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

《曉松說——歷史上的今天》來到了12月12日。每一個中華民族的兒女都記得這一天,1936年的這一天,西安事變爆發;1937年的12月12日,南京失守;1911年的這一天,英屬印度首都遷到了新德里。

印度遷都

首先來講講1911年的這一天,英屬印度的首府從加爾各答遷到了新德里。當時加爾各答並不是印度真正意義上的首都,它只是英屬印度的首府。在1911年的時候,印度還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只是英國的殖民地。加爾各答當時是印度東部最大的城市,印度西部還有一個非常繁華的地方叫孟買。孟買這個城市就相當於我們國家的上海,是印度最繁華、經濟最發達的地方,而且也是一個重要的港口,而加爾各答大致相當於中國的廣州。

印度的古代歷史非常複雜,這裡就不跟大家多講了。印度當年實際上因為歷史原因分成了很多個邦,直到現在為止,一些邦與邦之間語言也不通,很多傳統習俗也不一樣。我以前總覺得很奇怪,印度號稱一年能拍八九百部電影,電影產量居然這麼高,這有點兒不可思議。後來有一次去了印度我才明白,他們每拍一部電影,劇本都要用六種語言來寫,每個劇本還要請不同邦的明星來演,比如給錫克教徒看的劇本得講旁遮普語,那就得請旁遮普邦的明星,這一個劇本就得拍六個電影,分別在六個邦上演,所以它的電影產量才這麼高。大家知道孟買有「寶萊塢」之稱,就是因為過去在英國佔領時期,殖民地的英國人把孟買叫作Bombay,印度獨立之後,人民覺得咱們不能還沿用殖民地時期的名字,於是又重新起了名字,現在叫Mumbai。但過去的名字Bombay跟好萊塢結合起來,就是「寶萊塢」。

大家如果去印度的話就會發現,孟買這邊的人長得明顯比加爾各答人好看得多,主要就是因為印度西邊的穆斯林比較多,這些人大多長得很好看。很多穆斯林的女性出門都要用面紗蒙著臉,她們的相貌非常有輪廓感,很有立體感,而且身材也都很好。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孟買這邊的人很多有波斯血統。大家看過《倚天屠龍記》,裡面的四大護法中最漂亮、武功也最高的一位,叫紫衫龍王,她就是波斯拜火教的人(拜火教又稱祅教)。而明教又叫摩尼教,也是從波斯傳入中國的一種宗教。孟買人很多長得漂亮,就是因為過去伊斯蘭教向前推進的時候,波斯拜火教有很多人遭到了這些穆斯林的迫害,被迫長途遷徙來到了孟買這一帶。所以孟買的姑娘長得很漂亮,而且這裡的人還很有商業頭腦,很會做生意。他們有一個專門的名字,叫「帕西」商人。加爾各答那邊的人相對來說長得就沒這麼好了,有點兒像孟加拉人、緬甸人。而印度現在的首都新德里就在正中間。加爾各答現在是印度所謂的「矽谷」,軟體產業非常發達,而且非常集中。

我在印度待過一段時間,這個國家給了我很多的感動。當然如果比較現代化程度,印度和中國還是有一定差距的。2003年我去印度的時候,印度還沒有超市,高速公路也基本沒有,到現在它建設的高速公路也很少。我們中國高速公路的建設程度現在已經僅次於美國,有數萬公里。所以從這一件事就能感覺到印度和中國有很大的差距。而且印度的貧民窟面積非常大,去往孟買的飛機在降落之前,有幾分鐘的時間都在飛越一個世界上最大的貧民窟,我當時在飛機上都看呆了。它的一個貧民窟住的人大約有三百萬,有乞丐、公務員、工人和白領階層,裡面的道路非常狹窄,救護車和救火車都開不進去。飛機場也大多建在這裡,因為富人覺得聲音大,所以飛機場不能建在富人區附近。在首都新德里,你隨處都能看到動物在街上走,大象在街上溜達,孔雀站在樹梢上,牛也能隨便在街上走……牛在印度還是聖物,司機開車如果遇到牛,誰都不敢沖它按喇叭,只能在後面慢慢跟著,表示尊敬。而且我在印度坐計程車的時候還發現,那裡的計程車打表用的都是非常大的機械錶,表上伸出一根蝸桿,一直連到外面的車輪上。那怎麼計價呢?就是車輪每轉一圈,蝸桿就跟著轉一圈,通過這樣一個傳動系統把行駛的距離記錄在計價器上,就是這種非常落後的方式。

