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松說——歷史上的今天》來到了12月8日。1980年的這一天,英國披頭士樂隊的靈魂人物約翰·列儂被刺殺;1974年的這一天,希臘通過全民公投廢除了君主制。
約翰·列儂遇刺
每年12月8日這一天,全世界數以百萬計的樂迷都會舉行活動紀念約翰·列儂。我自己在讀大學的時候,每年都會參加這樣的紀念活動,大家就集中在中央戲劇學院,然後把宿舍里的笤帚拿出來點上火,舉著火把,在中戲的院子里轉兩圈,用這種方式來紀念他。人們穿的T恤也都要印上列儂的頭像。
約翰·列儂和他所在的披頭士樂隊,應該算是20世紀影響最大的音樂人物了。有說人類有史以來發行唱片總量排名第一的就是披頭士,遙遙領先於其他任何一位著名歌手或樂隊,排第二的邁克爾·傑克遜,都還差得很遠。披頭士的靈魂人物就是約翰·列儂,尤其約翰·列儂在前期還是一個流行音樂家,到後期娶了日本的著名藝術家小野洋子,自己又參加反戰的活動,總之,因為一些人文方面的成就,他的整個人生有了一個質的飛躍,成為一個真正的藝術家。
披頭士樂隊最早是由約翰·列儂創立的。約翰·列儂十五歲的時候就自己組建了樂隊,十六歲的時候他認識了保羅·麥卡特尼,約翰·列儂跟保羅·麥卡特尼的合作可以說是20世紀最偉大的合作,沒有他倆的合作就沒有披頭士的一切。披頭士的歌曲創作主要就是他倆完成的,其中主要的旋律都是保羅寫的,詞則是保羅和列儂一起創作,大家聽到的那些最流行的、流傳最廣的披頭士的歌,幾乎全是保羅寫的曲子,詞也有很多是他寫的。比如說Yesterday(《昨日》),幾乎奠定了披頭士在流行音樂史上的地位,這首歌的詞曲都是保羅與列儂寫的。還有比較有名的像 Hey Jude(《嘿,祖德》),Let it be(《順其自然》),也是保羅與列儂寫的。應該這麼說,保羅寫的歌旋律比較流行,很好聽,而約翰·列儂寫的歌旋律比較怪,所以列儂的歌通常都是放在專輯裡後幾首的位置。但是約翰·列儂的歌詞寫得更好一點兒,他更像一個詩人。
後來,保羅的朋友喬治·哈里森,也就是披頭士另一個靈魂人物加入樂隊以後,披頭士就基本成形了,他們幾個人在二十歲出頭就已經很出名了。那個時候他們到紐約去演出,去接機的歌迷就有數十萬人,飛機的轟鳴聲都鎮不住歌迷的歡呼。這也是英國的樂隊第一次在美國完成了「不列顛逆襲」,從披頭士開始,很多著名的英國樂隊都開始風靡美國。當然披頭士那時的風頭是沒有任何人能蓋過的,他們當年在美國發行的專輯,創下了無人能及的紀錄:一九六四年,披頭士有三十首歌曲列入該年「佳曲100首」行列,他們的三張專輯壟斷專輯排行榜之首達三十周之久。他們的專輯在銷量榜上連續三十周都是冠軍。後來歌迷為他們瘋狂到了什麼地步——連他們住的酒店的地毯,都被瘋狂的女歌迷拿走,要把他們的腳印拿回去收藏。很多歌迷花很多錢買票去看他們的演唱會,看了沒多久就激動得暈倒,就到了這種程度。披頭士樂隊四個成員的髮型,就是那種乖乖男的蓋兒頭,這種髮型當年也風靡世界,所以我們的翻譯也很有意思,就把它翻成了「披頭士」。我和鄭鈞、小柯、宋柯,還曾經組過一個樂隊,我給樂隊起名叫「劈頭蓋臉四」,四個被生活打得劈頭蓋臉的人,也是向披頭士致敬。
後來披頭士實在太火了,什麼獎都拿過了,爵士的榮譽、女王的大勳章也都有了,在樂壇可以說是高處不勝寒,再無敵手了,所以到後來大家都覺得沒什麼意思了。剛好在這個時候,從十幾歲就跟他們在一起的經紀人布萊恩因為安眠藥服用過量去世了,這件事兒對他們打擊很大。那時約翰·列儂又認識了小野洋子,兩人還一起出了唱片,這張唱片也引發了一些爭議,為此列儂與他當時的妻子離婚,又與小野洋子結婚。婚後他就離開了樂隊。其實對於很多披頭士迷來說,小野洋子就是一個令人痛恨的女巫,不僅是因為她俘獲了列儂的心,而且在很多歌迷的心目中,披頭士就是因為她才最終解散的。披頭士解散以後,單飛的約翰·列儂依然風頭不減,後來又發行了他最重要的唱片,就是全世界歌迷都會唱的Imagine(《想像》)。在這張唱片發行以後約翰·列儂本人也有一個很大的升華,成為當時世界上一位重量級的文化人物,遠超過披頭士其他成員的成就。
