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通往南京之路 定都之爭

太平天國歷史專家羅爾綱總結太平天國兩大軍事失誤:一是定都南京,二是分兵北伐。

中國的學者思考問題的方式往往有三個特點:一個是事後諸葛亮;另一個是對問題沒有細緻深入的分析,往往用概念式的思維來理解;三是用空洞的理論取代科學的分析。

就說這定都南京,現代人根據歷史經驗,總結出南京盛產偏安王朝,由此斷定南京不適合定都。想當年,這朱洪武不也是在南京建都,然後建立全國統一政權嗎?雖然他的下一任朱棣遷都到北京,但至少說明南京並不一定就是「克皇帝」的命。再說這分兵北伐,分兵北伐本身是沒有錯的,在古代打仗的時候經常是分成兩路三路甚至四路的,分不分兵最關鍵的是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要考慮各種因素,並不是簡單地分兵不好,擰緊一個拳頭就是好的。

早在進入湖南之前,楊秀清就提出了問鼎天下的大計:從湖南一路打到南京,再建都南京,然後圖謀天下。洪秀全則提出了完全不同的看法,洪教主認為應該在河南建都,河南畢竟是中原,這裡自古就是王者之地,而且離北京更近一些,更適合北伐。

雖然洪秀全不學無術,經常失誤,但後世很多歷史學家大多認為在定都這事情上洪秀全是正確的。這個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太平天國選擇了楊秀清路線,最後卻失敗了,這不正好說明了定都南京是重大的戰略失誤嗎?

為了加強說服力,這些歷史學家還舉出了定都南京的幾個弊端:一、這個南京自古就是個短命王朝的集散地,在這裡定都,打不開局面,猶如蛟龍被困淺池;二、江南這個地方非常奢靡,金陵又是最繁華的一個地方,在這裡定都太平天國急劇腐化;三、江南一帶,民風不夠彪悍,在這裡招的兵打仗不夠猛。

真是這樣的嗎?

先看看第一個理由吧,第一個理由說白了就是南京風水不好,這是典型的生不出孩子怪媳婦,拉不出屎來怪茅廁。對風水有了解的人知道,南京這個地方號稱六朝古都十代王朝。東吳、東晉、宋、梁、齊、陳都在這裡建都,但大家知道這些王朝都不是什麼老字號。除此之外,南唐、朱洪武、太平天國、國民黨都也曾在這裡建都,所以又號稱十代繁華。

這麼多王朝在這裡建都,雖然大多不能持久,但至少說明了一個問題,南京的風水絕對是一級棒的。古代的皇帝們個個都是風水的粉絲,他們在建都之前還不把堪輿這塊搞得一清二楚。自古風水大師對南京都有一個共同的評價:龍盤虎踞。

為什麼到了近代,南京突然變成了「克皇帝」的命呢?說白了,還是我們後人總結歷史經驗,發現在南京建都的都沒好下場,只能風光一時。

假如說朱棣不遷都,整個明朝三百年的首都定在南京的話,人們肯定又是另外一個說法,說南京確實是帝都,確實有帝都的氣象。所以,從風水上說太平天國定都南京是個失敗完全沒有科學依據。

至於說江南奢華容易腐化更是荒謬了。江南繁華是不爭的事實,但繁華不等於腐化啊!一個人要腐化,他就是在南極北極或是熱帶雨林還是一樣腐化。要駁倒這個貌似有理的看法一點不難,宋太祖趙匡胤以武開國,大宋開國之時宋軍的戰鬥力是非常強的。宋太祖定都開封,算是民風彪悍之地吧,但後來宋朝的官兵們一樣變得疲軟。八旗子弟在關外的時候是非常彪悍的,入關之後一代不如一代,再怎麼說北京也是北方風沙之地,連在這北方都能腐化,又怎麼能把太平天國腐化的責任推到江南的繁華上面呢?還有李自成集團,也是進了北京後開始腐化墮落的。再看看反例,朱元璋定都南京後,也沒看他的集團腐化啊!