不過說真的,雖然這些貧民窟這麼落後,生活設施也不完善,確實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如果你在這裡住上一段時間,就突然會有一種好像和自然、天地都融在一起的感覺,和那種生活在大城市的鋼筋混凝土中的感覺完全不一樣,這裡的生活非常有意思。我當時住在一個很好的酒店裡,那兒的床單都是直接在樓下的河裡清洗的,雖然我們看了可能很不習慣,但是人家確實就這樣生活。而且那裡的人性格也都非常平和,女人都非常勤勞,反而是男人有時候懶散一些。這種生活狀態和我們過去認知的那種貧困還不一樣,就是它雖然貧窮落後,但是有一種宗教熏陶出來的平和、淳樸的民風,走在街上,能看到很多人對你善意地微笑,這在我們的北京、上海這種大城市是很難見到的。

印度有近80%的人信印度教,12%左右的人信仰伊斯蘭教,還有一小部分信仰基督教、錫克教等。宗教對這個國家的影響真的非常大,這種影響不僅體現在一些生活習慣上,還有對人心靈的深層影響。舉個我見到過的例子,在德里的皇宮外面,有一個巨大的露天市場叫月光市場,人們擺攤賣各種各樣的東西。有時候在人們正在那兒討價還價的時候,突然皇宮裡傳來音樂,上萬人就會停下手頭的事情,全部匍匐下來祈禱,那個場面真的給了我很大的震撼,感覺就像是在滾滾的紅塵俗世之中有這麼一片凈土,所有人都在虔誠地祈禱。然後等到音樂結束,商人們也祈禱完了,就站起來對那些準備買東西的外國人說:「不跟你討價還價了,就按你說的價錢賣了。」整個人的心靈立刻就變純凈了。我很喜歡印度這個國家,今天在這裡跟大家多聊兩句,有機會的話大家也可以去印度看一看。因為一直以來,我們好像對遠處的一些歐美國家了解很多,對印度這樣的近鄰,反而很多中國人都不是很了解。

西安事變爆發

今天也是西安事變爆發的日子,1936年的這一天,西安事變爆發。這個歷史事件中國人民都非常熟悉,我在這裡就說兩個西安事變里我覺得有意思的小細節。這兩件事在歷史書里通常不會有太多記載,所以在這兒跟大家講一講。

一個就是在西安事變發生的前幾天,陝西發現了失傳已久的《樂經》。大家都知道「四書五經」,儒家其實最早有「六經」,包括《詩經》《書經》《禮經》《易經》《樂經》《春秋》等。《樂經》據說是由孔子親自編訂的,但後來失傳了。一直到兩千多年以後,就是在1936年的時候才重新被發現。時任陝西省主席的邵力子是一個文人,他非常清楚這個發現的價值,本來非常高興,正要去看一看,結果就在這時候爆發了西安事變,邵力子作為蔣介石手下也被抓起來關了一段時間。後來等到西安事變和平解決,邵力子被放出來以後,這本珍貴的《樂經》又不知所終了,到今天為止,也沒有再次發現過。這是個讓人感覺很遺憾的事情。

另一件事兒就是因為西安事變,中央軍被大量地調往前線。當時中央軍已經開進潼關,有一個說法是說,當時主戰派的何應欽曾想轟炸西安,把蔣介石炸死,自己取而代之。不過這個說法我覺得不太靠譜兒,因為做這種事兒也要有動機,對你有利才做,就算蔣介石被炸死,國民黨還有很多高官在那裡,汪精衛、胡漢民、林森等,何應欽當時只是他所謂的「八大金剛」之一,怎麼也輪不到他當總統,軍權也不可能直接交給他。

有一個事實是,中央軍在過了潼關向前推進的時候,東北軍奉命南調,抵抗中央軍。東北軍一方在西安事變之前就已經和共產黨這邊建立了比較好的關係,大家聯合起來準備一起抗日,後來,東北軍從延安撤離,共產黨的指揮中心就從陝北的保安遷到了這裡,才有了後來的革命聖地延安。

南京失守

1937年的今天是南京失守的日子。說起這件事兒就要提到唐生智,這個人的功過還真是很難評價,你說他不愛國也不對,畢竟人家還是臨危受命,指揮了南京保衛戰;說他愛國吧,可是最後導致了那麼慘烈的後果。

在淞滬戰役結束的時候,我們的軍隊幾乎是全線崩潰,江浙一帶已經遍布散兵游勇,軍隊的秩序已經完全亂了,撤退的時候也發生了很多燒殺搶掠的事,對當地的經濟、民生破壞非常大。撤到兩條預設國防線的時候,本來可以藉助這裡的一些鋼筋混凝土的工事和碉堡,停下來抵抗一段時間,但是這時候軍隊的士氣已經完全崩盤,在一片混亂中,大家都來不及撤進碉堡,也沒能組織什麼有效的防禦。在那種情況下,全體將領都跟蔣介石建議說,南京不可守。結果這個時候唐生智出來了,其實這個人原本是湘軍的統帥,在幾次反蔣失敗之後,早已離開軍隊,但是在這個節骨眼上,他的愛國熱情突然上來了。他在討論防守南京的軍事會議上振臂高呼:「總理的陵寢就在這裡,這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