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

《曉松說——歷史上的今天》來到了9月15日。在1939年的這一天,著名的諾門罕戰役結束;1950年的這一天,美軍在朝鮮仁川登陸;2008年的這一天,美國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破產,引發全球金融危機。

諾門罕戰役結束

首先來講一下讓中國人民聽了以後覺得揚眉吐氣的諾門罕戰役,1939年的今天,著名的諾門罕戰役結束。大家想一想諾門罕戰役結束的時間,1939年9月15日。在1937年7月7日的時候盧溝橋事變爆發,日軍開始大規模地侵略中國,到1938年武漢已經被日軍佔領,1939年中國已經進入到抗日戰爭最艱苦的相持階段。這時候蘇聯軍隊在蒙古和東北的邊境諾門罕地區大破日本最精銳的關東軍,給中國人民以極大的鼓舞。諾門罕戰役也對二戰的形勢產生了深遠影響,雖然從規模上來講,它和二戰期間的其他各大戰役是沒法相比的,不要說和蘇德戰場上動輒出動百萬大軍互相搏殺是沒法相比的,即使和中國抗戰時期的淞滬戰役、武漢戰役雙方均出動數十萬大軍激戰都沒有辦法比。

諾門罕戰役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它對二戰的形勢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為什麼呢?大家知道,德意日是二戰中的「軸心國」。這三個軸心國其實就是三條狼,準備對付世界上的另外三隻大老虎,其中英法是一隻大老虎,蘇聯是一隻大老虎,美國也是一隻大老虎。這三條狼要想戰勝這三隻大老虎,當然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合夥攻擊其中一隻大老虎,直到咬死它為止,然後一起去咬死第二隻大老虎,最後再一起去咬死第三隻大老虎,這應該是狼群作戰中最有效的方法。但在二戰爆發後,這三個軸心國卻變成了各自為戰,即名為德國的這條狼在歐洲獨自去咬蘇聯這隻大老虎,而名為日本的這條狼卻在亞太地區獨自去咬美國這隻大老虎。它們互不配合,完全是孤軍作戰。那麼德日兩國為何會採取這種最笨拙的作戰方式呢?諾門罕戰役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在諾門罕戰役中日本從東邊打的雖然是蒙古,但實際上面對的是蘇聯,德國當時是從西邊面對蘇聯,如果日後的戰局不是各自為戰,而是德、日兩國東西對進合力攻打蘇聯,那麼整個二戰的進程就會改變。如果後來日本不去襲擊珍珠港的話,美國也沒有理由去參戰,美國這隻大老虎便會在一旁駐足觀看,看著德日意這一群狼一起去咬蘇聯這隻大老虎,那麼二戰的結果就會完全不一樣。

日軍原來是不怕蘇俄的。日軍曾在日俄戰爭中大敗俄軍,當時那場戰爭就爆發在我們中國東北的土地上,日本從此也進入了世界強國的行列。加上蘇聯十月革命以後,日本還跟著美國等列強一起出兵到過西伯利亞,東打西打了一通,雖然最後日軍還是撤回來了,但是那時候日軍也沒覺得蘇聯紅軍有多厲害。日本武士道精神就是整天覺得自己天下無敵,所以諾門罕戰役是日軍主動跑去挑釁蘇軍的,想看看蘇聯紅軍到底厲害不厲害。但在這次戰役中日軍被打得潰不成軍,所以從此對蘇聯紅軍產生了極大的畏懼。從表面上看諾門罕戰役是「偽滿洲國」和外蒙古之間的戰爭,因為諾門罕是處於「偽滿洲國」和外蒙古交界處的一個有爭議的地區。其實這場戰爭是由雙方背後真正的掌控者在打,眾所周知,真正掌控「偽滿洲國」的是日本人,而實際掌控外蒙古的則是蘇聯人。在諾門罕戰役中蘇軍總共投入了十萬大軍,日軍也把關東軍的大量精銳部隊投入前線。雙方的空軍、裝甲兵與炮兵也都悉數投入了戰鬥。

諾門罕戰役開始的時候二戰還沒有爆發,所以這次戰役應該說是日蘇兩軍有關機械化戰爭的一次真正的戰前實踐。在一戰之後,世界各大強國都提出了關於裝甲兵作戰的理論,德國的古德里安有他的一套戰爭理論,蘇聯紅軍的圖哈切夫斯基也有他的一套戰爭理論,但是這些理論大家都沒實踐過。諾門罕戰役應該是世界戰爭史上第一次雙方都投入大量裝甲兵進行殘酷較量的一次戰役。蘇聯的裝甲兵一加入戰鬥,日本才發現自己的部隊根本就不行,完全不符合現代戰爭規律。當時日本的陸軍雖然也號稱世界一流,但其實只是單兵素質比較高,槍打得比較准而已,其武器裝備與作戰理念已經明顯落伍,仍停留在那種以步兵為主、炮兵為輔,飛機與坦克只起次要作用的較低水平上。而當時的蘇軍雖然也是第一次加以實踐,卻已提升到以坦克集群為進攻主力、以飛機大炮提供強大火力支援,然後再由步兵跟進的標準的機械化作戰的較高水平上。所以蘇軍的整體作戰能力已遠遠勝過日軍。

