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松說——歷史上的今天》來到了11月7日。今天是十月革命節,1941年的這一天,在莫斯科紅場舉行了歷史性的大閱兵;1901年的這一天,李鴻章去世。
晚清重臣李鴻章
下面來說一說李鴻章,1901年的今天,李鴻章去世。關於李鴻章我們的歷史課本里已經說了很多,基本上是個負面形象,但是我認為這不只是李鴻章個人的問題,那個時代整個國運在下降,大廈將傾,別說李鴻章獨木難支,就是再來一萬根木頭也支撐不住。19世紀全世界都在經歷著大帝國的崩潰浪潮,西班牙大帝國在1812年之前橫跨整個美洲,從最南邊的阿根廷,一直到北邊的聖弗朗西斯科,全都是西班牙的地盤。可是在一百年以後西班牙卻被瓜分得剩下了那麼一點兒,收縮到了一個小小的半島上。當年的奧斯曼大帝國也是橫跨歐亞非,東到伊拉克,西達阿爾及利亞,北起克里米亞、羅馬尼亞與匈牙利,南抵沙烏地阿拉伯,將整個巴爾幹地區、小亞細亞、巴勒斯坦與埃及、突尼西亞等地都納入自己的版圖。因此,像裏海、愛琴海與東地中海幾乎都成了他們家的內湖,但這麼大的奧斯曼大帝國現在被打得也只剩下土耳其(以小亞細亞為主的)這麼點兒地方。那個時候我們的中華大帝國國運也是掉頭急劇向下,但還是在拚命地掙扎,我們當時損失了1/3的土地。不過在整個19世紀工業革命之後興起的「列強痛毆老帝國」的浪潮中,我們還算是搖搖欲墜地保住了大部分領土,保住了我們基本的文化,保住了我們最基本的一些主權和尊嚴。
所以大家看問題的時候,也不能只看這一時一事。甲午戰爭打敗了,你也不能一味地去責怪李鴻章的北洋水師是怎麼搞的、李鴻章怎麼能去簽《馬關條約》這麼屈辱的條約。即使換了高鴻章、王鴻章,戰爭打敗了,誰能簽出更好的條約?日本的伊藤博文完全就是盛氣凌人,李鴻章已經是據理力爭,李鴻章被一個日本刺客所傷,日本人才止住了要攫取更多利益的企圖,停止了要挾,最終簽署了條約。所以說當整個國運掉頭向下的時候,我覺得個人能起到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這些漢人的大臣,從曾國藩到李鴻章等,其實都已經做了巨大的努力。李鴻章是曾國藩的門生,曾國藩下台以後,李鴻章直接就繼任了直隸總督。李鴻章還兼任北洋大臣,他也算是中國第一代真正的大外交官,當年也是走遍全世界。《紐約時報》還專門刊登過他去紐約的文章。當時在國內李鴻章已經屬於很洋派的大臣了,他幫助中國建起了江南製造局(江南造船廠的前身),建起了北洋水師、現代的新軍等。但到了國外李鴻章又變成一個特別保守的象徵,一路被全世界嘲笑。他梳著辮子、抽著大煙,在和俾斯麥會面時聊著聊著突然沖地毯上吐痰,這些都成了全世界嘲笑他的把柄。中國當時已經閉關了很多年,跟世界的差距非常非常大,在中國很洋很洋的李鴻章,到了外面的世界就會被人嘲笑,其實他也不太了解這個世界,他依然保留著天朝上國的那些東西。
在洋務運動中,李鴻章當然是最重要的一員,在「同光中興」的四大重臣當中,李鴻章應該排在最前面,可以說李鴻章對整個中國的近代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李鴻章整個的命運算是比較悲劇的,在歷史上對他的評價也不高,李鴻章死後被追謚為「文忠公」。曾國藩的謚號是「文正公」,「文忠公」比「文正公」要低一級。從宋朝開始,文人最最重視的不是生前做了什麼官,而是死後的謚號是什麼,一個人去世以後才真正到了蓋棺論定的時候,所以這個謚號也很關鍵。在知識分子頭腦里,「正」比「忠」要重要,大概也就範仲淹、曾國藩這麼幾個人是「文正公」。李鴻章一輩子就想當「文正公」,結果死後他的謚號只是「文忠公」,比「文正公」低了一級。
俄國「十月革命節」
11月7日是俄國的「十月革命節」。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奇怪,為什麼11月7日是「十月革命節」呢?因為俄國用的是俄歷,俄歷的十月革命就發生在我們公曆的11月7日。關於「十月革命」,歷史書當中講得很詳細,這裡我就不多講了。
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國開始進攻蘇聯,蘇聯的重兵集團在多場戰役中被圍殲,在接下來差不多半年的時間當中,蘇聯紅軍就損失了四百三十多萬人,可謂損失慘重。這個時候納粹德國的軍隊離莫斯科已經非常近了,差不多都已經能看到克里姆林宮的塔尖。當時蘇聯的使館、政府都已經搬到了古比雪夫,找了一個後方的城市做臨時的首都,相當於我們當時的重慶。但是斯大林非常勇敢,在194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二十四周年的這一天,斯大林決定照常在紅場舉行閱兵,並在閱兵式上發表了著名的演說。在眾多史學家眼裡,這是蘇聯軍民創造的「一個冬天裡的奇蹟」。
斯大林的演說非常鼓舞人心,開頭和結尾的兩段我給大家講講。開頭的時候,斯大林說:「紅軍和紅海軍戰士,指揮員和政治工作人員,工人,集體農莊莊員,智力勞動者同志們……」這裡有一個詞叫「智力勞動者」,智力勞動者其實就是知識分子,當時蘇聯的智力勞動者是排在最後一位的,很有意思。他的演說結尾非常激動人心,斯大林說:「我們這個偉大的民族,我們這個偉大的國家,我們這個曾經擁有過普列漢諾夫和列寧、別林斯基和車爾尼雪夫斯基、普希金和托爾斯泰、格林卡和柴可夫斯基、高爾基和契訶夫、謝切諾夫和巴甫洛夫、列賓和蘇里柯夫、蘇沃洛夫和庫圖佐夫的偉大民族,是不可能被滅亡的。」在斯大林的鼓舞下,受閱部隊接受完檢閱後隨即開赴前線作戰,最終德國法西斯沒能攻下莫斯科,蘇聯紅軍成功地進行了莫斯科保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