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輯 替有錢人著急 說句外行話

關於經濟學,我是外行,卻喜歡在文字上鑽牛角尖,所以有些經濟學名詞,雖耳熟能詳,但聽著總覺彆扭。比方說,近年來市場不太景氣,報刊上說得最多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大小官員也都跟著如是說。可有人告訴我,某地發生一起豬飼料被盜案,案破方知是一下崗工人偷去當飯吃。我聽之愕然,同某官員說起這事,此官員淡然道:類似案件發生好多起了。那口氣,倒像我少見多怪,好沒見識似的。

我真的見識不夠,避如什麼叫有效需求,我就總琢磨不透。儘管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了,但畢竟還有很多老百姓衣食堪虞,他們怎麼就沒有需求了呢?原來他們手中沒錢,形成不了購買力,他們的需求便是「無效需求」。這是專家教導我的。

可見金錢的魔力就是大,你倘若沒錢,就連你需求的權力都可以剝奪,更不用問給不給你了。比爾?蓋茨因為有錢,可以參加西方七國首腦會議,這是富可敵國的最現代版本;日本因為富有,分明是東方小國,卻是堂堂西方七國之一,可見有錢東可變西,黑可變白。世界大勢尚且如此,平頭百姓有什麼想不通的呢?

人類理性似乎總體上分兩大類: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不知經濟學屬於哪類?倘若是人文科學,它就應當有人文關懷,尤其要充滿悲天憫人的人道主義情懷,不該如此冷冰冰的;倘若是自然科學,它就更當遵循自然法則,不該漏洞百出,常常陷入難圓其說的尷尬。據說索羅斯之所以能掀起金融風暴,就是因為世界經濟被當代貧困的經濟學蠱惑成了畸形兒,不堪一擊。也許經濟學不過是非鳥非獸的蝙蝠,只能在說不清是白天還是晚上的黃昏里作低超空飛行。

我總覺得,任何學問,應該本著民間立場,才有它的生命力。經濟學尤其是以人為本的學問,如果一味地只問投入、產出、效率等,而忽略了「人」這個經濟活動最本源的主體,我想這門當代顯學毫無意義。據說現在研究經濟學的方法很科學,什麼邏輯演繹、數學推導、模型設計之類五花八門。我聽了不禁莞爾。經濟學在中國,其實並不需要研究富的如何更富,而是要研究窮的怎麼樣不餓肚子。只要是中國人,誰都清楚很多富了的和暴富的人,並不是某派經濟學作用的結果。倒是如今還沒有解決溫飽的那些人,真的需要有人去研究研究。而連他們的需求都可以漠視的經濟學,是無法拯救他們的。中國的經濟學是泊來品,什麼有效需求之類的名詞,是不是也是翻譯過來的?我倒寧願相信是譯者的中文水平不行,才翻譯成如此不關民瘼的樣子。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