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來到新世界 第四十一章

梅森·韋爾熱周圍是一片小心翼翼的寂靜。他的人員待他的樣子像是失去了個孩子,問他是什麼感覺,他說:「我覺得像是花了一大筆錢買了個義大利佬的屍體。」

睡了幾個小時以後,梅森想叫人送幾個兒童到他屋外的遊戲廳來。他想跟一兩個最煩惱的兒童談談話。但是煩惱的兒童一時到哪裡找去?他的供應人也來不及在巴爾的摩的貧民窟去為他煩惱幾個。

那事失敗以後,他又叫他的護士科德爾抓來幾條觀賞鯉魚肢解了,扔到海蟹缸里,直喂到海繕再也吃不下,又回了岩石縫裡。那水渾濁成了粉紅和灰色,漂滿熠耀的金色魚鱗。

他想折磨妹妹,但是瑪戈到休息室去了,連續幾個小時不理會他打發去的人。在麝鼠農莊只有她敢於不理睬梅森。

在萊克特博士被鑒定為殺人犯之前,星期六的晚間新聞放映了一段經過大量刪節的旅客錄像片,記述了里納爾多·帕齊的死亡。影像的有些部分被有意處理模糊了,不讓觀眾看見屍體上的細節。

梅森的秘書立即打電話去要沒有剪輯過的紀錄片。4小時後紀錄片由直升飛機運來了。

紀錄片的來源頗為奇特。

有兩個人在韋基奧宮錄下了里納爾多·帕齊之死的鏡頭。一個人因為慌亂,鏡頭在帕齊落下時指向了別處;另外一個觀光客是瑞士人,穩穩噹噹地拍完了全過程,甚至仰拍到了那晃蕩抖動的電線。

那位業餘攝影師是一名專利工作人員,叫做維哥特。他生怕錄像帶被警察收繳,讓義大利電視台白撿了便宜,便電話通知了他在洛桑的律師,讓他為這帶子取得版權。在一番激烈的討價還價之後,他把這帶子的廣泛使用權賣給了美國廣播公司的電視新聞;在北美的最早系列出版權歸了《紐約郵報》,隨後是《國民閑話報》。

這部片子立即被納入了經典恐怖鏡頭之列:跟扎撲路德、李·哈維·奧斯瓦爾德 之死和愛德加·包爾格的自殺歸為一類。但是維哥特一定會為出售太早而痛悔,因為隨後萊克特博士就被指控為此案的兇手。

維哥特的這部假日錄像片很完整,我們看見瑞士的維哥特一家在韋基奧宮事件發生之前幾小時在科學院前忠實地拍攝著大衛 的私處。

梅森用他那戴護目鏡的獨眼望著電視。他對那塊吊在電線上抽搐的高價人肉不感興趣,對LaNazione(《國民報》)和Corrieredella Sera(《信使晚報》)提供的有關兩個帕齊的簡歷也不感興趣——兩個帕齊相隔520年,卻在同一個窗口弔死。他感興趣的,看了又看、又再看的是沿著那抽搐的電線仰拍上去的陽台。一個瘦小的身影站在陽台上,一個襯托在暗淡的光影里的模糊輪廓。那人在招手,是在對梅森招手。萊克特博士對梅森招手時只動著手腕,你對小孩招手說再見時就像那樣。

「再見,」梅森在黑暗裡回答,「再見。」深沉的廣播嗓門氣得發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