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一回 真命主南牢身陷 奇女子巧計龍飛

詞曰:

何事雄心自逞,無端囗里羈國。君臣瞥見淚交流,甚日放眉頭。幸遇佳人夢,感群英盡吐良謀。玉鞭驕馬贈長游,三疊唱離愁。

調寄「錦堂春」

哲人雖有前知之術,能趨吉避凶,究竟莫逃乎數。當初郭璞與卜詡,皆精通易理。一日郭璞見詡嘆道:「吾弗如也,但汝終不免兵厄!」卜瑚道:「吾年四十一,為卿相,當受禍耳;但子亦未見能令終。」郭璞道:「吾禍在江南,素營之未見免兆。」卜詡道:「子勿為公吏可免。」郭璞道:「吾不能免公吏,猶子不能免卿相也。」後卜詡為劉聰軍將,敗死晉陽;而郭璞亦以公吏,為三郭所殺。故知數之既定,不但古帝王不能免,即精於易者,亦難免耳。

如今再說夏王竇建德,來到樂壽。曹後接入宮中,拜見了,便道:「陛下軍旅勞神,喜逆臣已誅,名分已正,從此聲名高於唐、魏多矣。但隋皇泰主,尚在東都,未知陛下可曾遣臣奉表去奏聞否?」夏王道:「孤已差楊世雄齎表去了。宮中彩幣綾錦,宮娥彩女,均作四分,以二分賜與功臣將士,以二分酬唐、魏兩家同謀滅賊之功。孤但存其國寶珍器圖籍而已。」曹後道:「陛下處分甚當,還有一個活寶在此,未知陛下貯之何地?」夏王道:「御妻勿認孤為化及之流。孤自起兵以來,東征西討,宇宙至廣,未有一隅可為止足之地,何暇計及歡樂之事?孤所以帶蕭後來者,恐留在中原,又為他人所辱,故與女兒同來,自有所在安放他去。」曹後道:「妾非妒婦,上不過為國家計耳;若如此,則是宗廟之福也。」

過了一宵,夏王即差凌敬送蕭後等,到突厥義成公主國中去。蕭後原是好動不好靜的人,宵來受了曹後許多譏辱,已知他不能容物,今聽見要送到義成公主那邊去,心中甚喜。想道:「倒是外國去混他幾年好,強如在這裡受別人的氣。」催促凌敬起身,下了海船,一帆風直到突厥國中。凌敬遣人齎書幣去報知義成公主。啟民可汗因往賀高昌王囗伯雅壽,不在國中。義成公主即命王義發駝馬去接蕭後;又差文臣去請凌敬,到驛館中款待。

蕭後在舟中,見王義下船來叩見,正是他鄉遇故知,不覺滿眼流淚,問道:「王義,你為何在此?」王義道:「臣是外國人,受先帝深恩,何忍再事新主?故護持趙王同沙夫人在此。先帝不聽臣諫,把一座江山輕輕的弄擲。今娘娘到這裡來,原是至親骨肉,盡可安身過日。公主差臣來接娘娘,快到宮中去相見。」蕭後起岸,上了一匹絕好的逍遙駿馬,來到宮中。義成公主同沙夫人出來,接了進去。行過禮,大家抱頭大哭。蕭後對沙夫人道:「你們卻一窩兒的到了這裡,止丟了我受盡苦惱!」沙夫人道:「妾等又聞娘娘仍舊正位昭陽,還指望計除逆賊,異日來宣召我們,復歸故土;不想又有變中之變。」

正議時,只見薛冶兒與姜亭亭出來朝見。蕭後問沙夫人道:「還有幾位夫人,想多在這裡?」薛冶兒答道:「那同出來的狄、秦、李、夏四位夫人,已削髮空門,作比丘尼矣!」蕭後見說,長嘆了一聲,又對沙夫人道:「夫人既在這裡,趙王怎麼不見?」沙夫人道:「他剛才同孩子們打圍去了。」蕭後道:「我倒時常想念他。」沙夫人道:「少刻回來,見了母后,是必分外歡喜。」一回兒擺上宴來,止不過山禽野獸,鹿脯駝珍。其時王義已為彼國侍郎,姜亭亭已封夫人,薛冶兒做了趙王保母,大家坐定,各訴衷腸。

日色已暮,只見小內侍進來報道:「小王爺回來了。」蕭後兩年不見趙王,今見長得一表人材,身軀高偉,打了許多野獸,喊進來道:「母親,孩兒回來了。」望見裡邊擺了酒席,忙要退出去。沙夫人道:「你大母后在這裡,快過來拜見。」趙王站定了腳,薛冶兒與姜亭亭忙下來對趙王說道:「此是你父皇的正宮蕭娘娘,他是你的大母,自然該去拜見。」趙王見說,只得走上去,朝上兩揖。蕭後正開言說道:「兒兩年不見,不覺這等長成了。」只見趙王兩揖後,如飛往外就走。沙夫人道:「這該行大禮才是,怎麼就走了去?」薛冶兒重新要去攙他轉來。趙王道:「保母,你不知當年在隋宮中,他是我的嫡母,自然該行大禮。今聞他又歸許氏,母出與廟絕,母子的恩情已斷;況他又是失節之婦,連這兩揖,在沙氏母親面上不好違逆,算來已過分了。」說完,洒脫了薛保母的手,往外就走。蕭後聽見,不覺良心發現,放聲大慟,回思煬帝舊時,何等恩情,後逢宇文化及,何等疼熱。今日弄得東飄西盪,子不認母,節不成節,樂不成樂,自貽伊戚如此。越想越哭,越哭越想,好像華周杞梁之妻,要哭倒長城的一般。幸得義成公主與沙夫人等,百般勸慰。自此蕭後倒息心住在義成公主處,按下不題。

