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松說——歷史上的今天》來到了11月23日。1936年的這一天,美國著名的《生活》雜誌創刊;1942年的這一天,蘇聯紅軍完成對德軍的合圍,斯大林格勒會戰進入最後階段;1971年的這一天,中國開始履行聯合國常任理事國職責。
斯大林格勒會戰進入最後階段
首先來講一講斯大林格勒會戰,1942年的這一天,蘇聯紅軍完成對德軍的合圍,斯大林格勒會戰進入最後階段,這一天也成為「二戰」重要的轉折點。斯大林格勒會戰也是「二戰」中打得最最慘烈的戰役,在這之前德軍始終佔有優勢,在這之後蘇軍開始佔優勢,只有在斯大林格勒會戰這個點上,蘇德兩軍是勢均力敵的,在這裡進行了長時間的血戰。蘇軍在兩翼進行反擊的部隊在卡拉奇勝利會師,徹底合圍了當時德軍最精銳的第六集團軍和坦克第四集團軍部分兵力,總共約三十三萬人。大家知道蘇德戰場是「二戰」陸戰的主戰場,蘇德戰場的搏鬥從1941年6月到1942年11月23日,蘇軍對德軍成功合圍已經有一年半的時間了,這非常不容易,因為在這之前蘇軍被殲滅得太多太多了。人類戰爭史上如果算上合圍戰、殲滅戰,排前十個的有一大半都是德軍殲滅蘇軍的大規模戰役。蘇德戰爭初期,德軍在基輔合圍全殲了蘇聯當時最龐大的西南方面軍。西南方面軍的司令基爾波諾斯被打死,七十萬蘇軍被殲,六七十萬人被俘,這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場包圍戰。德軍在中路向莫斯科進軍的途中,兩翼前行突破,在後面會師後成功合圍,將蘇軍殲滅,這也是德軍慣用的手法。這一招看起來好像是挺容易的,在地圖上一看敵軍在這兒,然後從這兒畫一條線過去,那邊再畫一條線過去,後邊一合圍就把敵人殲滅了。但在地圖上畫一畫容易,要真打起來可就難了,只有素質非常高的、有鐵一樣紀律的,以及擁有過硬裝備的軍隊才能做得到。
在這樣的合圍戰中,當你突破進去的時候,你的前前後後都是敵人,其實相當於你也被敵人合圍了,而且你的速度必須得快,「一戰」的時候為什麼從來沒打過這樣的戰役?因為「一戰」的時候,頂多有點兒騎兵,衝鋒陷陣主要還是靠腿。在「二戰」的時候,有了龐大的機械化部隊,有了裝甲兵、坦克兵,以及閃電戰的理論,才可以打出這樣的戰役。所以「二戰」當中,尤其是在蘇德戰場,在斯摩棱斯克、在明斯克,都曾經出現過大量圍殲蘇聯的重兵集團,採取的就是兩翼突破、後邊合圍的策略,然後將對方殲滅。蘇軍由於在蘇德戰爭之前經過了一次大肅反,所以開始的時候戰鬥力是很弱的。在這次大清洗中,蘇軍的五個元帥有三個被殺,尤其是最能打的圖哈切夫斯基元帥也被槍斃了,五十多個軍長只有幾個活了下來,剩下的全被槍斃,師旅級的將領也有百分之五六十以上被槍斃了,蘇軍受到了重創。所以蘇德戰爭剛開始的時候,蘇聯紅軍很多部隊都相當於政委在指揮,連師長、軍長都沒有,一遭合圍就大量地潰散投降了。僅僅從1941年6月開戰到年底的半年時間當中,通過這幾次大的圍殲戰,蘇軍居然被殲了四百三十多萬人。大家想想這是什麼概念,當時德軍進攻蘇聯的軍隊,再加上僕從國的軍隊,也就四五百萬人,而殲滅的蘇軍就達到了四百多萬,蘇軍的前線主力幾乎被全殲。其中有一次合圍戰都已經打到莫斯科跟前了,這個地方叫維亞濟馬,之前的圍殲都是在蘇軍縱深很長的情況下進行的,但這時候蘇軍的後面就是莫斯科,蘇軍覺得自己離莫斯科已經很近了,德軍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再圍殲蘇軍了。但是德軍居然在蘇軍如此淺近的縱深下,直接插到了維亞濟馬跟莫斯科之間,全殲了蘇軍在維亞濟馬幾十萬人的重兵集團。就是在這種艱難的情況下,蘇軍最終還是守住了莫斯科,那是因為日本南進了,蘇軍從遠東騰出大量軍隊到了前線,守住了莫斯科。但是在這種情況下,蘇軍並沒能圍殲任何德軍。
