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

《曉松說——歷史上的今天》來到了12月23日。1404年的這一天,永樂大帝正式命名「天津」;1880年的這一天,丁汝昌率兵赴英國接收軍艦;1947年的這一天,人類發明了晶體管。

永樂大帝命名「天津」

首先說一下天津,過去人們對北京人、天津人和保定人有一種俗稱,就是「京油子、衛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當然這並沒有什麼歧視的意思,只是說明三個地方的人各有特點。這「衛嘴子」是指天津人嘴好使,特會說。北京人雖然也能說,比如像我這北京長大的,但是跟天津人的嘴還是不能比的。大家知道相聲是天津的藝術,相聲段子里逗人樂的地方,有好多都是用天津的方言說出來的,相聲藝術講究的就是說、學、逗、唱,天津出了很多相聲藝術大師,像侯寶林、馬三立等都是天津人或長期在天津生活,還有今天的郭德綱,也是天津人。天津人站在街上講話就像跟人說相聲一樣,天津人講話要是不逗倆樂子,就覺得這話白說了。所以天津是個特別有意思的地方,北方語系的人到了天津都能聽懂天津話,天津話特別好玩。

天津原來叫「直沽」,「天津」這個名字是在1404年的這一天命名的,現在天津還有用「沽」命名的地方,像大沽口、塘沽等。大家知道永樂大帝明成祖朱棣的皇位是篡來的,當時明朝的都城在南京,朱棣在北京做燕王,明朝的皇帝是他的侄子建文帝。當年朱棣篡位的時候從北京出兵,在「直沽」渡河,直襲滄州,然後南下南京,最後篡了權。篡權以後,朱棣就覺得再在南京待下去非常難受,覺得那兒到處都是建文帝的靈魂,於是就決定將都城遷回他的封地北京。他又想起來直沽這地兒好像挺好,在這兒一渡河,一路大勝打到南京,於是就給直沽起了一個名字叫「天津」,「天」的意思就是「天子」,「津」的意思就是「渡口」,所謂天子渡河之處,就稱為「天津」。

明成祖朱棣是武士出身,文化程度比較低,他爸一個字不識,他比他爸稍強點兒,但也認不了多少字兒。武士出身的人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都極其重視防禦,所以朱棣當時在防禦上做了兩件事兒。一件事兒是他跑到北京來,已經到邊關了,「明粉」老說什麼「天子守國門」,其實朱棣也不是為了守國門,就是他在南京待不下去了,所以回了北京。還有一件事兒就是朱棣下令修長城,著名的明長城就是永樂年間修的,而且在海上建了一些衛,天津因為離北京很近,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所以就建了「天津衛」,接下來還有「威海衛」等。「衛」相當於過去屯墾戍邊的地方,過去屯墾戍邊都是在北方陸地上,大家在這兒屯墾,有軍隊常駐,糧食也得自己種,所以「衛」就是集軍事和政治於一體的這麼一個行政單位。天津最開始就是這樣一個軍民混雜的地方,同時又是一個重要拐點。天津最早開埠是在隋朝運河開通的時候,在這裡南運河跟北運河相接,再加上海河這個三岔口,所以天津最初是一個漕運之地,聚集著各種南來北往的人。後來天津又變成「衛」,變成了軍民混雜的地方,所以天津是一個跟北京完全不一樣的城市。

北京因為是皇城,所以建得橫平豎直,所有的建築全是坐南朝北,全是井字形的,而天津是一個依著運河跟海河,在河邊建起來的城市。我每次到天津最鬱悶的就是搞不清東南西北,北京人願意說東南西北,可天津人不知道東南西北,因為天津這路全是斜的,它是在河邊建起來的。北京每個路口就是四個岔口,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一到天津我就暈了,這天津的一個路口經常會有五六個岔口,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走。我記得有一次在天津問路,我買了一張地圖,然後在那兒看,跟我同去的是我的一個阿姨,她老花眼,看不清這地圖上的小字,我是近視眼,沒戴眼鏡,我也看不清。然後我們就問路口的一個天津人,我拿著地圖說我們要去哪兒哪兒哪兒,他說你別問我,我說為什麼,他說我不識字。結果一共三個人對著地圖,一個近視眼,一個老花眼,還有一個不識字,地圖等於白買了。

天津在清末的時候突然發展起來,為什麼呢?因為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天津變成了一個通商口岸,而且還出現了大量的租界區。大家知道外國軍隊每次打到北京,都是從天津的大沽口登陸進來,後來八國聯軍也是從大沽口登陸,天津當時成為帝國主義特別重視的一個地方。天津距離北京近,而且洋人又重視,所以它在清末迅速地發展起來。天津一度領中國所有風氣之先,很多東西最開始都是在天津出現,比如說國立大學,最早的國立大學——北洋大學,就建在天津。北洋大臣通常都是由直隸總督兼任,北洋大臣就駐在天津。中國最早的電報局等很多機構最早都建在天津,還有中國最早的警察制度也是從天津開始的。當時天津因為是租界地,不讓中國軍隊駐軍,所以袁世凱想了一個辦法,說那我們讓軍隊脫掉軍裝變成警察,所以當時天津有三千警察,其實就是袁世凱的軍隊進駐到天津,中國從那時候才開始向全國推廣警察制度。當時各種各樣的新政、各種各樣新的思潮等都是先在天津出現,所以天津一度成為全國的第二大城市,也是北方最重要的口岸城市。大家知道南方最重要的口岸城市是上海,北方這邊就是天津。

