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

《曉松說——歷史上的今天》來到了12月22日。1808年的這一天,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在維也納首演。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我們來聊一聊關於冬至的民俗。

貝多芬《第五交響曲》在維也納首演

1808年的今天,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也是貝多芬九大交響曲中最著名的一首——《命運交響曲》,在維也納首演。在貝多芬的九大交響曲中有標題的其實只有三個,就是《第三交響曲》《第五交響曲》和《第六交響曲》。《第三交響曲》原來是獻給拿破崙的,因為貝多芬年輕的時候正好趕上法國大革命,所以他心中充滿了對自由、平等、博愛的熱愛,於是就把自己的《第三交響曲》命名為《拿破崙·波拿巴大交響曲》,來歌頌拿破崙領導的法國大革命。結果後來拿破崙突然稱帝了,貝多芬非常憤怒,於是就把這《第三交響曲》的名字改成了《英雄交響曲》,說明這不是獻給拿破崙的,是獻給所有的英雄的。還有就是《第五交響曲》叫《命運交響曲》,《第六交響曲》叫《田園交響曲》,其他的交響曲就沒有標題了。不過在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中有一段合唱叫《歡樂頌》,大家也經常把《第九交響曲》稱作《歡樂頌》。現在《第九交響曲》還是歐盟的盟歌,由此可見貝多芬在歐洲的地位之高。在兩德統一、柏林牆倒塌的時候,向全世界進行了直播,當時也用了《歡樂頌》的背景音樂。德國這個驕傲的民族有無數令他們驕傲的人,但貝多芬是他們最大的驕傲,所以在德國統一的時候是一定要播送《歡樂頌》的。

貝多芬的出身非常貧苦,他跟莫扎特不一樣。莫扎特的童年特別幸福,家庭環境也好,莫扎特從小就顯示出音樂等各方面的天賦,所以莫扎特從小是在萬眾矚目中長大的。而貝多芬出生在非常貧困的樂手之家,他的爺爺是個樂手,父親是個男高音歌手。在那個時代,歐洲的音樂家也就是給貴族們娛樂一下,掙點兒小錢,所以都很貧窮。貝多芬的母親是一個廚師和女傭的私生女,他母親先是嫁給了一個男佣,後來兩人離婚,然後又嫁給了貝多芬的父親。貝多芬的父親不但沒錢而且還經常酗酒打人,打他的妻子、打貝多芬。貝多芬的母親在他十七歲的時候去世了,貝多芬從小在特別困苦的情況下長大。貝多芬的父親為了讓他去掙錢,就偽造年齡,在他八歲的時候說他是六歲,為了表明他是神童,帶著他到處去巡演掙錢。雖然貝多芬到處去演出,但是他的家庭依然非常貧窮。

最開始的時候,貝多芬的音樂是跟那些特別貧困的旅行音樂家學的,這些音樂家在旅行時路過貝多芬家居住的小鎮,然後留下來在貝多芬的家裡住了一陣子,於是就教了他一些音樂。後來貝多芬到了維也納,莫扎特在聽了他的演奏之後,就斷言說這個孩子將來必成大器,貝多芬的音樂才華由此被發現。大家知道古典交響樂時代,或者說從古典音樂到浪漫派音樂過渡的偉大時代,有著名的「維也納三傑」——莫扎特、海頓和貝多芬,其中前兩位都是貝多芬的老師。貝多芬後來師從莫扎特、海頓等學習作曲,這在當時簡直太幸福了。今天大家如果想學音樂,有誰能有機會找莫扎特、找海頓這樣的大師去學?但是貝多芬很幸運,所以他在維也納發展得還不錯。但是貝多芬後來聾了,在他二十六歲時就已經開始聽力下降,出現了耳鳴的現象,但他不敢跟別人說,自己默默地堅持著,到三十歲的時候貝多芬已經基本聽不見了。這期間他到處找醫生去治,但都治不好,在三十歲的時候他才告訴大家他的聽力出了問題,只能用寫字跟大家交流。到四十歲的時候,貝多芬就一點兒聲音都聽不見了。但是最神奇的是貝多芬在三十歲聽力幾乎喪失的時候開始寫交響樂,在當年的所謂音樂神童的時代,這已經是很晚很晚的了,據統計,莫扎特在十歲之前就已經寫了兩部交響樂,在三十歲的時候已經寫了四十部交響樂,這都是屬於神童級別的。而貝多芬跟莫扎特完全不一樣,他真的不是神童,但是他有非常強大的內心,大家知道一個音樂家最重要的就是這耳朵,但是他在三十歲就已經基本上聽不見的情況下,開始創作交響樂,最後創作了九部偉大的作品。

