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爺爺贏鳥

爺爺愛下棋,尤愛象棋和圍棋。以前下棋還得找個對手,沒對手就下不成。現在方便了,要找人下棋,上網就可以找到大把的對手。天南地北,男女老少,中國外國,應有盡有。

下棋的網站都設計得不錯,註冊棋手都有自己的網名,網站記錄每人的得分情況,分段分級,且把每人的得分和級別都顯示在網上。你可別小看這一招,這可是招徠棋客的最好措施。愛下棋的人,誰不愛爭個輸贏?雖然不輸錢輸米,但誰不想多掙幾分,提高級別呢?就像國內有些學校開家長會把學生的成績按名次公布在教室牆上一樣,誰知道每次家長會後有多少孩子的屁股會遭殃?

公布得分的另一個好處,就是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選個旗鼓相當的對手下幾盤,也可以選個比自己水平高的挑戰一下。當然,你也可以選個水平不如你的做你的「下飯菜」(可以欺負的對象),但那是有代價的,贏了水平低的,你得不了多少分,但如果你輸給了水平比你低的,你就要加倍丟分了。

爺爺是家裡的下棋高手,但黃米下棋卻是由太奶奶啟蒙的。

黃米的電視癮很大,如果沒人限制他,他可以從早到晚坐在電視機前,看得廢寢忘食,你走到他身邊叫他,他都聽不見,用太奶奶的話說:「我兒看痴了。」

我們怕黃米看多了電視壞眼睛,就想方設法讓他多玩別的東西,比如帶他出去購物啊,騎車啊,散步啊,等等,在家裡就盡量讓他多玩別的東西。

下棋就是「別的東西」之一。

太奶奶先教黃米下圍棋,但太奶奶只會下「五子連」,兩個人下,一人執白,一人執黑。如果誰最先把五顆棋子擺在了一條線上,就算贏了。基本戰術當然是盡量破壞別人,成全自己。

經過一番講解與練習,黃米知道怎麼樣算贏了,後來還學會了用自己的棋子去堵對方的棋子,破壞對方的連線計畫。但他畢竟年齡小,不能考慮那麼全面,所以堵來堵去,常常被太奶奶溜掉,率先將五顆棋子連成了一條線。

黃米這麼小,又沒誰給勝者發獎發糖,又沒外人知道,但他就是那麼在乎輸贏,輸了就愁眉苦臉,贏了就又蹦又跳,看來好勝心是與生俱來的東西。有時他為了贏太奶奶,就跑去把奶奶搬來助陣,讓奶奶告訴他怎麼下。有時他求勝心太強了,乾脆犧牲自己下棋的機會,讓奶奶全盤代替,自己跑一邊去等著,過一會就問:「奶奶,贏鳥沒油?」

我很擔心:「他這麼好勝,這麼怕輸棋,輸了就這麼不開心,以後到社會上遇到挫折怎麼辦?」

老黃當然也擔心,但見老婆已經擔心了,就不能火上澆油了,遂作「黃大膽」狀:「小孩子嘛,都是這樣的,哪裡能指望他這麼小就不怕輸呢?」

「可是你小時候不是挺輸得起嗎?」

「我像他這麼大的時候,肯定也是很怕輸的。你放心,等他長大了,他自然會輸得起了。」

太奶奶還教黃米下象棋,不過太奶奶的下法不是我們通常見到的下法,而是太奶奶稱之為「打象棋」的下法。那種擺了棋盤,分成紅綠兩邊廝殺的,太奶奶才稱作「下象棋」。

「打象棋」的玩法,是把所有的棋子都翻過來,背面朝上,碼成兩個兩個一對,排成一長列。然後兩位棋手輪流「抓牌」,等把棋子都抓完了,兩人就可以看看究竟抓到些什麼棋子了,然後合併同類項,把一樣的棋子擺在一起,仍然是背面朝上,不讓對方看見我方的兵力。

棋子按官階和戰鬥力大小決定誰可以「吃」誰,吃掉了對方的棋子就歸自己所有,可以把敵方的兵力收編,算成自己的兵力,再拿出去打敵人,一直到一方被另一方吃光為止。

「打象棋」的時候,上次的勝方先出棋。先出棋有巨大的好處,所謂先發制人是也。先出棋的人每次出多少顆棋子,對方就必須拿出多少顆棋子出來應戰。每次只能出一種兵力,比如「炮」就只能跟「炮」一起出,而不能跟其他棋子混在一起出。但對方如果沒那麼多清一色的棋子,就只能把幾種棋子混在一起出,這種混合兵團是最弱的兵力,即便你把「帥」和「士」混在一起出,也不敵人家兩個「兵」。

我在這裡講起來很簡單,但要教會一個兩歲左右的孩子這些規則,還是很難的。首先是認識那些棋子就要花不少時間,好在太奶奶陪黃米玩,也就是混時間,沒有什麼培訓目的,所以兩人慢慢碼棋子,慢慢「抓牌」,慢慢學認棋,可以花掉不少時間,一老一小玩得挺開心。

