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飾設計 1、各領風騷三五天

——海岩對話裝飾設計

張:社會上都知道你寫小說,寫影視劇本,是高產的暢銷書作家,但還不太了解你是企業的領導人、成功的企業家,更不了解你在室內設計方面非常有興趣。企業管理和寫作要用去你很大精力,室內設計更是耗費精力的事情,而且沒有回報。寫小說回報很高,搞企業也有成就感,你搞室內設計完全是一種愛好呢?還是為了企業的效益和形象?

海:企業的營業場所也是企業形象的一個組成部分,營業場所設計得好壞,確實關係到企業的品牌和效益。但設計並非要由企業的領導者親歷親為,而是應當委託專業的設計公司來做。我自己從事設計工作主要是出於興趣。我通過自己的學習積累感覺自己具備這樣的能力。我到上海新錦江當總經理的時候,想改動部分營業場所的裝修,可有人說:沒有集團錢總裁點頭,新錦江可不能動。我們集團的錢總曾經是上海民用建築設計院的院長,中國建築學會副理事長,在建築設計界也算泰斗級的人物,之後當了上海的副市長,再之後到錦江集團做總裁,新錦江又是當時集團最好的五星級飯店,是世界十大設計師之一戴爾·凱勒設計的。所以很多人提醒我,新錦江可別動。我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就動了,結果錢總來看,說動得很好啊!就這麼把我的信心給激勵了,連動了幾個地方大家都說好,錢總也說好,請專家來看,也說好,這樣我就發現我在這方面可能有點天賦。天賦就是你對某種東西具有特殊的感受和特別的表達方式。後來我們集團的黨委書記開會時說:你們都應該向海岩學習,他動手搞設計效果非常好。散了會我就對他說:千萬別!搞室內裝修一定要請專業的公司來做設計,高星級酒店最好要請國外的公司來做設計,萬萬不可讓經營者自己來做。

至於報酬,是這個時代最容易提出的問題,沒錢你為什麼要干?因為在這個時代似乎絕大部分事情都或多或少地帶有交易的性質。但我思想的某一部分還停留在過去的時代。我喜歡設計,我就可以不要金錢回報。按我們企業里的規定,企業的領導幹部不能參與工程的招投標工作和預決算的審核,這兩項工作是由一批級別相同的專業幹部組成的「招投標小組」和「預決算小組」來獨立完成,這兩個小組分別負責選擇施工單位,審核工程價格,只有在小組每個成員都簽字的情況下,主管領導才能簽字,才能向董事會申請資金。我只是根據最後批准的預算來進行具體設計,所以說,我做設計是完全沒有經濟利益可圖的。我喜歡做的事,是不把金錢放在第一位的。

為什麼我特別喜歡室內裝飾呢?我覺得室內裝飾是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結合最為緊密的一種創作。寫小說當然也會表現中國的文化,也會參與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對比,雖然寫的是中國城鄉的某一角落,但涉及的主題可能是世界性的,儘管如此,也很難像裝飾設計那樣,可以把對歷史文化的理解和對時代潮流的感受,把這個時代物質文明和社會風尚的發展水平,直接地表達出來,然後產生那樣一種多重的享受和欣賞的愉悅。我們現在裝飾一個餐廳,不僅僅是為了吃飯;裝飾一個卧室,不僅僅是為了睡覺。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裝飾設計不完全為了單純的功能性生活,或者為了生活的功能性而作,它常常帶有生活的娛樂性、審美性,是一種對文化的理解和表達。比如設計餐廳,我們都知道,餐廳現在常常是進行政治、經濟、文化等等社交活動的場所,人們不是餓了才想起餐廳,而更多的是要尋找家庭的愉悅、社交的愉悅。世界上很多重大的國事活動,很多偉大的歷史時刻,都發生在餐廳這樣一個特殊的舞台;很多影響人類發展進程的重大決定,都產生在餐廳這樣一個看似平凡的場所。那麼對餐廳的裝飾,就不完全是出於果腹功能的考慮了,它必須表達出生活的歡愉,政治的莊嚴,以及文化的親和。餐廳是用於和朋友、同事、同行共享的空間,那麼這個空間對每個人的包容,對每個人心情的影響,對在這裡所要從事的活動的氛圍的形成,都將發生很大作用。從這一點來看,裝飾設計作品應當是把政治、歷史、民俗、自然、現代科技和流行時尚等等因素緊密結合的樣本。

我所供職的公司是一家經營旅遊業和飯店業的公司,我常常要求我們公司所屬酒店的各級管理者要把酒店布置成為有品位的、能滿足各種社交功能的場所,要能夠達到國際同類星級飯店的水準,貼近國際的潮流,這無疑是打造公司品牌的一個重要工作。

張:在酒店裝飾設計工程中,你作為業主的代表又作為主要設計者,是怎樣進行決策的呢?

