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

《曉松說——歷史上的今天》來到了8月13日。大家一聽八一三這個日子,都會非常熟悉,這個我們在中學課本里都學過,1937年的8月13日,中國爆發了抗戰史上最大的戰役——淞滬戰役;再有就是1926年的這一天,古巴人民的領袖卡斯特羅出生;今天還是「國際左撇子日」,所有的左撇子,節日快樂!

中國抗戰史上最大的戰役——淞滬戰役爆發

我們首先來講一講淞滬戰役,國民黨方面對這次戰役的記載叫淞滬會戰。

這次戰役不但是中國八年抗戰(如果從九一八開始算,那就是十四年抗戰)當中最大規模的、最激烈的、傷亡最慘重的戰役,而且也是整個反法西斯戰爭中,最重要的、最大規模的戰役之一。實際上從九一八事變發生以後,國民黨就一直在策劃和準備一場戰役,因為他們知道日本總有一天一定會動手,所以做了各種各樣的準備。其中主要包括這幾方面,第一就是武器方面的準備,專門請了德國顧問,德國顧問就建議裝備三十六個德械師。當時已非常積弱的中國還是拿出了僅有的錢,但到1937年的時候也僅僅裝備了三個師,這三個最精銳的德械師,就是淞滬戰役最開始上前線的三十六、八十七、八十八這三個師。第二就是國民黨做了各式各樣的作戰計畫,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準備在淞滬這邊跟日本決戰。因為如果敵人從北向南打,南方這邊都是平原,再加上北方整個華北平原無險可守,所以很難對付敵人,於是當時國民黨就準備好了在淞滬這邊打。當時德國顧問提出來的作戰計畫是非常合理的,他們的計畫是不在上海市區打,因為這裡離海邊、江邊太近,大家知道日本的陸軍在世界上其實不算很強,但是日本海軍可是世界一流的,日本海軍和英美海軍一樣強大,號稱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日本海軍的460毫米口徑的大炮,一發炮彈有一噸多重,當時就已經有兩艘,而且還在建兩艘用這種460毫米口徑大炮的「大和」號和「武藏」號戰列艦。大家想想,這一發一噸多重的炮彈下來,一個連就報銷了。

所以當時德國顧問提出來的是在上海再往西一點兒,往內陸退一點兒,建兩條防線,一條叫吳福線或蘇嘉線,一條叫錫澄線。但這兩條防線最後並沒有建完,只是建了很多很多的小堡壘,像地堡、碉堡等,當然也沒有最後完工。當時的整個戰略計畫就是,一旦跟日本開戰,就立即在上海這邊主動向日本進攻,吸引日軍主力來到上海,然後變成日軍溯江而上向西進攻,這個情況下地形的優勢也有了。大家知道沿長江流域一帶地區平原並不多,卻到處是丘陵與山地,一條條長江的支流也都可以成為防禦日軍的防線。所以當時國民黨就是準備讓日軍從上海開始向西一路仰攻,通過層層設防、節節抵抗來打破敵人速戰速決的罪惡企圖。

後來「七七事變」也就是「盧溝橋事變」的槍聲一打響,中國馬上就知道日本人終於來了。其實「盧溝橋事變」的時候是日本軍人在前面搗亂,日本政府並沒完全準備好要打仗,如果日本真的準備跟中國打仗,最基本的就是國內得大規模徵兵,但是日本政府並沒有準備發動全面戰爭,也並沒有更多地徵兵,還是那十幾個常備師團(日軍一個師團的實力至少等於中國一到兩個軍的戰鬥力)。日本軍人突然間在盧溝橋挑起來這個事兒,他們就非要打仗不可。其實日本政府並不想打,為此日本首相還派了特使到中國駐日本的大使館去,準備跟中國和談。但是當時日本的軍隊那真是叫「軍國主義」盛行,日本首相派特使去中國大使館談,結果憲兵把首相的特使給抓了,說:「你不能去,不能跟中國談,沒什麼好談的。」中國一看,既然這樣,那咱也別談了。外加國內強烈的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呼聲,共產黨及廣大愛國人士多次致電蔣介石,逼蔣抗日,於是蔣介石發表了著名的廬山講話,就是說:「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中國的抗日戰爭自此全面爆發。