當時天津和上海都有租界,但是天津租界還是比較亂,因為租界裡頭有好多從北洋政府退休的人,什麼段祺瑞、孫傳芳等,他們都跑到天津租界去做寓公。天津的租界始終保留著當年那種歐洲風格的建築,到今天為止你都能看到,那種建築風格、街道布局和現代建築都完全不同,連天津現在很多的地名都保留著當時的風格。上海當年也有很多租界,但是上海由於發展得太快,所以它的很多東西都變了,已經成了現代化城市,而天津還保留著很多很多原來老租界的樣子。以至於現在拍影視劇時,如果要拍當年老上海租界的樣子,只要不是冬天拍,很多劇組就會跑到天津去拍,因為天津的租界跟上海的租界拍出來實際沒什麼區別,除了樹不太一樣,其他像建築的造型、做工等各種東西都非常像。

我有好多天津好朋友,劉歡是天津人,陳道明是天津人,他倆雖然不像很多天津人那麼貧,但是其實還是很能聊的,劉歡就曾經給我講過天津最有意思的民風。大家知道有一部著名的小說叫《那五》,那五就是一個天津人,那五要跟人家來勁兒的時候,他不去打人家,而是拿一煤球沖著自己的大腿燒。大家都覺得這人怎麼了,其實這就是天津人的特色,因為天津這地方長期沒人管,黑社會橫行,流氓、地痞眾多,有人經常去搶碼頭、搶地盤,大家就是耍誰更光棍,去搶碼頭、搶東西,打架就要比誰狠。經常是端兩個火爐子往那兒一放,兩邊大哥出來,脫了褲子光著屁股就往火爐上一坐,誰先起來誰就滾。別人可能弄不明白,為什麼他能在火爐子上坐著,這就是北方人所謂的「講義氣」,誰狠誰就贏。劉歡就跟我說,他小時候就親眼看見過有人把油鍋抬出來,油鍋里都是油炸的釺子,兩邊的大哥過來,拿釺子往自己胳膊上穿,你穿一個,我穿一個,而且不能叫喚,誰叫喚誰就輸了。天津話管「大哥」叫「稜子」,大家知道桌子、椅子不都有棱嘛,這天津人就管這些人叫「稜子」,天津人打架就叫「我銼銼你稜子」,意思是把你這稜子給銼平了。

我再說一個更久遠一點兒的,在清朝的時候,經常會有人到天津衛碼頭去耍光棍、杠皇糧。什麼意思呢?大家知道天津是漕運大中轉站,所以有那種皇家大糧庫,於是一個人先到那放皇糧的糧庫前頭說:「光棍祖上不積德,吃飯就得靠拚命。」然後就往地上一躺。這時候管皇糧的這個守衛軍官就會過來問他:「你要多少斤啊?」這是傳統,這叫政府給老百姓一個機會。這哥們兒張口說一萬斤,那好,就按你說的分量把一萬斤糧食給你裝一大車上,過去這車可沒有充氣的輪胎,是沒有減震系統的,這車就從你腿上軋過去,把你軋得是皮開肉綻、骨碎筋折,但是你絕對不能吭一聲。然後馬上當街給你接骨,一堆人在那兒圍觀,說今兒個又來一光棍要來杠皇糧,大家都在那兒看熱鬧。接完骨以後你要是自己站起來,那這糧食就都歸你了,你說一萬斤那就一萬斤,你說八千斤那就八千斤。但是在這過程中,你只要吭了一聲,馬上就過來倆兵把你拖到一邊,往臭水溝里一扔,說:「就你這本事還來杠皇糧!」這就是天津傳下來的傳統。我小時候看報紙還看見過天津有被判過自殘罪的,倆人一個人挑了自己的腳筋,一個人剁了自己的手指,這倆人最後都以自殘罪來判。現在這些事情沒有了,時代不同了,北方的民風也和以前不一樣了,現在天津也沒有什麼流氓、地痞了,大家都忙著去掙錢了。

丁汝昌赴英國接收軍艦

1880年的這一天,丁汝昌率領著兩百多位北洋水師的精銳赴英國接收軍艦。其實這時候應該還是北洋水師的前身,真正的北洋水師是從1888年開始命名的,北洋水師的前身就相當於中國最早的海軍,當時中國向英國訂購了兩艘軍艦,是兩艘巡洋艦,一個叫「揚威」號,一個叫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