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怎樣對付小時候的發育不良

我的步履如飛,遙遙領先,衝過終點的時候大氣也不喘一下,又驚又喜,信心大增,覺得自己不再是那個發育不良的孩子了。

——高劍峰

看著這樣一個人,你怎麼也不會想到,他是微軟亞洲研究院里「新一代」的佼佼者。所

謂「新一代」,都是研究院在過去5年里從上萬個應聘者中招聘來的一批人,有170多人,都是國內大學畢業的學士、碩士和博士,經過百里挑一,再經幾年磨練,其中最傑出者有四人,被稱作「微軟四少」,他是其中之一。

「他出席國際會議的時候,全世界的同行都把他圍起來,」張亞勤這樣描述他,「就像明星一樣。」

他叫高劍峰。如果你從他的名字和成就來猜想其人,那就大錯特錯,事實上如果只看外表,他一點也不像他的名字,沒有一點劍拔弩張的樣子,個頭兒不高,還非常瘦。

「我小的時候發育不良。」他用這句話開始了他的故事。

他出生在中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上海。像北京一樣,這裡的孩子也有一些與生俱來的「大城市病」:聰明有餘,韌性不足,好高鶩遠,眼大肚小,不肯吃苦,害怕挫折,還有驕嬌二氣。但高劍峰所謂「發育不良」不是指這個。這孩子一出生就不斷生病,總是咳嗽,總是發燒,頭髮長得比別的孩子慢,牙齒出得比別的孩子晚,一歲多了還不會叫「媽媽」,兩歲了還不會走路,四歲了還總是摔跟斗。那時候父親望著兒子,不禁著急:「這孩子怎麼沒有得到我的遺傳呢?」

父親是個很不錯的運動員,在市裡的長跑競賽中得過第一名,只有這麼一個兒子,覺得他就是自己生命的延續,所以下決心訓練他:即使不能讓他像自己一樣強壯,也要讓他像自己一樣堅強。

劍峰的長跑訓練是從5歲開始的。訓練安排在早上,天天如此,不能遺漏。第一年,父親在前邊跑,兒子在後面跑。第二年,兒子越跑越快,父親漸漸落在後面了。第三年,父親騎上了自行車,兒子還是在後面跑。就這樣,劍峰跑了5年。

高家父母對兒子的養育有個嚴格的分工,父親管教育,母親管生活。現在想起來,父親的教育方式,就是把長跑和數學這兩件事情灌輸到兒子的童年中。

那時候上海這座城市遠沒有現在這樣豪華,普通人家的房子很小。高家只有一間住房,房間里只有一張桌子,一家人吃飯讀書都用它。每天晚飯後,父子兩人對面而坐,各自讀著自己的書。父親望著兒子,有時候會想:「既然這孩子發育晚,那就笨鳥先飛吧。」他開始給劍峰講小學的數學,出些習題讓兒子完成,等到劍峰上小學的時候,已經學完了小學數學。

不知不覺到了9歲,他還是很小很瘦,看上去比同學小了一圈,排隊總是站在最前面。沒人把他放在眼裡,連他自己也看不起自己,看到別人掛上長跑冠軍的獎牌,他還在心裡羨慕人家的強壯,又很自卑,覺得那些人個個是天才,而自己處處不如人。

變化發生在一次體育課上。那一天,老師測試全班同學的體能,項目是1200米長跑。大家一窩蜂地跑出去,劍峰跑在同學們當中。緊接著,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周圍的同學一個個不行了,被他甩在後面,即使是那些看上去身強體壯的人,也落到身後很遠的地方。那場面值得他回味一輩子:「我的步履如飛,遙遙領先,衝過終點的時候大氣也不喘一下,不禁又驚又喜。」

體育老師目睹這個又瘦又小的孩子居然身懷絕技,不禁大喜過望,以為發現了天才,當場讓他參加學校田徑隊。劍峰自己也高興起來,信心大增,覺得自己不再是那個發育不良的孩子了。

學習成績很好的學生,體育很差,這在80年代成了學校里的一個普遍現象,到今天也還是這樣。大多數孩子都把時間放在書本上,不喜歡戶外運動,不喜歡出去玩,對學習之外的所有事情都沒興趣,但是劍峰越來越喜歡長跑了。他開始參加田徑隊的訓練,還參加比賽。

父親越來越老,跑不動了,經常來看他的訓練,還鼓勵他去踢足球。受到父親如此鼓勵,這孩子的愛玩的天性更是變本加厲。每天早上長跑,下午放了學還要踢球。有幾次踢到很晚,父親騎車到學校去找,嘴上埋怨兒子貪玩,心裡卻在琢磨兒子的技術有哪裡不對勁,到了周末,他讓兒子上午一定要把功課做完,午飯後,立即拉著兒子到公園去踢球。

劍峰的整個小學和中學都是在學習和體育這兩個世界度過的。他很忙,所有的時間都很充實,而且精力充沛,也不覺得苦。他的數學能力迅速成長,成績也特別好。父親看他學會了小學的數學,就開始教他初中的,可是他又開始喜歡物理了,把很多時間放在物理上。到了初中,他總是參加競賽,既參加長跑競賽,也參加物理競賽。物理的成績上去了,可數學卻下來了。

「所以說我不是什麼天才,腦子也有不夠用的時候。」他這樣說。儘管如此,他還是發現,小時候他從父親那裡得到的兩樣東西最有用:「一個是數學,一個是長跑。」

「體育對我特別有幫助,不僅是體能方面,還有思維方面。我覺得體育好的人都是很聰明的。因為一個好的球員,一定非常清楚戰術是怎麼樣的,還有團隊精神在裡面,知道怎麼配合。」劍峰在整個讀書期間的業餘活動,幾乎全和體育有關,有足球、籃球、圍棋,還是上海交通大學排球隊的領隊,當然最出色的還是長跑。

論長跑,他看上去已是業餘選手中最具有專業素質的人了。從中學到大學,他一直在各種比賽中獲得名次。他已經懂得,真正好的長跑選手不僅是在用腿跑,而且也是在用腦子跑。

「很多聰明人其實都是小聰明,乘一時之快,占點小便宜。其實真正聰明的人都是大智慧。」

「人與人的高下之分,不在一時,而在一世,不在開始,而在最後,最後勝出才是最厲害的。」

「勝負不完全取決於體力,到最後,主要取決於毅力,取決於你的堅持不懈,也取決於你能否從同伴甚至競爭者身上學到你沒有的東西。」

這些道理都不是老師在課堂告訴他的,是他在長跑中悟出來的。「我在學校能拿個名次的也就是長跑了。」他說。所以他從長跑中學到的東西,一輩子都不會忘。

「一個好的長跑運動員絕對是能吃苦的人。」父親當年總是對兒子這樣說。父親當年吃盡萬般辛苦之後發奮讀書,終於熬出頭來。他生長在東北的農村中,讀中學的時候到了瀋陽,大學畢業之後到了上海。他是學理論物理的,又是個運動員,所以希望兒子能像運動員一樣做學問,像做學問一樣搞運動。

但是當時無論父親還是兒子,都沒有想到,父親的這個邏輯,不僅讓兒子掃除童年的自卑,而且引導著兒子讀完了中學和大學,引導著兒子取得上海交通大學的博士學位,直到成為微軟亞洲研究院的研究員之後,還能受益無窮。

從這孩子的童年故事,我們發現了「E學生」應當具有的第八個觀念:即使你發育不良,也能跑得很遠。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