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卷 怒虎神人 第三章 正確戰術之一:重視敵人

如果說,此前武松的自信、自大、自負,開口閉口都是「不怕」,是戰略上藐視敵人;那麼,當那隻害了三二十條大漢性命的吊睛白額模樣極其恐怖的大蟲隨著一陣狂風猛然出現在他的面前時,他表現的,就是對對手的極度重視。

孔子曾經和子路討論過什麼是真正的勇敢。有趣的是,孔子就用一個人面對老虎時的行為來說明。有一次,子路提醒孔子:「您老人家不要總是誇獎顏回這樣的文弱書生。要是上戰場打仗,還得靠像我子路這樣勇敢的人。」

孔子說:「赤手空拳打老虎,沒有船隻趟河,死了都不知後悔的莽撞人,我不和他在一起。我需要的是遇事知道害怕而且謹慎小心,善於謀劃並且最終能把事情做成的人。」

在孔子看來,臨事而懼,不但不會損害英雄形象,恰恰是真正勇者的行為和心理。前文一再說武松「怕」,不是要說武松膽怯,武松窩囊,武松不夠英勇,恰恰是說,這才是真實的英雄,而且是真正的英雄。

真正的英雄,往往需要真正的對手,面對真正的有實力的對手,心存敬畏,心存戒懼,小心應對,恰恰是英雄的必備素質。

此時,景陽岡上,日薄西山之時,武松面對的,就是一個真正的有實力的對手。一個讓三二十個大漢喪命的對手。

武松會如何對待呢?

首先,正如孔子所說的,臨事而懼。

當那個大蟲又飢又渴,把兩隻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撲,從半空里攛將下來時,武松被那一驚,酒都做冷汗出了。

一身冷汗,證明武松真的很怕,沒有一點輕視對手,粗心大意。

有了這份臨事而懼的心態,接下來就是:好謀而成。

面對又飢又渴、來勢洶洶的惡虎,武松既沒有落荒而逃,手足無措,也沒有貿然出擊,倉猝以對。

他的戰術是:先退避三舍。

第一退:當大蟲撲過來時,武松一閃,閃在大蟲背後。

第二退:當大蟲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將起來時,武松又一閃,躲在一邊。

第三退:當大蟲把鐵棒似的虎尾倒豎起來,猛然一掃時,武松又閃在一邊。

這是武松打虎的第一階段:躲閃。

大蟲拿人,只是一撲,一掀,一剪。三般都沒抓住人時,氣性先自沒了一半。

此時,武松知道,面對強大的來犯之敵,先行退讓,待其疲憊,尋其破綻,再行進攻,是兵法的重要原則之一。

面對老虎的一撲,一掀,一剪,武松只用了一招:躲閃。

卻非常管用,不僅化解了老虎的洶洶攻勢,而且,消耗了老虎的氣力,更重要的是,長了自己的志氣,滅了老虎的威風。

現在,輪到武松出手了。

那大蟲再吼了一聲,又轉過身來,武松雙手輪起哨棒,盡平生氣力,從半空劈將下來。

聽聽得一聲響——不是打在老虎身上的響,而是打得樹枝折斷響和簌簌的樹葉響。

原來他太慌了,打在樹枝上。

不僅沒打著老虎,反而把那條哨棒折做兩截,只拿得一半在手裡。

這根哨棒,武松從柴進莊上出來,就一直帶在身邊,作者時時提到它,我們以為最後定當靠它打虎。我們以為作者如此鄭重其事、時時提醒我們注意的這個道具,這次終於閃亮出棒,一擊致命,沒想到卻是這個結局,令我們的期待大受挫折。這也是作者製造懸念和曲折的文學手法之一。

這是一個意外,平添波瀾,這是小說家的家數,故意驚嚇讀者。

而且,讓我們看得出,武松直到現在,還是十分緊張,動作雖然勇猛,卻有些變形。

更重要的是,武松經此一個挫折,有沒有慌神?

應該說,前面他三次躲閃,就是在尋找出手的機會,機會來了,盡平生氣力,試圖給對方致命一擊,卻失手了,不但沒有打著老虎,自己反而沒有了哨棒,真的變成了孔子所批評的暴虎——赤手空拳打虎了。

這是一次嚴重的心理考驗。這樣嚴重的挫折會極大地打擊人的信心。

這是武松打虎的第二階段:棒打。

那大蟲咆哮,性發起來,翻身又是一撲,撲將過來。

武松猛然一跳,卻退了十步遠。

一跳,就是十步遠,這是嚇壞了的表現,是剛剛出手又失手之後,一時之間的倉惶應對。

但是,武松很快就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緒。

撲過來的大蟲恰好把兩隻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迅即將半截棒丟在一邊,兩隻手就勢把大蟲頂花皮揪住,一按按將下來。那隻大蟲急要掙扎,早沒了氣力。被武松盡氣力納定,那裡肯放半點兒鬆寬。

騰不出手來的武松只好用腳,他把腳望大蟲面門上、眼睛裡只顧亂踢。

這是武松打虎的第三階段:腳踢。

那大蟲咆哮起來,把身底下扒起兩堆黃泥,做了一個土坑。這倒恰恰幫了武松的忙,武松把那大蟲嘴直按下黃泥坑裡去。那大蟲被武松折騰得沒了氣力。

武松把左手緊緊地揪住頂花皮,偷出右手來,提起鐵鎚般大小拳頭,盡平生之力,只顧打。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蟲眼裡、口裡、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鮮血來。

這是武松打虎的第四階段:拳打。

武松放了手,來松樹邊尋那打折的棒橛,拿在手裡,只怕大蟲不死,用棒橛又打了一回。

上面我們說到,這根哨棒,武鬆動靜不離身。可是在我們期待它大打出手時,它卻折斷了,此時,我們已經忘了它時,作者偏偏又讓它出來,讓它終於有所用場。

這是武松打虎的第五階段:打死。

經過躲閃,棒打,腳踢,拳打,最後,終於打死。

我們前面說,武松對虎,不想打,不敢打,也不會打。只因為他好面子,好自負,好逞能,逼得自己沒了退路,只好打了。

打了,也就真的打死了。

逞英雄,也就真的成了英雄。

世界上的好多事,往往也就是這樣。

武松打死老虎之後,受到了陽谷縣知縣的抬舉,做了陽谷縣都頭。上官見愛,鄉里聞名。一個逃犯,搖身一變,成了縣刑警隊的大隊長。武松心中好不得意,連本要回清河縣去看望哥哥的事都暫時拋在腦後了。

但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老子也說,福兮,禍之所伏。剛剛殺了一隻虎的武松,不久又要大開殺戒,這回他殺的,卻是人了。殺虎讓他從逃犯變成都頭,而接下來的殺人,又讓他從都頭變成了囚犯。

這是怎麼回事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