再說秦王回到長安,朝見唐主。唐主說三處兵鋒利害。秦王道:「利害何足為懼?但劉武周與蕭銑居於西北,王世充居於中央。臣竟欲差人致書,先結好世充,使不致瞻前顧後,然後進兵專攻劉、蕭二處,無有不克之理。未知父皇以為是否?」唐主稱善。即修書一封,著楊通、張千,到洛陽王世充處。二人領命即行。豈知王世充看了來書大怒,扯碎了書,將楊通斬於階下,將張千割去兩耳放回。張千抱頭鼠竄,逃回長安,哭訴唐主。唐主大怒。自欲題兵去剿世充。秦王道:「不必父皇動怒,臣兒自有調度在此:差李靖為行軍大元帥,領兵十萬去扼住劉武周。臣兒領一旅之師,誓必掃滅世充,回來見駕。」唐主大喜,即命秦王領兵十萬,前往洛陽進發。時秦王每一出師,西府賓僚如杜如晦、袁天罡、李淳風、侯君集、姚思廉、皇甫無逸等,秦王平昔以師禮事之,故凡出兵,無不從侍帷幄,籌漠謀畫。秦王命殷開山為先鋒,史岳、王常為左右護衛,劉弘基為中軍正使,段志玄。白顯道為左右護衛。自領一軍居後。長孫無忌、馬三保等保衛船騎。水陸並進,來到洛陽。王世充探知,亦領軍於睢水,列陣相迎。秦王屯兵於睢水之北,兩軍相接,當不起唐家兵精將勇,殺得世充大敗進城,堅閉不出。

次日唐營排宴,犒賞三軍已畢。秦王乘著酒興,問土人:「此地何處好景,可以遊玩?」土人答道:「城北十里外,有一北邙山,周圍百里,古帝王之陵,忠臣烈士之墓,如星羅棋布,其中珍禽怪獸,蒼松古柏,無限佳景。」秦王見說,喜道:『吾正欲到彼處射獵。」李淳風道:『咂晨起演先天一數,殿下該有百日之災,不可開弓走馬玩景;況面帶青色,還是不走的是。」秦王道:「吾日夕馳騁於弓馬之間,覺得氣爽神怡,有何利害?」即同馬三保軟甲輕衣,雕弓利箭,十餘騎徑往北邙山來。

到了山內,秦王四顧了一回,喟然長嘆道:「吾想前代之君,坐鎮中華,擁百萬之師,有多少英雄豪氣,今止得幾個石人石馬相隨。況荊棘叢生,狐兔為侶,寧不可嘆。日後唐家天子,亦如此而已。」正嗟嘆間,忽見西北上,趕出一隻白鹿,沖面而來。秦王扣滿弓,一箭射去,正中鹿背。那鹿帶箭望西而走,秦王縱馬追之,緊趕數里,轉過山坡,其鹿杳然不見。秦王四下追尋,不覺驟至一處,坦然平川曠野,但見旌旗耀日,戈戟森羅,一座新城門,匾上「金墉城」三字,日光耀目。秦王道:「此非李密所居之城乎?」馬三保道:「正是,殿下可急回,若彼知之,便難脫身。」不題防守城軍卒看見,忙去報知魏主,李密道:「此必是李世民誘敵之計,不可追之。」程知節踴躍向前道:「主公,此時不擒,更待何時?」說了,手題大斧,跨青鬃馬,如飛出城。秦叔寶恐知節有失,隨即趕來。

時秦王正欲回騎,只見一人飛馬來追,大叫道:「李世民體走!」秦王橫槍立馬問道:「你是何人?」知節道:「我便是程咬金,特來捉你。」秦王笑道:「諒你這賊夫,何足為懼?」知節舉起雙斧,直取秦王。秦王挺槍來迎。鬥了三十餘合,因馬三保被秦叔寶接住,秦王只得敗走,三保也抵敵不住,亦自逃去。知節追趕秦王,看看較近;秦王搭上箭,曳滿弓,颼的一聲,正射中知節盔纓。秦王見射不中,心中甚慌,縱馬加鞭復走,恰值面前一座古廟,牌書「老君堂」三字。秦王心下想道:「既有此廟,何不進去躲過片時?」忙進廟門,把門關了,取一條大石條來頂撞了,把馬拴在廟廊下。向著老君神像,也不及細禱,作一揖道:「神聖在上,若能救吾李世民脫得此難,當重修廟宇,再塑金身。」祝告了,即往神座內躲避。那老君原是靈感的,故受一方香火。今見一個真命之主,紫微有難,豈不顯聖?便颳起一陣旋風,把秦王行來的馬蹄蹤跡,都滅沒了。又把蜘蛛絮塵,同定廟門。

程知節追趕秦王,到三岔路口,倏忽不見,四下一望,只見前面一個大樹深林,叢叢茂密,便縱馬加鞭,趕進林中。上了山崗,見山背後一座古廟。知節慌忙來至廟前,把門亂推,卻推不開;蜘蛛網面,四下里塵灰飛絮,像久無人進來的。只得兜轉馬頭,復上山崗。向廟中細看,吃了一驚。只見屋脊中間,一條大黃蟒蛇,盤踞其上。知節看了想道:「吾間得人說,漢劉邦斬了芒碭山的大蟒蛇,後來做了皇帝,我也是一個漢子,難道除不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