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輯 總有一天會等到你 總有一天會等到她

鄭恩恩譯

美國航空博物館坐落在華盛頓,是史密斯-索尼恩學院的組成部分,也是參觀人次最多的美國博物館。我在博物館主要入口的衣帽寄放處工作,幾乎能觀察到每個參觀者。瑪麗安在旁邊的小店兜售紀念品。她喜歡下注博彩,熱衷於研究概率。她說,據她推算,只要我在這兒工作112年以上,就可能見到所有的美國人。我把這個推論講給許多人聽,但沒人相信。辛尼例外。

博物館每半小時會播放一些短片,其中《飛》最受歡迎,人們總是一大早就來排隊買票。大約3年前的一個下午,我發現了辛尼,他站在等待中午1:05那場電影的隊伍里。雖然他很平常,但我預感將有些特別的事和他有關。我還可以肯定他在等他的女友,準備一起私奔、結婚。別以為我胡謅。我在這兒幹了足足18年,見過形形色色的人,對許多世情有不言而喻的本事。

參觀的人越來越多,我無暇顧及辛尼。但1:35時,我驚訝地看到他又在等待的隊伍中。2:05,2:35,直到3:05,辛尼的女友始終沒有出現。失落寫在辛尼的臉上。

當他徘徊到我窗前,我叫住他,希望可以幫幫他。辛尼說:「她19歲,又小又黑,但有一張活力四射的臉。她穿一件棕色軟毛短外套。你見過她嗎?她今天也許穿了別的衣服。」接著,給我看了她寄自內布拉斯加的明信片:星期四,航空博物館見,我們一起飛。愛你,愛你,愛你,永遠愛你的凱特。

我搖搖頭,建議道:「打個電話到你家,也許,她在那兒等你。」辛尼滿臉焦急:「我只能在這兒逗留兩天,然後就去佛羅里達。我在那兒找了份工作。所以,我目前根本沒有固定的地址或電話。」說完,他又排在等待4:35那場電影的隊伍後面。

第二天,辛尼又在老地方出現。我問:「知道她在哪兒上班嗎?」

「她是園藝師。我給她以前的老闆打過電話了,他說她已經辭職離開。」

辛尼一直等了三四天,凱特仍杳無音訊。附近的警察幫忙尋找,也一無所獲;周圍並無兇案發生,他們推測凱特臨時改變了主意。我不相信,辛尼更不相信。兩周後,辛尼依舊沒等到凱特。於是,我告訴他瑪麗安的推論:如果凱特是遊客,如果你等得夠長,總有一天,你會等到她。結果,辛尼成為我的同伴,在瑪麗安的小店上班。我們再不提及凱特,也不考慮「瑪麗安推論」的可能性。但我注意到辛尼總是留心觀察每位遊客。一年後,瑪麗安移居墨西哥州,辛尼成為小店主人。

新的春天來臨,遊客又絡繹不絕起來。這天和平常一樣,入口處照例擺起長隊。但一聲尖叫打破了它的平常。我看到紀念品、明信片、玩具等被扔得滿天飛,接著,辛尼跨過櫃檯,踢開面前的障礙,飛一般地奔向十英尺外的一名女子,緊緊抓住她。她又小又黑,但臉上活力四射——凱特!他們熱烈擁抱,又悲又喜,又哭又笑,忘情傾訴別後思念。偶爾聽到凱特的隻言片語:「那棟房子,街盡頭那棟房子。」

原來,凱特三年前的確到華盛頓來等過辛尼,可她找錯了地方。小時候,她曾和家人參觀過史密斯-索尼恩學院的另一個飛機博物館。她在那兒苦等,誰知它早就搬遷到了這裡。雖然幾天的等待令她身無分文,但她找了份工作,決心留下來繼續等待。

「你一直在華盛頓?三年,你都沒進來?!我一直在這裡等,一直在等這一天,一直留意這裡的每一個人……」辛尼激動得難以置信。

凱特聽著辛尼的話,臉色漸漸變得灰白,她喃喃自語:「三年!我就在這附近,卻從沒進來過。我從來沒跨進這個最該進來的地方!」

說著,她緊緊摟住辛尼,兩人相擁而泣。

真是妙不可言、撼人肺腑的人生悲喜劇!我為瑪麗安無緣見證這份摯情而深感遺憾。我相信,凱特踏入博物館的瞬間,已為「瑪麗安推論」做了最精妙的論證:如果你等得夠長,總有一天,你會等到她。

意林札記

有時候,只要一瞬就註定一生,有時候一瞬的擁有,卻要一生的等待與尋覓。所以,凱特和辛尼是幸運的,他們用三年的時間等來了自己深愛的人,有些等待註定比他們的還要久。值得嗎,這樣的等待?這個問題也許不好回答,但當琴聲不再流韻,心弦不再拔動的時候,一切的存在似乎也就失去了意義。這是一個人人都渴望感動的年代,我們為什麼不試著感動自己?(畢曼)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