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7章 「捧」的意境

「捧」字,是由手和奉字所組成。意指用雙手奉上,是一種極盡恭敬,極盡虔誠的態度。

但實際上,捧字所包含的文化與思想內涵,遠不止這些。來看看這個奉字。奉字,是天地之間浩然長風的普世信念。奉字下為日,則明花麗葉,蝶飛滿天。奉字下為禾,則碩果長豐,收穫累累。奉字加一木,則威行天下,橫霸四方。奉字再上手,表示的則是我們相信自己的雙手。

相信我們自己的雙手,胼手胝足,操勞而始,這才是捧在我們思維中最真切的感念。

明白了捧之一字的文化含義,再來深究吹捧的行為藝術,我們就會豁然開朗,別有洞天。蓋因吹捧這樁工作,絕非是低三下四地溜須拍馬那麼簡單,這世上被逼無奈委曲求全,被迫拍別人馬屁的人,多如過江之鯽,可能夠在這個過程之後達成自己目的的,卻是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正在於他們沒有領會到捧字的崇高境界。

想來吹捧這種活兒,無非是毫無原則地將對方捧上天,等到對方被你吹得心醉神迷之際,自然也就喪失了警惕性,屆時就會應允你的請求。難道這種事,真的也有什麼境界嗎?

有!吹捧這種事,靠的並不是一張嘴,而是你的大腦,你必須要淡定冷靜,理智知性,仔細地研究對方並把對方真正的優點挖掘出來。捧人一定要捧到點子上,捧得恰如其分,單只是這個恰如其分,就已經將捧之一字推到了至高極遠的境界上。

捧人之事,最大的忌諱是捧不對路子,捧差了路線,捧的不是地方。比如大明朱元璋,他原本是一個禿腦殼和尚,後來當了紅巾賊寇,再後來做了皇帝,於是杭州教授徐一夔上賀表,曰:「光天之下,天生聖人,為世做則……」朱元璋把這賀表拿過來一瞧,卻是越琢磨越不對味:「嗯,光天之下,為什麼要說光?是說我沒有頭髮嗎?可我已經蓄髮還俗了啊。嗯,這還有一句天生聖人,這句話有嚼頭啊,原來此人早就知道朕是個天僧剩人,還是說我是和尚堆里剩下來的人?……算了,看得太費勁,先把這人宰了,文章再慢慢看吧。」

結果,倒霉的徐一夔就這樣被拖出去砍了。無怪人家朱元璋愛搞文字獄,你說你寫字的人,橫豎已經鐵下心來要拍他的馬屁,可咱們能不能用點心思,別那麼浮皮潦草的,明明知道他朱元璋是個光禿腦殼的僧人,就別提這茬了,行不行?

歷史上,拍馬屁拍出人命的,不乏其人。究其原因,就是吹捧別人不上心思,缺乏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導致了嚴重的後果。

為什麼拍馬這麼嚴肅的工作,竟還有人不能夠端正自己的態度呢?同樣的,我們要問,既然說吹捧的最高境界是挖掘出對方的優點,何以別人的優點需要你來挖?難道他自己就不能挖一挖嗎?

這兩個問題,實際上是同一個問題,所涉及的正是最糾結的人性。

人的思維猶如一盞探照燈,從我們的心靈深處輻射而出,居高臨下地俯瞰這個卑微的世界。相對於我們的思維而言,宇宙太小太小,世界太窄太窄,擁有如此寬宏視角的宇宙觀察家,卻居處於人類社會一個小小的角落裡,這種落差必然會產生調整意識。具體的表現,就是我們越看這世界越是不對頭,嗯,人生充滿苦難,社會充滿罪惡,黑暗將無數人的生命所籠罩,男人太多女人太少,男人越穿越多,女人越穿越少,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個樣子怎麼行啊,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於是我們就會在自己的意識中對這個世界進行合理而有效的調節,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嗯,居住在海邊的人,應該搬到山裡去。挑擔子走路的人,應該都去騎馬坐轎,在酒樓里笙歌宴舞的美貌歌女,應該去礦井下面挖煤……無論一個人對這世界有何觀感,其心理意識的調整,都是在努力降低他在這個社會上的位置,與他對整個世界俯瞰的落差。

也就是說,人類是以神的高度來看待這個世界的,這個視角必然地產生燈下黑的結果,也就是說居於高處的探照燈能夠俯瞰整個世界,卻單單照不到他自己。

燈塔式的思維視角,在帶給我們神的錯覺的同時,又因為這種思維視角無法迴轉內視,所以我們無法看到自己內心中的缺陷,自然而然的,以自己的好惡為好惡,以自己的標準為標準,來評價外部世界。也就是說,任何一個人,他是永遠也無法認知自己的缺陷的,儘管在外部世界的壓力之下,他被迫承認自己也有不足之處,但這種承認,往往與他的燈塔式人格形成激烈的對撞,根本得不到內心的承認。

