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決定天國存亡的北伐與西征 縱橫北國,過把癮就死

咸豐三年(1853年)四月初一,北伐軍出發了。

關於北伐軍的人數還得啰唆幾句,一般認為是兩萬人,但也有人認為有五萬人,歷史學家范文瀾就持有這種看法。他認為北伐軍在出發時有五萬,在過黃河之時損失了三萬,最後只剩下兩萬。

北伐軍首先到達安徽境內,整個安徽只有四千清軍,其中有一部分還是周天爵招撫的捻軍。這支軍隊自然不可能抵禦北伐軍,北伐軍一路勢如破竹來到六合縣。也就是在這裡,北伐軍嘗到了厲害。六合知縣溫紹原雖然是個小官,但跟江忠源一樣,官小志氣不小。他很早就預見到太平軍可能會攻打六合,提早做好了準備。

溫紹原是個不錯的父母官,深得民心,他老早就訓練了一大批鄉勇。在太平軍到來之前,他就把百姓都遷入城內,然後堅壁清野。兩軍相持期間,溫紹源甚至主動偷襲北伐軍的先鋒部隊,差點讓太平軍的先鋒部隊全軍覆沒。

北伐軍攻不下六合縣,只好繞開,攻打鎮守蘇州的周天爵。周天爵手下沒多少兵,但他這個人膽子非常大,居然真的模仿書中情節,玩起了空城計。城門打開,周天爵坐在城樓上悠閑地抽煙。林鳳祥非常謹慎,居然不敢攻,放棄了宿州。周天爵得理不饒人,居然還帶著三千人馬去追擊太平軍,也小有收穫。

太平軍一再受挫,損失了不少人馬,只好招募饑民。後來北伐軍又被勝保在清流關下擊敗,北伐形勢不容樂觀。從這些戰鬥中可以看出,李永芳和林鳳祥都不是那種能夠獨當一面的帥才,只能算是衝鋒陷陣的將領。

不過,這兩次失敗之後,太平軍很快扭轉形勢,接連攻克蒙城、亳州,來到黃河邊上。

清軍將領陸應谷與北伐軍在黃河邊發生了激戰,雙方都死傷不少。正在北伐軍苦於無法渡河之事,捻軍過來協助他們,擊退清軍,攻下歸德。陸應穀倉皇逃跑,歸德之戰後,北伐軍再次一路高歌,暢行無阻,接連攻破睢州、陳留、開封,一路到達軍事重鎮朱仙鎮。

儘管太平軍拔去了黃河邊上的清軍營壘,但林鳳祥和李開芳都不熟悉水戰。這兩人都是打仗還行,組織不行的角色。加上此時軍隊人數擴張,他們一時之間非常茫然。林鳳祥請求韋昌輝支援些糧草,但遠水救不了近火啊!倉皇之中,兩人也沒來得及籌備,就匆匆渡河。結果被八旗將領托明阿和善祿偷襲,死傷慘重。

無奈之下,他們決定趁夜偷渡,結果又被清軍炸沉不少船,傷亡慘重。最後,實在沒辦法了,李開芳和林鳳祥決定不惜一切代價渡河。渡過黃河後,只剩下兩萬人的精銳部隊,其他人等不是被殺,就是逃散。

北伐軍渡過黃河後,咸豐頓時嚇壞了。接著,北伐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包圍河南省懷慶府。懷慶城池堅固,北伐軍打了兩個月,拿不下來,只好放棄,向西挺進。其時,在天京的楊秀清給北伐軍發出了一道密函,讓他們不要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要以最快的速度閃擊京師,讓清軍來不及反應,方寸大亂。可惜這封密函被清軍截獲,李開芳在懷慶逗留了兩個多月,完全違背了楊秀清打亂清軍的戰略部署的目的。

楊秀清也知道北伐軍在兵力上處於劣勢,所以要通過機動作戰打亂清軍部署,防止清軍的散部隊集結成大軍團。

隨後,北伐軍進入山西境內。咸豐大怒,下令逮捕直隸總督納爾經額。

聽說太平軍進入山西,巡撫哈芬立即跑得不見蹤影。咸豐又很憤怒,下令逮捕哈芬,但沒人能找到哈芬。如此一來,山西境內等於是不設防,北伐軍在這裡縱橫馳騁,極少阻滯。城池一座接一座被攻破。如果北伐軍在山西能樹立良好軍紀,將這裡當成北伐的一個暫時大本營,也許北伐的結果就完全兩樣。

可惜,歷史沒有假設。在平陽城,守城的一個清兵開炮打死了林鳳祥的一個旗手,而這個旗手恰恰就是林鳳祥的老鄉。林鳳祥非常憤怒,破城之下,下令屠殺全城百姓。瘋狂到這個地步,能不覆滅嗎?

