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

《曉松說——歷史上的今天》來到了8月31日。1449年的這一天,發生了土木堡之變;1944年的這一天,華沙人民起義;1997年的這一天,黛安娜王妃去世。

土木堡之變

首先來說說土木堡之變。這段歷史在我們的歷史書中有明確的記載,並且在一本大暢銷書《明朝那些事兒》中也講了很多。《明朝那些事兒》是我一個很好的朋友當年明月寫的,因為他喜歡明朝,所以他把明朝寫成這兒也好、那兒也好。由於他這本書,使得年輕一代都對明朝有特別大的熱情,以至於上次我在這兒說明朝「三無」——無名將、無名君、無名士,遭到各種人臭罵,說歷史不是這樣的,其實這主要是因為《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對大家的影響。《明朝那些事兒》中很多都是作者個人的觀點,其實跟那些偉大的朝代相比,明朝確實不是一個偉大的朝代,可以說是一窮二白。我多次講過,到南宋的時候中國的歲入,也就是年收入,可以到六千萬貫,而明朝的時候只有幾百萬兩。再看看你能說出什麼明朝的大詩人、大詞人?明朝的小說也還不算是能登上大雅之堂的東西,今天我們說「四大名著」,明朝的小說還完全不能與之相比,實際上羅貫中的時代也不能和唐宋八大家時去比。明朝的將領也沒有特別厲害的,他們就沒打過什麼像樣的仗,在這次土木堡戰役中五十萬明朝大軍最後全軍覆沒。如果把明朝打過海盜的戚繼光和漢朝的衛青、霍去病大名將相比,我覺得也差著一個檔次。但是就因為《明朝那些事兒》這部書,才使大家對明朝比較感興趣。

總的來說,明朝是一個比較窩囊的朝代。其中最窩囊的就是明朝出的那幾個大名人,這些人不是什麼大名將、大名士,而是大太監。世界歷史上最富有的人的排行榜中有教皇,有各種各樣的人,其中就有明朝的大太監,可以說是富可敵國。明朝出了正、反面的大太監,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的。中國最貪的大太監劉瑾就是明朝的,已經列入全世界最富的人,大概能排前五名。中國最牛的大太監也是明朝的,就是鄭和,鄭和當年下西洋,已經到了肯亞了。明朝還有最壞的大太監魏忠賢,壞得簡直一塌糊塗,罄竹難書。除了這些人之外,明朝還有一個像劉瑾一樣貪、像魏忠賢一樣壞的大太監王振,今天要講的土木堡之變,就是他乾的。其實我有時候也覺得特別奇怪,太監怎麼都能壞成這樣?如果說太監是因為生理問題,才有各種各樣變態的東西,那在別的朝代也有太監,偶爾也有比較壞的太監,但是像明朝那種層出不窮的、那麼多的壞太監,還真是少有。我覺得這首先是明朝皇帝的問題。在這兒我們說的只是幾個大的太監,明朝的時候最多有十萬太監,遍布全國的每一支軍隊的監督都是太監,去收稅的是太監,特工部門也是太監,東廠、西廠都是太監。明朝完全是一個被閹割了的朝代。

當然不管怎麼樣,還是有很多民族主義的年輕人會說,明朝是我們漢人的朝代,不管怎麼樣也是我們漢人的朝代好。其實我覺得評判一個朝代的好壞,要看人民的生活過得幸福不幸福,如果人民生活不幸福,即使皇帝就是漢人那又怎樣,那也要批判,要推翻。如果人民生活幸福、安居樂業,即使是康熙、乾隆這樣的滿族皇帝當政,那一樣也是好的朝代。我自己作為一個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堅決不會以種族來評論一個朝代的好壞。明朝的皇帝總的來說是有嚴重缺陷的,比較好的皇帝數不出來幾個。大概也就永樂帝還算不錯,但他皇帝的位子還是篡奪來的。崇禎帝還算是勤勉,但是大廈將傾,他也無力回天。剩下的明朝大部分的皇帝都是有各種缺陷的,這一大堆有缺陷的皇帝,就導致了一大堆本身就有缺陷的太監被任用,大家混在一起,才弄出了這麼一個怪胎一樣的朝代來。

王振在進宮前原本是個知識分子,但他覺得考舉人、考進士有點兒難,後來他一想要麼乾脆我給自己閹了得了,這樣就可以直接進宮了。這人一旦有這樣的想法,首先就說明他的本性是有問題的。在王振進宮之前,明朝的宮裡總的來說還是比較遵守太監製度的,當時宮門上專門掛了一塊三尺鐵牌,上面寫著「內廷干預外事者斬」,就是內廷裡邊的人誰都不許干預國家政事,之前這個制度執行得還比較好。明朝有一個小小的優點,就是始終沒有出現皇太后、外戚等干政的事情,其實還是因為明朝的太監太厲害了,皇太后、外戚根本就成不了氣候。王振本來是個讀書人,當過老師,被閹以後進了宮,正好服侍的是太子。老皇帝一死,這位太子就繼位了。中國自古太子一繼位,地位馬上就變了,當年服侍太子的老師們、太監們馬上就上來了,包括太子的親媽也要上來。這太子本來就特別喜歡王振,因為王振特別會甜言蜜語,你想在一幫都沒讀過書的太監當中,王振應該算是最聰明的。於是太監王振就開始不斷地被提拔,然後他的野心也逐漸膨脹。