由此我們得出結論:每個人內心的自我評價,遠高於外部世界對他的肯定。而我們對其他任何一個人的評價,又是遠低於他在內心深處的自我認知。

我們可以畫一張簡單的相互評價認知圖,來解釋這種思維現象:

從這張圖上我們可以得到結論:我們總是高看自己,小看別人。而別人也一樣,他們太過於小看我們,卻過高地評價了他們自己。

例外的情況也不是沒有,諸如自我人格未成熟時期的青少年,他們會表現為追星,這實際上是在模仿外部成功者,將自己所認同的某種人格移植入自我的意識之中的過程。但是這個過程一旦完成,青少年就開始成熟,開始有思想,也就是說,就開始了以這種燈塔式的思維對自我和別人進行評價。

這就破解了為什麼拍馬這麼嚴肅的事情,有人卻不上心思,弔兒郎當。沖著和尚喊禿驢,對著胖子叫肥豬,蓋因捧人這種活,是徹底完全違背我們自身意志的。試想一想,我們是那麼地偉岸高大,對方是那麼地卑微渺小,可是我們卻要奴顏婢膝地奉承對方,這是何等的屈辱,捧他一次,蒙辱三生。

然而實際上,人類作為這個世界的萬物之靈,必然有著其獨特的優勢和長處,在當事人的自我意識中,卻被一個虛幻的自大人格遮掩了這些優點。而當事人出於燈塔式思維意識的本能,不具內視自省的功能,一味地盯著別人,所以根本就無法看到自己的優點。所以古代的帝王,他們得到的奉承多不過是萬歲萬歲萬壽無疆一類沒頭沒腦的瞎奉承,根本就沒有針對性。

奉承而失去了針對性,除了被人奉承的人自己並不知道別人該奉承自己什麼優點之外,旁觀者的燈塔式思維視角也在無形中縮小了對方的優點,根本不認為對方的優點是優點。既然不認為這是優點,當然不會仔細地奉承了,就算是硬著頭皮奉承,也是高壓之下強迫自己屈服,根本就不可能有誠心。

關於奉承這種差事,對此研究最為透徹的,莫過於漢高祖劉邦了。《史記》書中有這麼一段,專門說這個道理:

高祖在洛陽南宮擺設酒宴。高祖說:「列侯和各位將領,你們不能瞞我,都要說真心話。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為什麼呢?項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因為什麼呢?」高起、王陵回答說:「陛下傲慢而且好侮辱別人;項羽仁厚而且愛護別人。可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奪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給人們,跟天下人同享利益。而項羽卻妒賢嫉能,有功的就忌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懷疑人家,打了勝仗不給人家授功,奪得了土地不給人家好處,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高祖說:「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供給糧餉,保證運糧道路不被阻斷,我比不上蕭何;統率百萬大軍,戰則必勝,攻則必取,我比不上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的俊傑,我卻能夠使用他們,這就是我能夠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項羽雖然有一位范增卻不信用,這就是他被我擒獲的原因。」

看看劉邦這個人,難怪這廝居然能夠稱帝天下,此人的思維,竟然不是燈塔式的,而是滿天星光式的,他能夠發現每一個人的長處,並心悅誠服地承認自己比不了對方。搞策劃他比不了張良,搞後勤行政他比不了蕭何,搞執行他比不了韓信,僅僅是因為他承認自己不如別人,所以他獲得了任何人也無法比擬的大智慧。

再看看站在劉邦面前的王陵等人,大家一塊出來混,為什麼劉邦混成了皇帝,他們只混了個替劉邦打工呢?單從他們對劉邦說的話,就能夠看出來,他們根本不知道劉邦的長處在哪裡,也不知道自己的短處在哪裡,幸虧有劉邦安排他們來做事,否則的話,這些人能否吃得上飯,委實是一個大問題。

所謂的吹牛奉承,說明白了,就是降低自己的身段,努力克服自己燈塔式思維的弊症,在別人身上發現自己比不了的優點。實際上,到了這一步你已經不用拍馬,你差不多已經有了帝王的智慧,還用得著拍別人嗎?

還得拍。同樣是在《史記》中,記載了這樣一段有趣的事情:

韓信知道漢王畏忌自己的才能,常常託病不參加朝見和侍行。從此,韓信日夜怨恨,在家悶悶不樂,和周勃、灌嬰處於同等地位感到羞恥。韓信曾經拜訪樊噲將軍,樊噲跪拜送迎,自稱臣子,說:「大王怎麼竟肯光臨。」韓信出門笑著說:「我這輩子竟然和樊噲這般人為伍了。」皇上經常從容地和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