海:業主給予設計師的權力,常常只是局部的權力,比如只讓設計師做平面立面的設計,而用什麼傢具,怎麼擺設、用什麼桌面器皿和飾物,則多由業主自己隨意而定。有的業主對設計管得過細,連材料都要具體指定,說我就喜歡那個材料,或者我就喜歡這個燈,而不管他喜歡的材料或燈具與設計的整體風格是否相稱,他也不一定了解材料的顏色和質感,很難獨立評判好壞,完全要看搭配的效果,要看和周圍其他材料的互動關係。而且,同一種材料因面積的不同,光線的不同,視線角度的不同,油漆表面明暗的不同,可以產生完全不同的裝飾效果。更不要說有些材料本身就具備某些歷史文化或功能上的含義,選擇時必須考慮周全。所以我主張業主委託設計時只需提出風格的方向和檔次、功能的要求,不宜過度干預具體的設計。

張:我們知道你在設計時有些助手,你與助手的合作關係是怎樣的呢?

海:在我和沈工以及和項目部經理們的合作中,我是主要設計者,創意由我出,大小主意都由我拿,造型和空間安排,材料的選擇,燈光和色彩的確認,都由我提出和決定。沈工和項目部經理們的工作主要是實現。實現的好壞常常是一個設計是否成功的關鍵,沈工是我認識的設計師中,知識最全面也最通達的一位,他的感覺和我常常心有靈犀,我的想法他不僅僅能夠快速呼應,而且能夠很快發現其中的妙處與不足。合作本身是一個模糊籠統的詞,如果我們幾個人算是一個設計組合的話,那麼我就是主設計師,他們是助理設計師,沈工還是一位製作藝術家,不僅具備足夠的藝術把握能力,對製作上的工藝流程及材料的特質,也全都了如指掌。我們的設計,很多的時候是在現場不斷修改完成的,因為圖上看到的感覺和現場是非常不一致的。所以我大概兩三天或三四天要去一次現場,施工面稍微有些變化了我就要再看一遍,我可能會說:你把這個東西給我拆了,你這個線條不對,尺寸也不對……每個細部都要在現場商量,從功能上,也從客人心理上,反覆權衡,連每一把椅子的大小寬窄,靠背的角度,與桌子的關係,坐墊的厚薄軟硬,都要反覆試、反覆改。做「後世紀」俱樂部時,我要求四面做成水泥牆,不是一般的水泥,而是摻了大量石子的水泥,要表現石子在水泥中的斑駁感,反覆商量做法,終於做成功了。我還要做一個裂開大縫的水泥頂棚,裂縫裡還要裸露出鋼筋和管道,然後把開著的電視塞到裂縫的深處去,客人打撞球時能看到裡面的熒屏閃爍。沈工說做不了,這麼厚的水泥板要破開,得考慮重量和支撐,後來我們討論了很多辦法,結果不用支撐也做成了。還有設計越南餐廳時要搭的那個竹棚,我告訴他們棚頂要用茅草,沒有茅草找一般的麥草也行。做的過程中他們告訴我說:你這想法不行,麥草一捆上就往下耷拉。我就讓他們弄一根竹棍,把麥草包在竹棍外面,不就挺實了嗎?一試,也行了。還有燈光,一般設計師只是做一個燈點陣圖,告訴你哪裡應該亮哪裡不該亮,而燈光的生命在這個設計中是不是真的煥發了光彩,很難保證。還有材料,一般設計師選擇材料通常只按設計思路進行搭配,很難一次一次地到現場實地選看。可織物面料和牆紙這一類產品總在不斷地升級換代,不斷有新的品種,新的花色,新的製作方法,新的概念產生。新的材料是什麼效果,常常需要在現場進行考察,要在陽光下看,在燈光下看,拉平了看,捏成褶看,以分析判斷材料在不同狀態下的效果。這種繁鎖的工作,很多設計師幾乎沒有條件親自完成。

張:請再談談設計中的靈感問題。

海:設計的靈感問題涉及到創作的源泉問題——靈感來自何處?

我的靈感來自對自然風光的嚮往和對古代文明的崇拜,來自對童年及未來生活的幻想。幾年前我們在亞洲大酒店做了一個「老船塢」餐廳,造了很多烏篷船放到水裡。這個設計就來源於我小的時候總是夢想在船上吃飯,四面是水,頭頂烏篷,烏篷搖晃,船燈也隨之搖晃,還有緊衣寬褲的船家女在船頭唱曲吹簫……這種生活的享受非常中國也非常浪漫。中國很多城市人其實是剛剛離開土地,尤其是我們這一代人,看上去每天都在大公司里上班,其實18歲以前還在農村種地呢!然後上大學,進入城市,然後走向世界,融入到最現代的生活之中。我們這代人的一生,反差非常之大!我們即便進入了一個世界頂級的公司,即便做了主管,做了總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