴巴尼對面,眼睛盯著巴巴尼。當他醒來時,大蟒還在盯著他。他迅速跪在地上,對大蟒叩了十幾個頭,不停地向它求情。這時大蟒用尾巴捲起與巴巴尼一起跌進洞里的那枝獵槍,舉起尾巴,將獵槍甩出洞外。巴巴尼又一次嚇得昏了過去。

不知過了多久,巴巴尼被一陣沙沙聲驚醒。洞里已是一片黑暗,他發覺從洞口一次次掉下什麼東西,用手去摸,才知已積起一層厚厚的枯枝幹葉。大蟒又進洞盤在原來的地方。這時,巴巴尼恐懼的心情稍稍減輕了一些,他感到大蟒似乎在關心他,保護他,加上枝葉帶來的溫暖,他竟睡著了。醒來時,天色已微明。洞內空蕩蕩的,原來大蟒早出洞了。中午時分,突然從洞口掉下兩件毛茸茸的東西,他仔細一看,是兩隻被咬死的野兔,流著血,一隻還在顫動,大蟒進洞了,它用尾巴將兔子推到巴巴尼身邊,巴巴尼明白這是給他送來的食物,但他怎能茹毛飲血呢?他心情慌亂,手足無措,看看兔子,又看看大蟒。這會兒,他看清大蟒背部黃色,但腹部卻不是一股蟒蛇的白色,而是深灰色。憑藉獵人的經驗,他知道這是一條珍貴的蟒蛇。

第二天,丟進洞里的是兩隻松鼠,第三天是一大塊血淋淋的帶皮毛的獸肉。巴巴尼已整整餓了兩天,頭暈虛弱,為了支撐生命,他不得不試一試,但是他一碰著獸肉,就引起一陣噁心,接著猛烈地嘔吐起來,極度的難受使他呻吟起來。

這天,大蟒沒有出洞,它一會兒盯著巴巴尼,一會兒閉上眼,似乎在思考。將近傍晚,大蟒用尾巴將巴巴尼掃離原來的位置,這使巴巴尼嚇得半死。大蟒將他掃到這邊,又掃到那邊,發出可怕的聲音。終於它用尾巴托起巴巴尼,巴巴尼緊緊抱住蟒身,但它又將他甩下,這樣重複3次。終於,巴巴尼領悟到,大蟒要把他托舉到洞口!於是,當大蟒的尾巴第四次向他衝過來時,他換了個方向,騎在蟒尾稍靠後的部位,雙下緊緊抱住尾端,使頭向上對著洞口。

大蟒像一台起重機似的舉起尾巴,將巴巴尼升到洞口。他立刻抓住了一條粗實的樹枝,離開蟒尾,人已經在洞外了。成功了!他為自己撿回這條命而無限激動,他跪在洞邊,向他的「恩人」叩頭致謝。從此以後,巴巴尼每次上山,總要將一些獵物,如山雞,野兔等丟進蟒洞。

這樣過了3個月,一個與動物園簽過約的獵隊發現了這條大蟒,獵隊知道這條大蟒的價值,決心要捕到它。於是,張榜公告:凡能捕獲這條大蟒,或發現這條大蟒並能提供確實的蟒窩者,將得到一筆巨額獎金。以後並可得到動物園的各種照顧。

巴巴尼看到公告,起初他毫不動心,他決不能出賣救命「恩人」。但是由於濫捕濫殺,山上野獸逐漸稀少,巴巴尼上山打獵,常常空手回家,四口之家的生活越來越困難了。

於是,動物園的那份公告又隱隱出現在巴巴尼的腦海里。他痛苦地下了決心,去找那個獵隊隊長,但走到半路上,他又折回來了:「決不能做這種忘恩負義的事!」他在心裡發誓。但生活的艱難,加上利欲熏心,他又忘了誓言,5天後,他終於成為獵隊隊長家裡受歡迎的客人。

初冬的一個傍晚,一隊獵人在巴巴尼的帶領下,悄悄地來到大蟒藏身的洞口。印度人捕蛇的方法之一,是用吹鼓樂引蛇出洞。按巴巴尼的指點,獵人把帶去的大鐵籠,朝大蟒出洞的方向,打開鐵閘門,接著鼓樂喧天地吹打起來。大蟒聽到樂聲,抖動了一下身軀,但依然盤曲著不動。樂聲越來越大,越來越尖銳刺耳,簡直有點驚天動地。大蟒由焦躁不安變得昏昏沉沉,終於爬出洞來,爬進了大鐵籠,當它感到異樣時,閘門已經落下,樂聲停止。十幾個獵人歡天喜地地從藏身處躍出。

這時,巴巴尼從一棵大樹後面閃出來,他負罪地看著大蟒,大蟒用充滿狂怒的眼睛怒視著他,巴巴尼渾身發抖,慌忙跪下叩頭。當他起身時,一股黃色的液體從大蟒嘴裡噴射出來,正好擊中巴巴尼的右臉頰。極度的恐慌和一陣劇痛,使巴巴尼昏迷過去。巴巴尼在醫院醒過來時,頭上纏滿紗布。為了防止毒性擴散,醫生已經颳去了他右頰的所有肌肉。一個月後出院時,他從鏡子里發現自己的右顴骨全部外露,可怕極了。從此,他每天頭昏腦脹,軟弱無力。不要說上山打獵,連下地種菜都不可能了。他的臉部不時發出一股股潰爛的惡臭。妻子無法與他一起生活,帶著孩子離開了他。兩年後,巴巴尼死去。

意林札記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中國的古代神話《九色鹿》,都是一樣的為了名利恩將仇報。古人的境界是人活世上,只求安心,即使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現代,也是要有一些道德標準來規範自己的,社會的和諧也是依靠這些道德底線來維繫。還是一句古話:多行不義必自斃。巴巴尼的死,也是在證明這些。(鄭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