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騎馬拉鴨

我們一家老小都愛唱歌,但大多屬「門旮旯的簸箕——背著簸」,上不得大檯面的。

有史以來,家裡唱歌方面上了最大檯面的就是爺爺,曾經上過k市醫療系統的大檯面,但也就只在本系統唱唱而已,叫他到市工人文化宮去唱,他就怯場了,打死也不肯去。

奶奶太奶奶的嗓子都比較細,很清亮,但不宏亮,有些高音唱不上去,那就更是不肯上檯面了,頂多就是拉個手風琴給人家伴奏,自己從來沒在大台上亮過歌喉。

有其父母必有其子女,老黃自然也是上不得檯面的人,只敢在熟人聚會的卡拉ok間唱唱,主要是因為有伴奏音樂,還有昏暗的燈光,多遮醜啊!老黃躲在震天響的伴奏音樂里一頓胡唱,在鬼火一樣的燈光下,人家也看不出老黃是否把臉給憋紅了。

艾米那就更不用說了,躲在卡拉ok伴奏里都不肯唱。到華人朋友家去玩,事先就給老黃約法三章:「待會別逼著我唱卡拉ok啊,你要逼我,我就裸奔。」

有一次艾米發了歌癮,一個人躲在卧室里,用網友「11a」教的方法對著電腦又錄又唱《我不想說》,折騰了幾個小時,總算大功告成,老黃覺得挺不錯的,但艾米終沒勇氣放到網上去。

黃米同學從小就怕丑,你正兒八經教他唱歌,他是一定不好意思跟著唱的,但如果你唱的次數多了,他也能學到不少,沒人注意的時候,他會一個人嗯嗯啦啦地唱個不停。

有段時間,他迷上了積木,經常是一邊碼積木,一邊唱歌:「wuv you(love you)——,wuv you——,en—en—en—en,wuv you——」

如果碼成了,他還會高興地退後幾步,遠景觀察他的成果,然後一邊唱太奶奶版的《鈴兒響叮噹》「金狗背,金狗背,金狗窩得喂」(jingle bells,jingle bells,jingle all the way),一邊扭屁股,煞是得意。

如果你在這種時候喝聲彩「唱得好!再來一個!」,他肯定被你嚇掉了魂,會把碼好的積木「呼啦」一下推倒,跳到一邊,吃驚地望著你。

老媽犯過一次這種錯誤,把兒子嚇呆了,搞得老媽連聲道歉,又抱又哄,但兒子老半天都回不到方才那種「天人合一」的境界里去。

老媽不解:「怎麼我喝聲彩,他就把搭好的積木也推倒了呢?」

這個謎到現在也沒解開,不過大家從那之後都知道黃米同學自歌自唱的時候是喝不得彩的,可以偷偷地欣賞,但不能弄出聲來。

現在黃米同學最感興趣的是太奶奶告訴他的那些「歪歌」,正兒八經的歌他是用來自娛自樂的,而「歪歌」才是用來表演的,他動輒就叫:「爸爸,我唱個歪歌你聽。」

我是一個兵,

癩子老百姓,

連長叫我去打仗,

我說肚兒疼。

這個「歪歌」來自太奶奶講的一個笑話,說她以前教書的時候,班上有個調皮佬,把《我是一個兵》篡改成了這樣。太奶奶作為老師,當然不能容忍學生篡改革命歌曲,所以嚴厲批評了那個調皮佬,但私下裡,卻覺得這小子有點歪才,改得俏皮。

不知道太奶奶怎麼會對黃米講起這個,大概是實在沒故事講了,只好把三百年前的陳穀子爛芝麻都搬出來講,結果正中黃米下懷,他一聽到「肚兒疼」幾個字,就愛上了這首歌,成天在家裡邁著正步唱啊唱。

太奶奶嚇唬他:「快別唱了,當心把肚兒唱疼了!」

黃米聽到「肚兒」二字,越髮帶勁了,邊唱邊拍肚肚:「我說肚兒疼。」

太奶奶大失其悔:「早知道你小子這麼喜歡歪歌,就不講這個故事你聽了。」

黃米又愛上了「歪歌」這個詞,追著太奶奶叫:「太奶奶,再唱個歪歌!」

太奶奶被黃米纏得無法,只好絞盡腦汁回想以前聽到的「歪歌」,於是黃米經常有新節目表演。

太奶奶講到很多年前,靜秋阿姨的女兒sara才幾歲,那時正興唱《縴夫的愛》,其中有這麼一句「我倆的情,我倆的愛,在纖繩上盪悠悠」。sara年紀小,沒聽明白,以為是「屙(k市話讀「wo」)尿的情,屙尿的愛」,所以總是等到坐在痰盂上拉尿時才唱這句。