那時候太皇太后還活著,太皇太后對太監管得非常嚴厲,王振在皇帝身邊搞這搞那的,都被太皇太后知道了。有一天太皇太后把顧命大臣「三楊」(即楊士奇、楊榮、楊溥這三位大學士)還有皇帝都叫到了自己的殿里,皇帝站這邊,「三楊」站那邊。太皇太后說:「把王振給我帶上來。」王振一上來,太皇太后直接就說:「給我斬了。」太皇太后身邊有一幫女刀斧手,上來就要斬王振。這時候皇帝趕緊護著,這個明英宗跟王振還是有深厚感情的,他趕緊說:「不行不行,奶奶咱不能殺他,王振是好人。」這時的顧命大臣「三楊」也都很老了,他們之前也都被王振迷惑了,因為王振在「三楊」面前總是裝得特別低聲下氣,去內閣送東西的時候從來都假裝不敢進門,「三楊」也跪下來給王振求情。太皇太后一看這情景說:「今天因為大家都給你求情,那我就饒了你,但我每天都會派人監視你。我只要發現你有一次干涉朝政,管你不該管的事兒,那我一定會斬你。」於是王振就開始忍忍忍,做太監這事兒他都能忍,還有什麼其他的事兒不能忍的?於是一直忍到太皇太后死了,王振就開始專權,最後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當時一到有什麼日食、雷劈的情況,皇帝就覺得自己做錯事兒了,會下罪己詔,求大家發言。但是大家一發言,只要說到一點兒皇帝不好的地方,馬上就會被抓起來,投入監獄用酷刑弄死。

王振雖然沒有劉瑾、和珅那麼厲害,但也是貪得一塌糊塗。而且這個王振還好大喜功,到處盤剝。土木堡之變就是王振激起來的。為什麼?人家瓦剌人本來就沒想打仗,大家就是來通個商、進個貢,但王振總覺得人家進貢的少,欺負人家。最後瓦剌人被欺負急了,人家北方民族可不像他那樣動這麼多心計,結果人家不幹了,打過來了。王振一個教師爺出身,從來沒打過仗,但是他覺得自己權傾天下,其實越是這種人,就越想回家鄉去顯擺一下,看我今天多麼厲害,這是很多太監的心理。於是王振就鼓動皇帝御駕親征,皇帝沒打過仗,他也沒打過仗,大家竟然率五十萬大軍出了城。出城以後還又繞了個彎子非要路過他家鄉,在他家鄉吹吹打打,告訴鄉親們他王振親率五十萬大軍衣錦還鄉了。結果這麼一折騰耽誤了各種戰機,最後剛走到土木堡(今河北懷來東),離北京沒有多遠,就被人突襲了。那完全不是一場戰役,一天之內明朝五十萬大軍全軍覆沒,皇帝也被人抓起來了。當時有位將領實在看不下去這太監王振的所作所為,最後在亂軍之中拿大鎚把王振給錘死了,所以王振不是被瓦剌人殺的,他是被明朝大將自己人殺的,就這樣結束了自己非常恥辱卑微的一生。

這明英宗完全就是毀在王振手裡,在土木堡之變中還被抓走當了俘虜,受盡各種屈辱。在明英宗被俘以後,他弟弟繼位,結果明英宗回來以後弟弟怕他搶皇位,就把他關在冷宮裡,他差點兒被餓死。明英宗在冷宮裡熬過了漫長的孤苦歲月,直到後來他弟弟快死了,才由當時還忠於他的前朝大臣發動了政變,又把明英宗扶上了台。但是事情就這麼蹊蹺,明英宗一上台,就又開始懷念王振,還把大臣于謙給殺了。當年土木堡之變之後如果沒有于謙,那明朝當時就完了,瓦剌軍隊打進北京城以後,就是于謙鐵骨錚錚地率領所有的軍民奮勇抗戰,才把瓦剌人打走。于謙本人的品行在中國整個歷史上都是無雙的,但明英宗一復辟,竟然把于謙殺了,還每天在那兒懷念王振,讓人覺得真是不可思議。

這就是明朝歷史上的土木堡之變,這是非常屈辱的一件事兒,當然明朝也沒幹過幾件特別光榮的事兒。

上一章目錄+書簽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