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86《平凡的世界》

體裁:長篇小說

作者:路遙

首發刊物:《花城》

發表時間:1986年第6期(第一部)

首次出版: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6年(第一、二部),1989年(第三部)

(白燁 撰)

在完成三卷本的《平凡的世界》之後,路遙象是終於跑到終點的馬拉松選手,身心都至為疲憊,虛弱不堪;而他的已罹患癌症的身體,這時更是一蹶不振,一病不起。1992年11月17日,終因醫治無效離開了人世。有人說他是寫《平凡的世界》給累死的。此話是否屬實暫且不論,他為《平凡的世界》嘔心瀝血,甚至是拚命一博,確是事實。因為是作者小說創作的絕響,人們常常把《平凡的世界》與路遙不可分割地聯繫起來。提起《平凡的世界》,人們必然想到路遙;說起路遙。人們必然要談到《平凡的世界》。

路遙,原名王衛國,1949年12月生於陝西榆林清澗縣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7歲時因為家境困難被過繼給延川縣農村的伯父。中學畢業後回鄉務農。1973年進入延安大學中文系學習,其間開始文學創作。大學畢業後,任《陝西文藝》(今為《延河》)編輯、小說組副組長。1982年以後, 路遙從事專業小說創作, 曾任陝西作協副主席等職。1980年發表《驚人動魄的一幕》,獲得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1982年發表中篇小說《人生》,後被改編為電影,轟動全國。1988年5月25日完成百萬字、三卷本的長篇巨著《平凡的世界》,因此而榮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1992年11月17日,路遙因病醫治無效在西安逝世。

1982年發表了中篇小說《人生》並獲得廣泛好評之後,路遙便開始了《平凡的世界》的構思、醞釀與寫作。經過六年的艱苦奮,1988年5月25日傍晚,《平凡的世界》終於畫上最後一個句號,宣告完成。他在後來的創作隨筆《早晨從中午開始》中,詳盡回顧了《平凡的世界》6年創作里煉獄般的生活。事實上,寫完《平凡的世界》之後,路遙就再沒有能恢複過來,帶著枯槁的病容和孱弱的身體,很快走完他42歲的短暫人生。

《平凡的世界》以陝北黃土高原雙水村孫、田、金三家的命運為中心,反映了從「文革」後期到改革初期廣闊的社會面貌,以及孫家二兄弟的人生奮鬥歷程。

第一部,寫70年代中後期農村的現狀與農民的處境。1975年初,農民子弟孫少平到原西縣高中讀書,他貧困,自尊;學習和勞動都好,與地主家庭出身的郝紅梅互相愛憐,後來郝紅梅卻與家境優越的顧養民戀愛,少平高中畢業,回鄉生產。但他並沒有消沉,與縣革委副主任田福軍女兒田曉霞建立了友情,在曉霞幫助下關注著外部世界。少平的哥哥少安一直在家勞動,與村支書田福堂女兒,縣城教師潤葉是青梅竹馬,卻遭到田福堂反對。經過痛苦的煎熬,少安到山西與勤勞善良的秀蓮相親並結了婚,潤葉也只得含淚與向前結婚。這時農村生活混亂,旱災又火上加油,田福堂為加強自己威信,組織偷挖河壩與上游搶水,不料出了人命,為了「學大寨」,他好大喜功炸山修田叫人搬家又弄得天怒人怨。生活的航道已到了非改變不可的地步。

第二部寫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時世變化及其在農村、農人那裡引起的反響。 1979年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百廢待興又矛盾重重。田福堂連夜召開支部會抵制責任制,孫少安卻領導生產隊率先實行接著也就在全村推廣了責任制。頭腦靈活的少安又進城拉磚,用賺的錢建窯燒磚,成了公社的「冒尖戶」。少平青春的夢想和追求也激勵著他到外面去「闖蕩世界」,他從漂泊的攬工漢成為正式的建築工人,最後又獲得 了當煤礦工人的好機遇,他的女友曉霞從師專畢業後到省報當了記者,他們相約兩年後再相會。潤葉遠離她不愛的丈夫到團地委工作,引起鍾情痴心的丈夫酒後開車致殘,潤葉受到內疚回到丈夫身邊,開始幸福生活。她的弟弟潤生也已長大成人,他在異鄉與命運坎坷的郝紅梅邂逅,終於兩人結為夫妻。往昔主宰全村命運的強人田福堂,不僅對新時期的變革抵觸,同時也為女兒、兒子的婚事窩火,加上病魔纏身,弄得焦頭爛額。