這下黃米如獲至寶,聽了一兩遍就學會了,學會了就大聲唱,特別是拉尿的時候,一定要唱一唱「屙尿的情,屙尿的愛」,有時笑得尿都拉不順暢。

他不光自己拉尿的時候唱,看到老爸老媽上洗手間,也在外面拍著手唱,唱得奶奶抱怨太奶奶:「您看您啊,這都教的什麼呀!」

太奶奶咕嚕說:「講個笑話嘛,哪知道他這麼感興趣呢?」

老媽不在乎這些:「怕什麼?我兒有幽默細胞,從小就能從莊嚴偉大的事情當中看到好笑的地方。來來來,媽媽也教你幾個。」

老媽從網上找到一個《聽錯唱錯的歌詞大全》,從頭到尾講給兒子聽,但很多歌詞都太深奧,唱對唱錯都不好懂,黃米不是很感興趣,他只對「屙尿的情」和「肚兒疼」情有「兩鍾」。

我們家就艾顏妹妹一人不是「門旮旯的簸箕」,而是「購物中心裡的簸箕」,哪裡都敢簸。用太奶奶的話說,妹妹現在還在「不知丑」的年代,不知道什麼叫「怕人笑話」,她想唱就唱,想跳就跳,從不扭扭捏捏。

妹妹學唱的第一首歌,是個老掉牙的搖籃曲,太奶奶那輩傳下來的,歌詞很簡單:

睡吧,小寶寶,

好好地睡吧。

天上的星星睡了,

地上的人兒睡了,

什麼都睡了。

睡吧,小寶寶,

好好地睡吧。

如此循環往複,可以把「天上的星星」等改成別的詞,比如「樹上的鳥兒」等,因此歌詞永無窮盡,一直唱到寶寶睡著為止。

妹妹從小聽這歌,聽得自己也能唱幾句了,不過她發不清楚「睡」的音,總像是在說「細」,而「小寶寶」她總是說成「哇哇哇」,不知道是故意的,還是說不清楚。

為了養成她早睡早起的習慣,很多時候都是她還沒有睡意,家長就強按著她睡覺。她不暴力反抗,只要求家長「嗆」(唱),於是家長就「嗆」上面那首搖籃曲,而妹妹自己也跟著「嗆」(括弧里的部分該家長「嗆」):

細吧,哇哇哇,

(好好地)細吧——

(天上的星星)細啦——

(地上的人兒)細啦——

細媽都細啦——

…………

你別看她一般只能唱出兩個音節,但這個「細媽都細啦」可是五個音節啊,人家一口氣不打結地唱出來了,而且是以極宏亮的聲音唱出來的,比前面的唱腔至少響亮一倍,唱完就哈哈大笑,自鳴得意。如果家長能配合一下,作驚嚇狀,那她更興奮,笑得更得意,笑完就一遍遍要求你「嗆」,再「嗆」,一直到她自己「嗆」累了睡著為止。

妹妹睡得早,也有個壞處,那就是她醒得也早,平時還沒什麼,到了周末就很擾民。

她一早醒來,就去推老媽:「媽媽,騎馬拉鴨。」

老媽不懂什麼叫「騎馬拉鴨」,又還沒睡醒,就支使妹妹:「爸爸會騎馬拉鴨。」

於是妹妹又來擾老爸:「爸爸,騎馬拉鴨。」

老爸也不知道什麼是「騎馬拉鴨」,初聽還以為妹妹在說醜話呢,遂嚴肅責問:「你這是跟誰學的?」

「爺耶(爺爺)。」

這是我們家妹妹自己發明的區分中國爺爺和美國爺爺的方法,中國那邊的,兩個字都是一樣的調子,「爺爺」就是「爺爺」;美國這邊的,後面一個字是升調,「爺爺」就成了「爺耶」。

老爸聽說是從「爺耶」那裡學來的,知道「騎馬拉鴨」不會是醜話,但也不知道究竟是什麼,閉著眼睛支支吾吾,妹妹等不及了,溜下床去找「爺耶」。

奶奶知道妹妹是個「打早工」的,所以很早就把門打開,免得妹妹到處吃閉門羹,受到冷落。

如果是別的事,妹妹一般都是去擾奶奶,但在唱歌方面,她琢磨出「爺耶」才是權威,所以會去擾爺爺。尤其是這個「騎馬拉鴨」,她是從爺爺那裡聽來的,天經地義地認為是「爺耶」的專利,所以絕對只擾「爺耶」,不擾奶奶。

有時爺爺面朝床外側躺著,妹妹可開心啦,她會拿出太奶奶教的武功,去捏爺爺的鼻子,雖然原意是捏得爺爺出不來氣,就會醒來,但她手手太小,捏的位置也不得當,經常是捏在爺爺的鼻尖處或者鼻樑處,自然不能奏效。

但爺爺心領神會,為了討妹妹高興,總是裝出被她捏得出不來氣的樣子,噴著鼻息醒過來,誇張地說:「哎呀呀,是誰捏住了我的鼻鼻啊?差點捏得我出不來氣了!」

妹妹看著自己的兩根手指,開懷大笑,以為自己真有武功呢。

爺爺問:「妹妹,你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