最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1980年12月8日的這一天,在紐約的中央公園,約翰·列儂被一個叫查普曼的歌迷開槍打死了。全世界都為此震驚,直到現在,每年12月8日美國歌迷還會去中央公園悼念他。中央公園專門有一個以他的歌名Strauberry Fields Forever《永遠的草莓地》命名的廣場,就是馬賽克地面的中央鑲嵌著「IMAGINE」字樣的草莓地小廣場。但約翰·列儂去世的時候,因為小野洋子性格比較怪異,拒絕舉辦葬禮,於是約翰·列儂離去時並沒有葬禮。但當時對他的悼念活動也是創下了人類史上的紀錄:西方各大電視台、電台停播十分鐘,向約翰·列儂致敬,美國總統去世都沒有過這種待遇。唱片公司為此也發了大財,他的唱片、錄像,甚至包括排練時錄的小樣,所有的東西都賣瘋了。全世界的歌迷還在那年的12月14日,全體上街默哀十分鐘,為他送行。
如果要評價約翰·列儂的地位,應該這樣講,在整個音樂史上,到今天為止也無人能與他比肩。你可能會說邁克爾·傑克遜是「流行音樂之王」,但他畢竟還是個流行音樂家,如果比較社會地位、歷史地位的話,確實沒有人能跟約翰·列儂相提並論。後來到了2005年,也就是他去世二十五周年的時候,全世界又掀起了一股紀念他的高潮,很多人都來翻唱他的歌,七十二歲的小野洋子還登台演唱約翰·列儂的歌。關於約翰·列儂的生平,我看過一個拍得很好的紀錄片,大家如果感興趣可以找出來看看。這部片子里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地方,就是在結尾的時候,列儂穿著一身白衣,坐在白色的鋼琴前彈那首Imagine。因為他曾經說過自己有這樣一個夢想,就是有一天能坐在一間白色的屋子裡,彈著白色的鋼琴,然後小野洋子穿著一身白衣,把窗帘一個個拉上,這樣一直到他死。導演在片子里巧妙地把他的這個夢想表現出來了,非常感人。
希臘廢除君主制
下面來講1974年的這一天,希臘通過全民公投廢除了君主制。自1792年法國率先廢除君主制以來,在此後的一百八十多年間,俄、奧、德、意等許多歐洲國家先後跟進,而希臘成為這波歷史浪潮中的最後一個國家。希臘之後的四十多年間,歐洲也沒再出現廢除君主制的國家。雖然到現在歐洲只剩下英國、荷蘭、瑞典、挪威與西班牙等國仍實行君主制,但是在法國大革命之前歐洲所有的國家都是君主制的,因為大家實在想不出來,除了君主制還能有什麼其他的體制。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非君主制的國家,由人民自己成立政府,而歐洲一直都是採用君主制。我曾經跟大家多次在各種各樣的題材里聊起過,歐洲這些皇室成員的血統非常混亂,彼此通婚的情況數不勝數。包括我們今天要講的這位希臘國王,他的家族也有各種血統,甚至還有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血統。我曾經講過,在「一戰」開戰的時候,英王是維多利亞女王的親孫子,德皇是維多利亞女王的親外孫,俄皇是維多利亞女王的親孫女婿,希臘國王則是維多利亞女王的另一個孫女婿。現在的西班牙國王費利佩六世的母親,也是一位希臘的公主。所以整個歐洲的王室,除去我曾經說過的那個短暫的波拿巴王室之外,幾乎各國之間都有或遠或近的親緣關係。2013年秋季開播的一個收視率很高的美劇《風中的女王》,講的就是蘇格蘭瑪麗女王,年輕的時候她嫁給了法國國王,後來回到英國,又被她表姐伊麗莎白女王囚禁在倫敦塔里等一系列故事。
關於王室的封號,還有一個有意思的事兒。在君主制廢除之後,國王雖然不再是國家的實際統治者了,但是他的那些頭銜還保留著,依然是這個國家的國王,下邊依然有伯爵、公爵等這些封號,這些爵位是可以買賣的。所以後來很多人有了錢以後就想去給自己買一個貴族的頭銜來,尤其是歐洲人,因為他們是比較重視自己的身份的。這些已經退了位的皇室家族,因為很多已經沒有土地和收入了,自然也樂意把那些伯爵、公爵的封號賣出去掙點兒錢。所以大家以後如果在歐洲遇見什麼伯爵、公爵,還要仔細區分一下,這個人的爵位是買來的還是世襲的。其實很好區分,因為如果是買來的,他們家的姓氏和伯爵的頭銜就不一樣,比如一個人雖然頂著溫莎伯爵的頭銜,但是自己不姓這個姓,那就是買來的。
關於歐洲王室還有很多趣事兒,因為篇幅有限,這裡就不跟大家多講了。總而言之,現在君主制國家是越來越少了。如果不算英聯邦共推英國女王為君主,全世界應該還剩下約三十個君主制國家,如果把英聯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