第三部寫80年代之後孫家二兄弟為改變命運而做的種種奮爭。1982年,孫少平到了煤礦,盡心儘力幹活,成了一名優秀工人。少安的磚窯也有了很大發展,他決定貸款擴建機器制磚,不料因技師根本不懂技術,磚窯蒙受很大損失,後來,在朋友和縣長的幫助下再度奮起。潤葉也生活幸福,生了個胖兒子,潤生和郝紅梅的婚事也終於得到了父母的承認,並添了可愛的女兒。但是禍不單行,少安的妻子秀蓮,在歡慶由他家出資兩萬元擴建的小學會上口吐鮮血,確診肺癌。曉霞在抗洪採訪中為搶救災民光榮獻身。少平在一次事故中為救護徒弟也受了重傷。但他們並沒有被不幸壓垮,少平從醫院出來,又充滿信心地回到了礦山,迎接他的又將是怎樣的生活呢?……

作品第一部在《花城》發表並由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之後,相當一段時間裡,反應平平,波瀾不驚。及至第二卷、第三卷出版之後,人們才漸漸開始關注起這部作品。

1987年,《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問世後,《花城》與《小說評論》編輯部在北京召開了作品研討會。研討會上,人們對於《平凡的世界》還有些說法不一,但也有人認為「《平凡的世界》應該是一部具有內在魅力和激情的現實主義力作。它以1975年至1978年中國廣闊的社會生活為背景,描寫了中國農民的生活和命運,是一幅當代農村生活全景性的圖畫,是對十年浩劫歷史生活的總體反思。在事件和人物之間,作家更著力表現新舊交替時期農民特有的文化心態,試圖探尋中國當代農民的歷史和未來。」、「這部作品之所以被稱為嚴格的現實主義作品,不僅在於作品展示的大量的生活細節、農村生活圖畫都相當逼真,而且在於作者眾中精細深刻地刻畫出了人物的心理、性格,寫出了中國農民個體和群體的命運。」

《平凡的世界》三部全部出版並榮獲「茅盾文學獎」後,有關的評論逐漸增多,研究與評論也向深度發展。如李星的《在現實主義的道路上——路遙論》,對路遙的現實主義創作手法進行系統分析,認為路遙「堅持了文學的現實性和當代性相統一的原則」、「一貫重視文學的『時代意義』和『社會意義』,重視創作題材『廣闊而深刻的社會生活的內涵』」、「創造服務於現實人生的活文學」、「小說的現實魅力就在於服務人生和取材於現實人生的統一。」還有評論家由此也指出:「現實主義創作因直面現實凜利、囊括生活廣博,兼之有揭示人的命運和洞悉人的心靈的多種功能,它迄今仍是反映我們這塊多難的熱土和表現熱土上的子民的最有效的武器」,正因為路遙堅持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平凡的世界》「讀後使人縈繞於懷的,無疑是普通人在時代變遷和苦難歷程中昂揚不屈的生命力,以及由此隱含的對於民族近傳統的反思與批判,這是《平凡的世界》超越路遙以往創作並躋身於當代優秀長篇行列的一個重要原因。」

評論中,人們首先認為《平凡的世界》的主人公孫少安、孫少平是對《人生》中的高家林形象的一個突破,豐富了當代文學的人物畫廊。 在《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的出版座談會上,人們就把孫少安、孫少平兄弟與高家林的性格特點加以比照分析,研究性格發展的邏輯關係,指出「孫少安、孫少平是《人生》中高家林形象的延續和裂變,他們是作家將高家林個性和靈魂的自身矛盾進行了調整和融合後而產生的新的形象,孫少安更多地保留了優秀的傳統精神和文化觀念,孫少平則更多地接受了世界現代意識和文化形態的影響」。李星則認為「他們有遠大的理想,但沒有高家林式的好高鶩遠;他們有為實現理想的奮鬥決心,但卻沒有高家林式的極端個人主義,比起高家林來,他們更現實,更願把理想的實現附麗於整個農村現狀的改良。從某種意義上說,少安、少平既是高家林追求精神的繼續,又是對高家林式的追求方式的否定。」。曾鎮南指出「孫少安和孫少平,是古老的黃土地養育出來的兩個歷史之子,又是生活大變動催生出的現個現代之子。他們是親兄弟,從血緣到氣質,都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但由於生活道路、閱歷經驗、文化熏陶的不同,思想性格也有很多相異之處。這是具有不同的典型意義和美學價值的兩個發展中的典型性格」。還有人對孫少平給予更充分的肯定,認為孫少平「是小說作者對生活的一種發現和創造,是作品中最有思想價值和藝術光彩的人物」,「他深刻地反映了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以後,破土而出的小生產者在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上進一步解放的強烈要求。這是變革時代嚮往現代文明的一顆不安定的靈魂……他是一個具有豐富時代內容和思想內澄清的藝術典型,是作品中最能引起廣大青年讀者共鳴的一個人物」。

評論中的另一個焦點,是路遙創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