由此可見,腐不腐化看的不是在什麼地方,而是什麼人。如果一拉不出屎就怪茅廁,那天下就沒有茅廁了,茅廁都被黑鍋給壓塌了。

再看看最後一點,江南民風柔弱,這一點簡直是侮辱南方人。這一點本來根本不值一駁,但我們還是來分析一下,因為這種觀點至今還很有市場——現在人都覺得說話嗓門大就是爺們,文雅、彬彬有禮就是軟弱。

中國歷史上那些硬骨頭,譬如范仲淹、包拯、文天祥、陸秀夫、海瑞、袁崇煥等都是南方人,有人可能會說這是例外的情形。我們就從清軍入關開始說起吧,清軍入關,北方的明軍不堪一擊,抵抗最為激烈的還是南方人。江南一個小小的典史閻應元就率領民兵殺了清軍幾萬人,戰果超過北方戰場上明軍的總和。正因為南方抵抗最為激烈,清軍在南方的屠殺也最是駭人,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都發生在江南。

我們再回顧一下屈辱的中國近代史,鴉片戰爭中,清軍不堪一擊,廣州人民卻表現出了高昂的鬥志。英國人想進駐廣州,廣州人一夜之間組織起十萬民兵,嚇得英國人不敢進城。在整個鴉片戰爭中,清政府在英國人面前低聲下氣,倒是廣州人血性高漲,動輒殺掉揚威作福的英國人,致使英國人對廣州人心存忌憚。

再看看太平天國起義,如果沒有湖南人沒有湘軍,這大清王朝八成要完蛋。湘軍的戰鬥力遠遠超過了八旗軍,這場戰鬥更像是湖南人跟廣東人之間的一場戰爭,最後不學無術的廣東人洪秀全敗在了儒家士大夫曾國藩的手中。

我們只需看看近代歷史中的這些強人們,洋務運動的大頭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都是南方人,同盟會的領袖孫中山、黃興、宋教仁等也都是南方人,到了蔣介石還是南方人,至於共產黨的領導者中湖南人就更多了。

日軍侵華時,在東三省幾乎沒有遇到強有力的抵抗,倒是在南方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上海的淞滬會戰震驚世界,日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才拿下上海,但上海人至今還因為缺少陽剛之氣被人看不起。在南京,日軍製造了聳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為什麼偏偏在南京搞這場大屠殺呢?因為南京人抵抗最為激烈,讓日軍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如果我們追溯得更早一些的話,就能發現南方人的戰鬥力是非常強的,當年項羽率領楚軍縱橫天下,無人是他的對手。項羽的失敗是政治的失敗,他最後敗在了同鄉劉邦的手中。劉邦治軍雖然不行,但他手下的那些人才很多也是來自南方的,漢初三傑中,蕭何和韓信都是南方人。

雖然我們駁倒了對於建都南京的指責,但並不能就因此而證明建都南京就是一個很好的決策。我們還必須具體分析建都南京的利弊。

自古,都城都傾向於建在北方,這是因為中原四通八達,氣象開闊,坐擁中原等於是坐擁天下。但是進入近代,歷史卻悄悄地發生了變化,南方在經濟、文化、人口等各個方面都超過了北方,佔有南方等於是佔據天下糧倉。這也是朱元璋當年為什麼要建都南京的原因,當然,南京適合作為一個過渡性的都城,我相信這也是楊秀清真實的意思。楊秀清並沒有說在南京待一輩子,而是先在南京站穩腳跟,然後問鼎中原,這也是他北伐的原因。

所以說,建都南京問鼎中原這個決策不但沒錯,而且是最好的一個路線。如果說太平天國打下了江山,統一了全國,還把都城建在南京,這就值得商榷了。

太平天國的失敗跟建都南京一點關係都沒有,它的失敗還得從它的內部說起,如果我們用一架X光機照射出太平天國的骨骼,就會發現,它不失敗反倒沒有天理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