爺爺來了之後,就主要是爺爺陪黃米玩了。爺爺「段位」當然比太奶奶高,很瞧不起「打象棋」之類的雕蟲小技,要教黃米真正的「下象棋」。

爺爺把棋盤擺了出來,先教黃米布陣:「將」擺在最中間,兩邊是「士」。

黃米因為認識那些棋子,學布陣還比較快。爺爺大為興奮,以為家裡出了個象棋天才,馬上來教每種棋子的基本走法。

這個對黃米來說,就太難了點,記不住那麼多規則,更不會舉一反三。爺爺有點氣餒,但準備繼續推進,讓黃米在實戰中學習規則。

於是爺爺開始教黃米戰略戰術。但孩子太小了點,一個「當頭炮,馬來罩」就教了好久還不會。爺爺少不得要批評兩句:「怎麼搞的?爺爺不是教過你了嗎?怎麼還在『馬馬叫』呢?」

爺爺看孫子睜著大眼睛,有點驚恐地看著自己,知道急於求成了點,遂緩和了口氣說:「看,如果爺爺把炮放到這個中間,你就把馬支出來,放到這裡,看見沒有?好,再來。」

爺爺把炮架到中間,專等著黃米的馬來「罩住」。但黃米因為支錯了幾回馬,挨過爺爺的批評,心下膽怯,拿起「馬」,看著爺爺,不敢落子。

爺爺知道自己太嚴厲了點,把孫子嚇著了,趕快換成鼓勵的眼神:「不怕,大膽些,落子!把馬支出去。」

黃米還是不敢落子,怯怯地說:「要奶奶下。」

爺爺的聲調又不自覺地嚴厲起來:「那怎麼行呢?是你在下棋,又不是奶奶在下棋,怎麼能叫奶奶代替你下呢?」

黃米愣了一陣,把棋子丟了,跑去找太奶奶:「太奶奶,你陪我玩。」

奶奶知道了,過去批評爺爺:「陪小孩子玩玩就行了,別搞成正規培訓班了。他還這麼小,哪裡能一下學得跟大人一樣?你看你把他嚇成這樣,那他下棋還有什麼樂趣?」

爺爺怪不好意思的,連忙去太奶奶那裡叫黃米,屈尊俯就說:「寶寶,來,爺爺跟你『打象棋』。」

黃米還是有點怕爺爺,不過奶奶和太奶奶一直鼓勵他,也就大膽地跟著爺爺去「打象棋」了。

以爺爺的「段位」,成天陪著孫子「打象棋」,少不得對奶奶咕嚕幾句:「其實寶寶年齡也不小了,人家誰誰誰,不就是兩歲開始學下棋的嗎?」

奶奶開導說:「他不願意學的時候,你逼著他學,那也是學不好的。人家兩歲學棋,是不是本身就有那個愛好呢?要不就是人家師傅教棋的方法比你好一些?」

說到教棋的方法,爺爺就不好多說了,再說就是他這個師傅不如人家誰誰誰的師傅了。

奶奶進一步開導說:「你的任務是陪他玩,別讓他看太多電視,別讓他摔倒碰傷,你別總想著一下就把他培養成你下棋的對手,讓他陪著你玩。」

艾米聽說了奶奶「訓」爺爺的事,很擔心,私下跟老黃說:「爺爺會不會生氣了,一拍屁股跑回加拿大去了?」

「不會的,爺爺是個懂道理的人,知道奶奶說的沒錯。」

不知道黃米是怎麼判別出爺爺的棋藝比太奶奶高的,總之他後來就很佩服爺爺,覺得跟爺爺下棋才是正宗,不怎麼愛跟太奶奶「打象棋」了。

有時黃米還沒起床,或者在跟別的人玩,爺爺就抓緊時機上網下幾盤「真的」。有時正下著,黃米來了,爺爺就請求說:「寶寶,爺爺正在跟別人下棋,還沒下完,如果現在停下,爺爺就算輸了,要丟好多分呢。你先在這裡玩一會,等爺爺下完了再陪你玩,好不好?」

黃米可能並不知道什麼叫「丟分」,也不知道丟分的嚴重性,但他可能從爺爺的表情上猜出來,這個「丟分」對爺爺來說是奇恥大辱,萬萬不能讓這事發生。

剛開始時,他在旁邊等一會就等不及了,跑去找別人玩。有時他一個人在上下樓梯,或者一個人在玩,被奶奶看見,就趕快領著他去找爺爺,看到爺爺正全神貫注於下棋,就批評爺爺:「你怎麼讓他一個人跑了?要是出了事怎麼辦?做爺爺的人了,怎麼還光顧著玩呢?」

爺爺很不好意思,趕快關了電腦,來陪黃米玩。但事後總有點惋惜,對黃米念叨說:「看,就是剛才奶奶把爺爺那盤棋中途打斷了,爺爺就丟了二十分。其實那小子不行,爺爺肯定下得贏他,最多十分鐘就能下完。」

念叨多了,黃米也能懂,知道輸贏對爺爺來說至關重要,也知道是他跑掉才讓奶奶發現爺爺的秘密的。後來如果遇上爺爺正在鏖戰,他就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