緊接著到了1941年的冬天,莫斯科天寒地凍,德軍也打不了仗了,但即使這樣,蘇軍也沒能圍殲德軍。到了第二年春天,希特勒一想,乾脆別打莫斯科了,往南面打吧,南面有頓巴斯的煤礦,有烏克蘭的糧食,尤其是有高加索的石油,石油可是戰爭中最最重要的戰略物資。於是德軍就決定兵分兩路向南,一路去打高加索,另一路向著斯大林格勒進發。如果斯大林格勒被攻佔,就等於把高加索地區與蘇聯莫斯科一帶核心地區的聯繫切斷了。伏爾加河當時是蘇聯非常重要的航運通道,斯大林格勒就處在伏爾加河岸,它原來的名字叫「察里津」,大家一看這個名字裡帶一個「津」字就知道是一個港口。當時德軍就想把斯大林格勒這個地方打下來,這樣就能佔領這個交通要道。而蘇軍在斯大林格勒進行了出人意料的極其頑強的城市防禦戰,和德軍就在這裡的每一條街道、每一幢建築展開了慘烈無比的反覆爭奪,蘇軍打到最後的時候,居然還有餘力發動戰略性大反攻,這個是德軍沒有想到的。蘇軍包圍了保盧斯最精銳的三十多萬德軍,當然只是包圍,離殲滅還早著呢。在這當中又發生了很多激烈的戰鬥,軍迷們稱為「精彩的戰鬥」。包圍圈中的三十多萬德軍,全靠空運補給。當時保盧斯元帥還說空運絕對沒有問題,但最後不要說彈藥難以保障,連突圍的汽油空運都不夠,糧食也難以保障。外面的德軍為了救出包圍圈中的德軍,都差不多已經打到包圍圈邊上了,兩邊的炮火已經有了交集,包圍圈內外的德軍完全看得到對方發射的信號彈了。但最後外面的德軍實在打不動了,裡面的德軍也沒能力衝出去,因為當時實在是空運不進來那麼多的炮彈、汽油,沒有辦法,而且傷員一大堆。大家知道被包圍以後不光是士氣的問題,正常情況下你的傷員可以送到後方,新的士兵可以補充上來,一旦被包圍以後,傷員就送不出去了,任何一個軍隊都不可能丟棄傷員,你丟棄傷員那以後誰還願意替你打仗?最後包圍圈裡的德軍實在無力突圍,大部分被殲,有九萬多人投降了,其中包括保盧斯元帥本人。保盧斯原來是個上將,當時德軍為了讓他不投降,還特別授予他元帥軍銜,而且剛把手杖給他空運過去,授予他元帥的手杖。可第二天,保盧斯就成了第一個向敵人投降的德國元帥,希特勒氣壞了,說:「如果早知道他會投降,根本不用升他當元帥。」因為德國之前就沒有投降的元帥。最後這投降的九萬多德軍也很凄慘,之前因為德國對蘇聯戰俘虐待得很厲害,所以蘇聯對德國戰俘也非常兇狠,這九萬多人徒步到西伯利亞,去當苦工等。當時德軍除了二十多萬人被殲在包圍圈裡,最後剩下的這九萬多人絕大部分都死在了西伯利亞,或者死在勞改營中,或者死在了工地上,只有寥寥數人活著回來了。但幸運的是,就在這回來的寥寥數人當中,居然有一個人就是我妹夫的爸爸,我妹夫是德國人。
中國恢複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職責。這是非常光榮的一件事情。大家知道聯合國安理會不是一個不分大小國家講究絕對平等的機構。只有在全體成員都參加的聯合國大會上,才實行每個國家不分大小均為一票的表決辦法,而且在討論相關決議時大國小國都有時間來發言,講究絕對平等。但是聯合國大會通過的任何決議都沒有法律效力,聯合國有法律效力的東西都必須要安理會通過。安理會一共才有十幾個席位,這五大常任理事國永遠在安理會裡待著,另外那十來席是非常任理事國輪番來,這世界上一百多個國家,大家想想得多少年才能輪到一回。所以為什麼日本、印度和德國老想「入常」呢,它們也想當常任理事國,因為它們也想對國際、世界發表點兒看法,然後參與、管理這世界。這五大常任理事國不但永遠在安理會坐著,而且只有這五個國家有一票否決權,就是不管你們通過什麼,我這五個國家當中的任何一個國家,比如說我中國如果不同意,我就可以一票否決。
從聯合國安理會的設置就可以看出來,這個世界其實不是一個平等的世界,並不是大國、小國一律平等,我們中國作為五大國之一,也在聯合國行使特權。當然了,應該說真正的平等其實只是一種理想,這個世界上並沒有什麼真正的平等,因為擁有平等的權利,還得承擔平等的義務。這五大常任理事國雖然在權利上比別人多了一點兒,但義務也多,會費繳得比別人多得多,所以說這幾個常任理事國首先就是出錢多。如果這世界真出事兒了,是那些小國去管嗎?這兒被屠殺了,那兒搞種族滅絕了,那兒出現反人類罪了,那兒互相打起來了,伊拉克吞併科威特了,誰去管呢?當然還是要幾個大國去管。但大國去管也有負面作用,那就是會有帝國主義的傾向出現,但是沒辦法,這個世界,或者說人類社會,總得有人多管些事兒。所以這五大常任理事國也承擔著很多的責任。
1971年中國終於恢複了自己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當中國代表第一次走進聯合國大會會場的時候,全場起立,熱烈鼓掌。東方的所有大國,包括蘇聯、東德等,以及所有亞非拉國家都支持中國,持反對票的只是某些西方國家。中國在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