從貝多芬的創作經歷來看,我覺得這首先說明音樂是來自人的心靈,來自靈魂深處,跟外界一點兒關係都沒有;第二,我覺得外界這些亂七八糟的聲音越少越好,我後來寫不出好的東西,也是因為自己身處的環境太嘈雜,在各種嘈雜的社會名利場里混,無法進入一種安靜的創作狀態。貝多芬因禍得福,他雖然聽不見了,但這也正好讓他進入了特別安靜的狀態。貝多芬在聽力喪失之前創作的東西,現在流傳還比較廣的就是《月光奏鳴曲》,除了這部作品以外,貝多芬的大量作品,包括他的九部偉大的交響樂,全是在他聽不見的情況下創作的。當然痛苦對於藝術家來說也是必須的,尤其對偉大的藝術家,只有經歷了痛苦和磨難才能創作出偉大的作品。貝多芬一生沒有結婚,也沒有孩子,他曾經在三十歲的時候愛上了一個姑娘,那時候他已經快聽不見了,最後也沒有能夠追求到這個姑娘。那時候貝多芬非常貧窮,以前沒有唱片,也沒有版稅,音樂家也不能靠賣樂譜掙錢,所以藝術家都很窮。當時舒伯特也非常窮,曾經為了一頓早餐在菜單後邊給人寫出了一個樂譜,後來這首曲子成了流傳千古的音樂作品。貝多芬追了半天也沒追到自己喜歡的姑娘,這姑娘最後嫁給了一個伯爵,你說貝多芬一個搞音樂的人怎麼能跟伯爵去比呢?貝多芬那時候還自殺過,還寫過遺書,他生活得非常痛苦,但是大家在他的音樂里聽到的是很多光明的東西,這是貝多芬非常偉大的地方。貝多芬的《第三交響曲》特別光明,《第五交響曲》也很光明,《第九交響曲》就更不用說了,《第六交響曲》也就是《田園交響曲》依然非常美好,一個人的生活這樣糟糕,但是寫出來的東西是這樣的美好,真的是讓人敬佩。

我小時候曾經被逼著聽卡拉揚版本的貝多芬的所有交響樂,記得聽《田園交響曲》,演奏第二樂章時聲音幾乎沒有了,當時我一聽,怎麼沒聲了,還以為是音響壞了。後來走到跟前才聽見有特別細小的弦樂在那兒鋪底,就是因為這第二樂章通常都是比較弱的,然後到第四樂章聲音再起來。大家知道貝多芬也好,莫扎特也好,他們都是演奏家,貝多芬不但是個天才演奏家,他的作品首演都是由他親自來指揮的,但我們無法知道他指揮的時候對這作品的詮釋是怎樣的,因為那時候沒有錄音設備,要是當時能錄音就好了,多麼多麼想聽到他們自己指揮演奏的音樂。不過雖然這是古典音樂的遺憾,但其實這也是古典音樂的魅力,不像今天的流行音樂,你翻唱人家的東西,人家很容易就拿來做對比,說你這是翻唱的,你看人家是怎麼唱的。古典音樂可沒有辦法去對比,誰也沒聽見過當時的演奏。比如說就在這一天,12月22日,貝多芬在維也納指揮演奏了自己的作品《命運交響曲》。大家知道樂譜中在很多地方只是說漸慢,但是並沒說到底怎麼漸慢,尤其是這個比例,只是在那兒畫幾個漸強漸弱的符號,但是這東西可有千差萬別的,漸強強到什麼程度,漸弱到底有多弱,這都很難去量化。在六十多人的演奏隊伍當中,管樂和弦樂所有這些聲部之間,到底有怎樣的比例,這個都沒有準確的規定。所以正是這樣,也體現出了古典音樂的魅力,演奏中全靠指揮不同的理解,同樣都是貝多芬的樂曲,這個指揮心裡想的和呈現出來的是這樣,那個指揮心裡想的和呈現出來的是那樣,不同的指揮指揮出來的樂曲相當地不一樣。所以指揮最大的貢獻不是在台上表演,最重要的是在排練的時候,指揮要把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告訴所有的樂手。等最後真正上台表演的時候,這之前已經排練了很多次,上台以後指揮基本上就是在旁邊看著,在那兒比畫一下,因為他在排練的時候已經完全地把他對貝多芬、莫扎特的理解給了這些樂手。這是古典音樂的重要魅力所在。

貝多芬的頭上有無數的頭銜,其中有一個稱呼叫「樂聖」,就跟咱們稱杜甫為「詩聖」一樣,而且他號稱是從古典主義到浪漫主義的音樂轉型中貢獻最大的一個,今天其實貝多芬幾乎已經相當於古典音樂的代名詞了。大家今天提到古典音樂,腦子裡第一個蹦出來的就是貝多芬。所以貝多芬的成功非常值得大家去思考,就是什麼樣的人能夠成為音樂中的靈魂,什麼樣的人能夠成為大師。貝多芬一生貧困潦倒,他父母在他很年輕的時候就去世了,後來他的弟弟也去世了。他曾經想爭奪他弟弟兒子的撫養權,也是因為沒有錢,訴訟了半天官司失敗了。他愛的女人又嫁給了伯爵,最後貝多芬死的時候一個親人也沒有,非常痛苦地離開了這個世界。但令人欣慰的是他下葬的時候,還是有兩萬樂迷前來送葬,維也納當時所有的學校都停課紀念。

紀念這位偉大的音樂家!

冬至的民俗

今天是冬至,現在冬至已經變成了一個關於美食的節日,尤其是咱們廣東人、福建人特別講究吃東西的時令,什麼時候進補什麼東西,什麼時候應該喝什麼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