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十九個 流水與跳躍

茅山的後山,有一道三重瀑布,它的水流很長,從山頂蜿蜒到山腳下。瀑布的源頭就在山頂某處的小泉眼下,頂端的部分只是細小的水流,流水在山石中穿梭,匯聚了其他的山水,一點點壯大,漸漸有了規模,水流到了山石落差之處便形成了有些模樣的瀑布。

可能是山水為主的緣故,即便長久不下雨,瀑布的水也不容易斷流。雨水多的時候,水勢便疾一些,雨水少的時候,水勢便緩些。

瀑布中水流不管有多緩,也有一些寬度,若施主們想從這水中穿過,卻也不是一件易事。似天明寺的和尚們,長久地住在山中,對整個流水的路線也比較熟悉,我們會清楚這水中有哪些地方的石頭很穩固,可以藉此跨越到水流的對面,而施主們對此便不是那麼清楚了。

時常有鞋子濕漉漉的施主跑進天明寺里,戒嗔會跟在他們後面,一點點把他們鞋子帶來的泥土掃去。有時候會邊掃邊偷笑,因為我們知道施主們一定是沒有找到適合墊腳的石頭,便輕易地從水中穿過了。

有時候戒傲與戒嗔也會告訴施主們那條瀑布希么地方最適合過人,但可能是我們描述得並不清晰,能找到正確路線的施主們依然不是很多。

前兩年,有位施主出錢請人在瀑布的中段修了一道橋,很簡單的小石橋,橫跨在瀑布之上,寺里人說起這件事的時候,都覺得是一件與人方便的功德。

原想今後一定不會再有穿著濕漉漉鞋子的施主們來我們寺了,可是沒過多久,那些穿著濕鞋子的施主又來了,戒嗔忍不住問施主們為什麼不走小橋?施主們會很無奈地回答說,本想走小橋的,但一來橋的位置有些遠,二來看水流不大,便試著跳躍了。

對於常在山中行走的施主來說,在水流中跳躍並不是一件難事,可很少來茅山的施主便可能踏進水中了。

做事情往往是這樣,無論是多麼渴求的目的,得到的結果卻只是因為你的修為。無為再強求便只有苦果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