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第二次鴉片戰爭 虎視眈眈的俄國

與咸豐同時代的俄國沙皇尼古拉一世是一個沙文主義者,尼古拉一世好大喜功,積極推行對外擴張政策。

1847年,尼古拉一世任命穆拉維約夫為西伯利亞總督,負責遠東的擴張計畫。穆拉維約夫到任後,積極安排向黑龍江一帶移民,為以後重新劃定邊界尋找借口。

1853年9月,俄國與土耳其爆發戰爭,英國和法國支援土耳其,共同對抗俄國,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克里米亞戰爭。

1854年,穆拉維約夫帶領兩千多人,乘坐八十三艘小船沿著黑龍江而下,據說穆拉維約夫這次還帶了兩船的婦女。黑龍江副都統胡遜布截住了穆拉維約夫,俄國詐稱只是想借道黑龍江,抄近路與英法聯軍交戰。

穆拉維約夫威脅說:「我國跟貴國是睦鄰友好國家,你如果還不放行的話,恐怕不是友好的表示吧!」

胡遜布手中兵不多,不敢與俄方發生衝突,只好放行。事後,他才知道這批俄國人原來是到中國領土上定居。到1857年,俄國人三次往黑龍江運輸軍民,在這裡修建堡壘,屯兵。

清廷派黑龍江將軍奕山跟俄國人交涉,奕山是道光的侄子,也是個不肖子弟。第一次鴉片戰爭之時,他擔任靖逆將軍,負責與英軍作戰。但他謊報軍情,事後被道光察覺,將他革職圈禁,後來又發配到伊犁做將軍。咸豐這次用奕山是希望他知恥而後勇,能夠洗心革面,有一番作為。

孬種就是孬種,你不能指望他會突然變得強悍能幹,奕山到了黑龍江後,在俄國人的淫威之下,一步步地妥協,並在1858年與俄國人簽訂《璦琿條約》,將黑龍江以北的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拱手送給俄國。穆拉維約夫超額完成業務,受到沙皇的嘉獎,提升為上將,晉為伯爵。

奕山的所作所為咸豐並不知道,當時咸豐正忙於和英法聯軍作戰,哪顧得上黑龍江那邊。不過,俄國人倒是自己到北京了,俄國大使彼羅夫斯基到北京要求清廷簽訂《中俄天津條約》。咸豐讓肅順跟俄國人交涉,肅順態度非常強硬,拒絕跟俄國人交流。

彼羅夫斯基很不滿,給清廷的軍機處遞交了一份文件,要求將烏蘇里河至海口的中間地劃給俄國。彼羅夫斯基還表示,如果清廷能滿足俄國人的要求,他們會勸英法聯軍撤退的。

本來就是多事之秋,哪裡經得起俄國人的恫嚇,咸豐想,還是忍一時海闊天空吧!於是作出妥協,同意和俄國簽訂《中俄天津條約》。

俄國得到好處後,胃口變得更大,要求清政府在邊界問題上作出回應,肅順非常憤怒,拒不承認《璦琿條約》。彼羅夫斯基說,你們明明跟我們簽訂了,怎麼現在不認賬?咸豐這才知道奕山的所作所為,立即將奕山革職,堅決不承認《璦琿條約》。

彼羅夫斯基在北京的時候,穆拉維約夫繼續在黑龍江搞移民,並重新根據《璦琿條約》勘查中俄邊界。

咸豐很生氣,拒絕了俄國提供的軍事援助。這時,俄國「支援」中國的武將伊格納切夫已經來到了北京。他居然欺騙說自己是代替彼羅夫斯基談判邊界事宜的,彼羅夫斯基也點頭稱是。就這樣,清政府跟一個沒有外交頭銜的人談了一年。

雙方討論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璦琿條約》是否有效,肅順說:「我們已經跟你們簽訂了《天津條約》,你們還想怎樣。奕山是沒有資格跟你們簽訂《璦琿條約》的,他沒有政府的授權證書,也沒有正式關防,他做出這種違法越權的事情已經受到我們皇帝的懲治。所以《璦琿條約》是完全無效的。」

伊格納切夫則表示:「你們皇帝跟臣子的那些事情跟我們沒有關係,條約已經簽訂了,就是合法的。」

伊格納切夫還說:「我說你們皇帝要這麼大領土有什麼用呢?東北這塊鳥不拉屎雞不生蛋的地方對你們沒半點用,反而會帶來許多麻煩。如果你們給我們,我們就能保障你們東部地區的安全,還能讓英法聯軍退兵。這是對雙方都有好處的事情,再說了我們兩國可以深入開展貿易,這樣不就可以補足你們財政上的虧空嗎?」

肅順說:「別裝了,你們真有這麼好心,不就是想侵佔我們領土嗎?東北是我大清的領土,不可能讓給別人,別痴心妄想了。如果你們執意要這麼做,我們會反擊的。」

伊格納切夫看肅順態度強硬,屢次要求清廷換一個談判代表。他當然不知道,肅順此時已經是朝中重臣,深得咸豐的信賴。

有一次,談判之時,肅順大怒,將《璦琿條約》的文本「啪」的一聲擲在桌上,對伊格納切夫吼道:「這幾張破紙毫無價值,完全是一紙空文。」罵完之後,肅順甩袖而去,酷斃了。

伊格納切夫瞠目結舌,事後向清政府抗議說:「肅順簡直無禮之至,他如此對我簡直是藐視俄國尊嚴,好歹我也是一個堂堂公使啊!我要求你們立即把肅順撤掉,換上一個知書達禮的大學士。」

咸豐自然不理他,還是由肅順負責談判。

1860年5月,沙皇正式任命伊格納切夫為全權公使,還建議他暫時離開北京,去為中國和英法充當調解人,或許能增加談判的籌碼。

伊格納切夫在走之前,還給清廷下了一道最後通牒,限清政府三日之內對重修邊界一事作出答覆。清廷斷然拒絕,這個伊格納切夫也被氣飽了,他南下之後,不但沒有調解,反而極力慫恿英法聯軍發動規模更大的戰爭,還將京城一帶的防禦情況告訴英法聯軍。

果然,英法聯軍殺進紫禁城後,清政府喪失了談判的籌碼,被迫與俄國重修邊界,割捨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