蘇聯在諾門罕戰役中的指揮官就是後來的蘇聯紅軍統帥朱可夫將軍,當時朱可夫還不是那麼有名,諾門罕戰役可以說是他的成名之作。在這次戰役之後朱可夫被封為「蘇聯英雄」,在二戰期間成為蘇軍的最高統帥。朱可夫是一個善於運用新軍事思想的統帥,他在諾門罕動用了大量的裝甲兵、炮兵與空軍,最後把日軍打得落花流水。當時的日本陸軍仍以步兵為絕對主力,在眾多的部隊中只有一個機械化師團。當這個唯一的機械化師團上了諾門罕前線後,竟然也與步兵一樣,在蘇軍的裝甲部隊面前變得不堪一擊。原來日軍的坦克全部是那種只有七八噸重的輕型戰車。這可能與日本山脈眾多的地理狀況有關,那些山溝溝里的橋樑其實形體與承重量都特別小,所以日本開發的坦克都是極輕型坦克,比歐洲的輕型坦克還要輕得多。這種坦克主要是為了能在水稻田裡行駛,能在深山峽谷中鑽進鑽出。所以當蘇軍的重型坦克衝過來時,日軍的輕型坦克根本就不堪一擊。日軍的坦克還來不及開炮回擊,蘇軍的坦克就直接從它的上頭碾過去了。當坦克不堪一擊時,日軍只能靠步兵來發動自殺式衝鋒了。不過當他們拿著手榴彈沖向蘇軍坦克時,等待他們的只能是死亡。在諾門罕戰役中日軍可以說是全軍覆沒。

最後日軍的戰俘倒是都被放回去了,但是他們回去以後就跟受了刺激一樣,一個勁兒地說:「咱們千萬別再跟蘇聯打了,那炮火之猛烈,咱們的軍事教材里根本就沒有講過,我們從來就沒學過怎麼面對這麼猛烈的炮火,這仗該怎麼打都不知道了……」為了能與蘇軍對抗,日軍使盡了一切招數。除了出動唯一的機械化師團被打得全軍覆沒外,日軍還出動了大批戰機進行空戰,結果也被打得落花流水。之後又不惜工本拉來一切可以調動的大炮與蘇軍對轟,結果又被打得一敗塗地。最後日本竟然從哈爾濱調來了臭名昭著的731部隊參戰。關於731部隊,中國人民都特別熟悉。這個731部隊上了諾門罕前線以後,試圖往水裡下毒、搞細菌戰,結果由於蘇軍防範措施十分嚴密,沒有一個中毒的,反而有一千多名日軍因為耐不住饑渴,喝了受污染的水以後中毒身亡。

諾門罕戰役日軍大敗之後,對日本和德國之前計畫的「東西對進合擊蘇聯」的陰謀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日軍在對外侵略的戰略方向上一直有以陸軍為主的「北進派」與以海軍為主的「南進派」之分。蘇軍在諾門罕戰役中大敗日軍,是從戰略上對日本的北進企圖狠狠地給了當頭一棒,打得它暈頭轉向。特別是在諾門罕戰役打到一半,也就是1939年8月23日的時候,德國突然和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日本就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覺得本來已經和德國說好兩家一塊兒幹了,怎麼它突然和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所以從此之後,日本不得不將原來的「北進政策」調整為後來的「南進政策」。日本軍隊內部的陸、海軍長期以來非常不對付,最後由於陸軍大敗,海軍說你看就你這點兒本事,還要搞什麼「北進」,你別胡鬧了。於是日本就把「北進」改成了「南進」。日本為了南進而襲擊了美國的珍珠港,從而導致了美國對日宣戰。諾門罕戰役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在世界戰爭史上確實是一場很重要的戰役。

美軍在仁川登陸

1950年9月15日,美軍在仁川登陸。在兩個多月之前,也就是1950年6月25日,朝鮮為了統一祖國,率先向南部發動進攻,當時整個朝鮮南部政權除了警察以外,根本就沒有多少正規軍。朝鮮軍隊一路勢如破竹,在三天之內佔領了漢城,也就是現在的首爾。在這之前美、蘇佔領的朝鮮的軍隊(當時美軍佔領了南邊,蘇聯佔領了北邊)都已經從朝鮮撤出了,所以這場戰爭就相當於是朝鮮的統一祖國之戰。朝鮮由於準備充分,一路向南打到了釜山。當時朝鮮擁有大量的蘇式武器,還有大量身經百戰的朝鮮族軍人,這些朝鮮族軍人很多都是當年在我們解放戰爭中身經百戰的四野士兵。在中國的延邊有很多朝鮮族人,這些人也參加了朝鮮軍隊,因為實際上他們是同一個民族,為了統一祖國而戰。釜山是當時韓國最南邊的一座城市,現在的釜山很漂亮,還有釜山電影節,是一個著名的旅遊勝地。朝鮮軍隊打到釜山以後,等於把美軍包圍在釜山。美國軍隊被朝鮮打得落花流水,連釜山的美國籍市長都被俘虜了,一直到戰爭結束雙方交換俘虜,朝鮮才把這位市長還給美軍。

大家去看地圖就會發現,朝鮮的所有主力部隊,包括它的坦克師和步兵,全都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