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天國的覆滅 天國喪鐘

洪仁玕是洪秀全親人中最特別的一個人,洪秀全家族裡太多不學無術的草包,洪仁玕是個例外。在太平天國的後期,政務主要靠這個人主持。

洪仁玕在香港待過一段時間,接受了西方的新思想。當他從香港來到天京時,隨身攜帶著一本《資政新篇》。當洪秀全為天國的事情忙得焦頭爛額的時候,忽然來了這麼一個能幹的弟弟,簡直是喜出望外。他封洪仁玕為干王,把政務都交給他。

與此同時,洪秀全也封陳玉成為英王、李秀成為忠王,算是平衡一下局勢。洪仁玕這個人是個典型的書生,說他有能力,是相對洪秀全其他的那些兄弟。洪仁玕來了以後,夸夸其談,縱論世界大勢,認為太平天國想強大,必須學習日本和俄羅斯。這些東西對於太平天國根本不適用,太平天國已經自身難保。但洪仁玕提的這些東西確實是先進的,如果真能付諸實踐,他倒不失為一個先驅者。

很快,洪仁玕就露出了馬腳,對於打仗他一竅不通。天京的重要屏障安慶丟失後,洪秀全一氣之下,不再重用洪仁玕。洪仁玕此後一直過著鬱悶的生活,洪秀全臨死的時候才想起找他託孤。太平天國失敗後,洪仁玕挺有骨氣,堅持不肯投降,以文天祥自居。

我們再來看看陳玉成的結局。金田起義時,陳玉成還是一個童子兵,他戎馬十二年,從一個普通士兵變成大軍的統帥,最後當上英王,升遷很快,但絕不是勵志的好榜樣。從小他就是一個被洗腦的孩子,長大之後以戰場為生,雖然會打仗,但完全是一粒棋子。

清軍的江南江北大營就是陳玉成和李秀成聯手攻破的,陳玉成打得清軍老將向榮最後羞憤自殺,還擊斃了湘軍四虎之一的李續賓,生擒了清朝巡撫李孟群,可謂是戰功赫赫。

在太平天國後期,清軍再度組織了江南大營,陳玉成領兵又一次擊破江南大營,這一次他打得老將和春服毒自殺。

1860年秋,太平天國組織了第二次西征,統帥便是陳玉成、李秀成、楊輔清、李世賢等人。這次西征的目的是拿下武昌,陳玉成的兵鋒很銳利,一路攻城略地,佔領了黃州,距離漢口只有百里之遙。楊輔清和李世賢在安徽一帶也進展順利。

李秀成的部隊出發得比較晚,但他的經歷更具戲劇性,李秀成曾經一度離曾國藩的大營很近。李秀成也知道曾國藩在那裡,他卻沒有去攻,因為他認為曾國藩的大營一定防守嚴密,兵力雄厚。事實上完全相反,曾國藩的湘軍早已派往各地,大營里兵力空虛。如果李秀成這時候殺過去,即使不能俘殺曾國藩,至少也能擊潰曾國藩所在的湘軍,致使曾國藩流竄山林。這樣一來,各地的湘軍肯定會趕來營救,李秀成再把前來支援的湘軍一一殲滅,極有可能會挽回整個戰略形勢。

李秀成這個人打仗求穩,這是他跟陳玉成最大的不同。李秀成繞過曾國藩,直取吉安和瑞金,然後率領三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地湧向武昌。到了武昌後,李秀成並沒有攻城。跟三個月前陳玉成一樣,都放棄了武昌,轉而攻其他地方。這倒不是因為武昌攻不下來,是英國參贊巴夏禮搞的鬼。英國人在武昌有許多既得利益,揚言說如果威脅到他們的利益,他們不會善罷甘休的。

李秀成隨後轉入浙江,攻破杭州,然後學習石達開在這裡經營。浙江雖然富庶,但軍事地位遠遠沒有安慶重要。曾國藩寧願不要江南的富庶之地,也要不惜一切代價拿下安慶。陳玉成雖然趕去救援安慶,但被湘軍阻擋住了,無法跟城內守軍應和。

安慶就這麼丟失了,兩萬將士陣亡。

安慶丟失後,洪秀全焦躁不安,下令將陳玉成和洪仁玕等人革職,重新任用他那些草包兄弟。不知是出於什麼心理,洪秀全開始瘋狂地封王,一口氣封了兩千七百多個王。

陳玉成一個人困守廬州,處境非常凄涼,洪秀全不信任他,李秀成也不來救他。血戰之後,最終成為清廷的俘虜。不過陳玉成這個人很有骨氣,誓死不投降。

正如陳玉成臨死時說的:「太平天國去我一人,江山已毀一半。」

李秀成在杭州這邊確實經營得不錯,他一改太平天國過去的政策,重用人才,鼓勵工商業。他任命了一大批地主出身的官僚,在他的治理下,杭州每年出口的絲綢比清廷還多。

天國的根基已失,李秀成根本無力回天,最後李秀成被左宗棠擊敗。

洪秀全死後,李秀成身負託孤重任,帶著幼天王逃亡,在天京東南面的山上被湘軍抓住。

獄中,李秀成曾希望曾國藩能免自己一死,可惜清廷還是沒放過他,幼天王洪天貴福也殉難。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這場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運動,以前大家都說凡是革命的東西都是好的,當我們真正了解這場革命後,我們看到的還有一幕人間慘劇。以暴易暴永遠不可能真正解決問題。

當時美國的駐華使者柔克義推測太平天國運動至少導致中國兩千萬人喪生,後來一個傳教士說這場運動至少導致五千萬人喪生。復旦大學葛劍雄通過系統的分析認為,太平天國運動興起期間,中國人口減少了約一億一千萬人。

這場運動猶如百年不遇的大地震,如果說它還帶來了什麼東西的話,那便是後來的洋務運動,不過這是間接原因。

災難都應引起人的思考,如果不能或不許思考,一個民族就岌岌可危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