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松說——歷史上的今天》來到了11月14日。今天我的手裡拿了一個蛋糕,咱們這個節目做了快一年了,每天都有很多人出生,也有很多人去世,但是這麼多人出生我都沒舉過蛋糕,今天是為什麼呢?因為今天有三個人過生日,首先是印象派大畫家莫奈的生日,莫奈大師生日快樂!其次是我國的電影大師張藝謀導演,藝謀導演生日快樂! 還有一位過生日的就是我自己,祝我自己生日快樂!這個蛋糕是劇組送給我的,非常溫暖!
法國印象派大師莫奈
關於莫奈我就不多說了,因為大家實在太熟悉莫奈了,莫奈大師的畫屬於拿餘光都能看出來的。這是極少見的畫家,有的畫家的作品你基本上不太能認得出來,需要走到近前,看看上面的作者牌子才能知道是誰畫的。但是有一些大畫家,比如莫奈、凡·高、畢加索,即使你從他們的作品的側面走過,拿餘光一看,光憑那光影就知道這幅畫是誰的大作。偉大的大師莫奈,生日快樂!
中國電影大師張藝謀
張藝謀導演生日快樂!張藝謀導演在偉大的20世紀80年代,堪稱最偉大的大師。在那個大師輩出的年代裡,中國電影大師應該是排在最前面的。張藝謀導演本身的才華是毋庸置疑的,他是一個全面的電影人才,這個是非常少見的。因為電影導演通常來自某一個領域,之前要麼是演員,要麼是攝影,要麼是作家,要麼是畫家,要麼是音樂家,要麼是詩人,要麼是戲劇導演,但是張藝謀導演卻非常全面。他擔任過攝影師,是在陳凱歌導演的《黃土地》中,還獲得了金雞獎的最佳攝影獎以及國際攝影獎。他做過演員,是在吳天明導演的《老井》中,還得過影帝的桂冠。張藝謀做導演那當然是獲獎無數了,中國第一個獲得世界三大電影節大獎的就是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
張藝謀導演曾經說過一句話:文學託了電影的福!當然這個觀點受到很多電影導演的反對,大部分電影導演認為電影應該獨立於文學而存在,電影是一種獨立的視覺藝術。但是張藝謀導演所處的那個年代正好也是文學大師輩出的年代。那是個激動人心的時代,張藝謀先後拍了當時最優秀的幾位作家的作品,像莫言、蘇童、余華等,尤其是莫言的《紅高粱》,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當然,我也沒有看到哪一個導演一生都能拍偉大的作品,實際上這樣的導演是沒有的,有的導演是年輕的時候不行,老了突然拍出了特偉大的作品;有的導演是年輕的時候拍出過偉大的作品,慢慢往後,不管是因為商業化也好,還是個人的局限也好,很難再拍出偉大的作品。張藝謀導演當然也是有個人局限的,當一代文學大師開始沉默的時候,張藝謀開始拍自己編劇的電影,於是就出現了一些被大家詬病的電影,如《滿城盡帶黃金甲》等。其實不光是張藝謀導演,中國的第五代導演都存在這樣的問題。第五代導演起點特別高,他們開始的時候都是拍文學大師的作品,包括陳凱歌導演拍的《孩子王》等,那些都是非常偉大的文學作品,等到他們開始自己編劇的時候,都陷入了類似《滿城盡帶黃金甲》和《無極》的窘境中。張藝謀導演是第五代導演中比較典型的,在這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
由於生活時代的不同,第五代導演的成長經歷跟我們這一代導演不一樣,他們還是接受了很多過去時代的觀念。比如,在張藝謀導演的電影《英雄》當中就出現了歌頌秦始皇的主題,覺得長城是秦始皇的功績,我個人覺得作為一個藝術家,這是不應有的世界觀。因為無論如何,長城並不是秦始皇的功績,而是罪證,如果長城真的成了秦始皇的功績,那孟姜女哭倒了長城,她就是一個罪犯。當時看完《英雄》我都傻了,我說原來比我們年長二十歲的那一代人內心深處竟然擁有那樣一種情懷,覺得長城那種大工程是皇帝的傑作,像秦始皇那樣的帝王是值得歌頌的,只是因為他統一過國家。我覺得這是老一代導演,也就是第五代導演的歷史局限性。
關於我自己——高曉松
說說我自己吧。說到生日許願,這個蛋糕上的蠟燭點上以後,很快就被我吹滅了,因為我就沒有許什麼願。我已經很多年沒有在過生日的時候許下什麼心愿了,主要是因為我覺得我已經足夠幸運了。我覺得我能有今天,能坐在這兒跟大家聊這些事情,我在很多個場合都感慨過,自己的命很好。我不到二十七歲就在萬人體育館開個人作品音樂會。我還記得那英唱完歌下台的時候對我說:「曉松,你知道你有多幸運嗎?像施光南老師、谷建芬老師這麼多音樂大師都曾經夢想開個人的作品音樂會,但是他們還都沒有開成,你二十七歲年紀輕輕,就已經在萬人體育館開音樂會了,你太幸運了!」不過那時候我真不覺得是自己幸運,只是覺得那不是因為我優秀嗎?那不是因為我有才華嗎?人在年輕的時候總會這樣,你不會覺得你自己幸運。年輕的時候別人愛你,你不會去感謝別人,你會覺得那不是因為我招人愛嗎?你愛我是因為我可愛。但等到了今天我這個年紀,我的很多想法就不一樣了,我真的覺得自己很幸運。
其中最幸運的一件事兒是我搞了音樂,為什麼呢?因為11月14日這生日聽起來確實挺難聽,但是一搞了音樂呢,這個生日就叫「都都都發」,這個太好聽了——都發了,看來我註定是要搞音樂的。我覺得自己最幸運的一點就是,其實我並沒有對自己的人生做過什麼設計,我是非常隨大流的那種,大家說應該上好的中學,那我就去上了好的中學;大家說應該再上好的高中,又上了好的高中。我的初中、高中上的都應該算是北京最好的中學——北京四中。大家說得上清華,我就跟著上了清華。其實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麼,要學什麼。大家又說清華裡面錄取分最高的是無線電系,也就是現在的電子系,那我就跟著上了電子系。電子系的八個專業當中,唯有一個專業里有一位院士,就是雷達專業,然後我就選了這個專業。我其實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喜不喜歡雷達,甚至到今天我也不明白為什麼會有人喜歡雷達這東西,然後我就稀里糊塗地上了雷達專業。
在我整個成長的過程中,我認識到一個重要的事情,就是其實你的人生可能是帶著劇本來的,一切都要順其自然。這也是我現在對我女兒的教育,我始終就認為,對於女兒,就不要硬要強求她去幹什麼了,其實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帶著自己的劇本來的。這樣一路走來,讓我感到自己真的很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