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 逼上梁山 第一章 走投無路,忠臣做強盜

做官,要關係,要門路;做賊,也要關係,也要門路;做強盜,也要關係,也要門路!

林沖往東逃命。卻不料走到柴進的東庄,在柴進東莊上住了五七日。

滄州那邊,牢城營里管營向滄州府報告:林衝殺死差撥、陸虞候、富安等三人,放火燒了大軍草料場。州尹大驚,下令緝捕人員將帶做公的,沿鄉,歷邑,道店,村坊,捉拿林沖。

林沖在柴大官人東莊上,聽得個信息緊急,擔心緝捕人員尋到大官人莊上,負累柴進,便要離開。柴進道:「既是兄長要行,小人有個去處,作書一封與兄長前去。」

柴進又有一個什麼去處供走投無路的林沖安身呢?

柴進道:「是山東濟州管下一個水鄉,地名梁山泊,方圓八百餘里,中間是宛子城、蓼兒窪。」

一部大書,寫梁山泊,寫梁山好漢,「梁山泊」這個詞,到第十一回,終於出現了。

梁山泊,只有在林沖的故事裡出現,才能顯示出意義。

如果在李逵、李俊、張順、張橫、燕順、王英、時遷等人的故事裡首先出現,那麼,梁山泊不過是社會下層、流氓無產者、市井流氓、江湖強盜等聚集的淵藪,一個強盜窩。

如果在魯智深、武松的故事裡首先出現,梁山泊也就是江湖俠客的庇護所,一個殺人者躲災避難的地方。

而梁山泊在林沖的故事裡第一次出現,就能顯示出更為深刻的內涵。

第一,它體現了逼上梁山的主題,從而揭示出亂自上作的社會現實。

第二,更重要的是,林沖本來是一個在大宋首都,並且負責皇家禁衛軍武術訓練的教頭,他生活在王化之下,王土之中,是個忠心耿耿、絕無反叛之心的王臣。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但是,林沖百般想做王臣,想做王的順民良民而不得,他被逐出王土,或者說,他被逼逃離王土,因為,在王土之中,他只有死路一條,王土已經變成死地。於是,他只能逃往梁山泊。至此,我們就可以明白,梁山泊,就是作為王土的對立面而存在的。作品名稱《水滸》,也就是王化之外,而《水滸傳》,也就是這些被王權拋棄、迫害、追殺的族群的傳記!

那麼,柴進為什麼推薦林衝上梁山泊呢?

首先,他認識那裡的人。

「如今有三個好漢,在那裡紮寨。為頭的喚做白衣秀士王倫,第二個喚做摸著天杜遷,第三個喚做雲里金剛宋萬。三位好漢,亦與我交厚,嘗寄書緘來。我今修一封書與兄長,去投那裡入伙如何?」

原來王倫當初不得第之時,與杜遷投奔柴進,多得柴進留在莊子上,住了幾時。臨起身,柴進又送他盤纏銀兩,因此有恩。

我們可以做一個比較。當初魯智深殺了鎮關西,逃走在江湖上,躲在趙員外莊上多日,後來官司追逼得緊,趙員外也給魯智深指出一個安身立命的去處,那個去處是五台山文殊院,魯智深從此做了和尚。

而柴進給林沖指出的去處,卻是打家劫舍的梁山,讓林沖做強盜。

這個對比中,有合乎情理而有意思者一,不合乎情理而更有意思者也有一。

「合乎情理而有意思」的是什麼呢?

趙員外是個奉公守法、謹小慎微的鄉間土財主,他的思想是息事寧人,所以,他出於為小妾感恩,幫魯智深謀劃的這個當和尚的出路,非常合乎情理。如果魯智深是個危險品,把他送進寺廟,就如同把危險品放到安全保障最好的場所,是最好的安置。

而柴進熱衷交接四方豪傑,胸中雖然不能說早有不軌之念,但他特別關照往來流配的囚犯,至少可見他的價值觀已經突破正統主流思想,所以,他推薦林衝去做強盜,也很合乎他的性格。

那麼,「不合乎情理而又特別有意思」的是什麼呢?

是這兩個推薦人,都從自身的思想意識出發,而不考慮被推薦人的個性和想法。

魯智深性格粗魯,率性而為,最不適合當和尚,趙員外偏偏讓他做和尚。

林沖委曲求全,最無反抗性格,柴進偏偏讓他做強盜!

最不能循規蹈矩的人,偏要讓他做最要循規蹈矩的和尚;最願意做良民的人,卻偏要讓他去做最叛逆的強盜!

這完全不合情理!

但是,正如莎士比亞借哈姆雷特之口感嘆的那樣,誰又能避開命運的暴虐的毒箭呢?誰又知道最後的結局呢?

這不是《水滸》的作者故意批評趙員外和柴進,而是《水滸》作者的黑色幽默。他讓我們在笑中有淚,淚中又有笑。

不過,柴進的這番話里,還有一處讓我們特別不放心。

哪個地方不放心呢?

就是他說的:梁山上的三位好漢,亦與他交厚,他又要修一封書與林沖,讓林沖拿著他的書信去入伙。

當初他說他與滄州牢城營的管營和差撥交厚,也寫了信。結果卻是管營和差撥夥同東京來的陸虞候、富安陷害林沖,差點要了林沖的性命。

現在,他又說他和梁山上的王倫等交厚,又要寫信,結果又會如何呢?

我們對這個柴大官人的交往,已經不大放心了。

不過,我們放不放心無所謂了,好在林沖放心。林沖放不放心也不重要了,因為林沖已經無路可走。

他只有上梁山。

這,就叫逼上梁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