北伐軍由於缺少一個素質高的領導,軍紀混亂也是意料之中。李開芳和林鳳祥都是粗暴的武夫,不太懂政治,所以群眾基礎比較差。聽說太平軍來了,百姓紛紛逃亡。此時,人數雖然有五萬,估計很多人都是勉強加入太平軍的。

穿過洪洞後,北伐軍進入了直隸省,撲向天津。才十幾天的時間,北伐軍就一路攻城略地,距離保定只有六十里。消息傳到京城,皇城裡炸開了鍋。城裡的有錢人紛紛出逃,咸豐也做好了逃亡的準備。

危亡關頭,咸豐作出部署,命惠親王綿愉為大將軍,和科爾沁郡王僧格林沁、勝保等人合力保衛京城。

勝保是滿洲鑲白旗人,曾考中舉人,但天生對軍事感興趣。勝保雖然是滿人,但最崇拜的偶像是岳飛,這個武痴還打算在背上刺上「精忠報國」四字,結果刺完「精忠」兩個字就刺不下去了,太痛了。至於報國兩個字是用紅筆寫上去的,每半個月上一次色,起保鮮作用。在被咸豐委以重任之前,勝保一直生活在幻想中,受夠了同僚們的嘲笑。

這次終於能夠一展平生報復,那肯定是拚死賣力了。

近代人物中,勝保最崇拜年羹堯。他說話做事經常模仿年羹堯的風格,甚至連生活細節都模仿年羹堯。如此一個人,很難讓人相信他會成為一個優秀的將領。但清軍將領的素質實在太低了,勝保好歹是一個急切渴望施展才華的人,只要敢打敢拼,慢慢就能打出經驗,說不準真能成為一代名將呢!

九月二十五日,北伐軍打到滄州。滄州知府沈如潮站出來,招募三千鄉勇,嚴陣以待。北伐軍完全沒有料到沈如潮是一個猛人,這天清晨大霧瀰漫,北伐軍前鋒前進的時候忽然遇上了沈如潮的軍隊。北伐軍很奇怪,這些人不守城,出城來幹嗎呢!還沒反應過來,對方已經殺了過來,沈如潮的部隊對地形很熟,也習慣了大霧天氣,很快就殺退太平軍的進攻。

最後北伐軍集合全部兵力圍攻滄州,終於拿下這座鐵城。為了泄憤,李開芳和林鳳祥下令大肆屠殺,雖然沒有殺光全城的人,也殺了上萬人。

攻克滄州後,北伐軍撲向白洋淀。去過白洋淀的朋友知道,這裡四處環水,很適合打水上伏擊戰。北伐軍陸戰能力不錯,水戰正是軟肋。果然,第一次進攻北伐軍就損失五百人,而守軍無一傷亡。

北伐軍幾次進攻先後被挫敗,只好退到靜海。此時,北伐軍在軍力上佔據絕對優勢,如果不惜一切代價攻打天津,應該是可以拿下的,天津的防禦力並不強。

機會稍縱即逝,沒多久,勝保和僧格林沁的軍隊已經抵達天津。清軍倉促過來,軍容不整,輜重在後。李開芳和林鳳祥如果在這時候來個突然襲擊是很容易擊敗支援的清軍的,可惜他們還是沒有這樣做。也許他們是嚇怕了,一直守著靜海,堅守不出。就這樣,眼看清軍在天津城周圍集結。

其實,清軍是有很多破綻的,首先勝保和僧格林沁兩人的關係就不好。勝保名義上是保衛京師的欽差大臣,但僧格林沁的實際地位要高,所以他們互不統屬,兩人經常鉤心鬥角。

奇怪的是,林鳳祥不僅沒有進攻,反而讓李開芳帶領四萬人駐守獨流鎮,自己帶著一萬人守靜海鎮。

這五萬人的北伐軍中,真正有戰鬥力的還是從南京出發的那兩萬人。流民組成的軍隊本來就軍心渙散,只有通過戰鬥才能不斷凝聚他們。現在北伐軍轉攻為守,無疑助長了很多人叛逃的心思。

前來增援的清兵號稱是八旗精銳,但是戰鬥力也相當差,前後十多次對北伐軍發動超過萬人規模的進攻,都被打退。兩支軍隊就這樣陷入僵持狀態,如果李開芳和林鳳祥有石達開那樣的才能,北伐很有可能會成功。楊秀清北伐的戰略是正確的,但讓林、李兩人擔此大任不能不說是楊秀清用人的失誤。

正面進攻沒有效果,雙方都選擇在晚上搞一些突然襲擊。有幾次,兩軍夜晚搞突襲,在半路上恰好相遇了,互相打起來。打到伸手不見五指,雙方心照不宣地撤回去。結果撤退時很多人搞錯方向,清軍跑到北伐軍那邊為北伐軍修炮台,北伐軍跑到清軍那邊為清軍築工事。等第二天早上才發現,原來回錯了地方。

後來,北伐軍實在熬不住了,主動進攻。沒想到進攻僧格林沁時,被勝保偷襲,損失了幾萬人,最後只剩下兩萬。

自此,北伐軍漸漸步入劣勢,清軍步步為營,包圍北伐軍。北伐軍突圍退入阜城。其實到了這地步,北伐軍已經沒什麼搞頭,南下和援軍會師倒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林鳳祥突然作出一個自取滅亡的決定,不再後退,堅守阜城,等待援兵。楊秀清確實派出了一支七千人的援兵,但這支援軍正被清軍攔截在山東臨清。

林鳳祥坐地等死,僧格林沁和勝保證求之不得。他們率領四萬清軍團團圍住阜城,激戰之中,主將吉文元陣亡。這也是攻城以來獲得的最大戰果,僧格林沁攻了許多次,都不能成功,忽然聽說北伐的援軍已經衝破臨清,渡過黃河北上。僧格林沁急讓勝保帶領萬人前去阻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