國民黨軍隊全面動員,當時對日本的預案就是向上海進攻,先是由張治中將軍率領幾個師到上海來支援。張治中將軍是蔣介石的中央軍的親信大將,蔣的親信號稱「八大金剛」,其中張治中將軍是他最親信的人。一·二八抗戰的時候,也是張治中率領這幾個師到上海來支援,淞滬抗戰的時候,又是他率領這幾個師來到上海。我看到過時任中央軍三十六師師長宋希濂的回憶錄,說當時軍隊從西安出發前往上海,全體西安人民歡送子弟兵。大家知道西安事變就是前一年年底,也就是1936年12月12日發生的。西安事變之後,張學良被抓起來了,於是中央軍大軍開過潼關到西安,彈壓當地的東北軍。一開始東北軍激烈地反抗,說你中央軍把我們的領袖張學良給抓起來了,還把東北軍的老將王以哲刺殺了,要跟中央軍對著干。所以當時在西安集結了大批的中央軍,陸軍、空軍都集結到了一起,正在準備和東北軍打內戰。

結果這時候突然間真正的戰爭來了,日本人侵略中國,大家要去打日本了,於是中央軍立刻士氣高漲,全國人民也在各地歡送軍隊上前線。當時宋希濂將軍率領的中央軍三十六師從西安上火車奔赴淞滬戰役的前線,沿途到處都是歡送的人。

在淞滬戰役中,我們的部隊打得異常堅決,這連日人本也沒想到,最後我們在上海堅持了三個月之久,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當然在戰略上堅持三個月是對的,我們就想讓全世界看看,中國人民有力量、有決心抗戰,同時希望簽訂九國公約的成員國能對中日戰爭進行調解。所以中國軍隊堅持在上海打了三個月,當然犧牲也是非常慘重的,淞滬戰役是整個抗戰中犧牲最慘烈的一次戰役,國民黨最精銳的部隊中央軍全都上了前線,並且基本上都被打光、打殘了。

當時中國還處在地方軍閥割據的狀況下,大家都互相懷疑,在這種情況下怎麼團結全國的力量來抗戰?就是要先把自己的老本花進去,要表明態度,所以中央軍所有的主力都上了前線。淞滬戰役首先以中央軍為主開始打,打得極為慘烈。這時候各地的軍閥一看,中央軍已經把老本都豁出去,在上海打成那樣了,一個師一個師地都打光了,於是各地的軍閥就說:「那我們共赴國難,一起保家衛國吧!」這個時候在四川、廣西等各個地方的軍隊都開始誓師出征,全國各地的軍隊趕來上海,一個軍一個軍地趕來,一個師一個師地趕來,大家開赴前線共赴國難。

中國在淞滬戰役那一仗中打得非常慘,最開始德國說不能在上海市區打,因為日本的艦炮都非常厲害,當時日本還有航空母艦,航空母艦上還有大量的飛機。最後日本三十多萬大軍和中國七十多萬大軍,雙方近百萬大軍就聚集在上海的租界以外的華界那麼狹小的地方開始了激烈的戰鬥。淞滬戰役是一場非常奇怪的戰役,上海當時有大量的租界,有法租界、公共租界,除了在「日租界」和華界那兒打(其實上海並無日租界。所謂「日租界」是指屬於蘇州河以北公共租界的虹口、楊浦一帶,那裡是日軍控制的地方),其他的西方帝國主義的租界,一顆子彈都沒有落,而華界卻被打成了一片廢墟,閘北地區幾乎百分之百的建築都被打爛了。雖然華界打成這樣,但人民還是可以在其他國家的租界里觀戰。有一部電影《八百壯士》描寫的就是當時的境況。蘇州河以北打得慘烈不堪,由謝晉元率領的號稱「八百孤軍」的愛國將士在堅守四行倉庫。當時由林青霞飾演一個叫楊惠敏的女童子軍跳進蘇州河,身上攜帶一面國旗往北邊游去。而在蘇州河以南的租界區內,老百姓都在那兒觀戰,大家看到嶄新的國旗升起來,就開始歡呼祝賀。最後八百壯士退進了租界,當戰士們被繳械之後就被軟禁在孤軍營里。最後不但謝晉元在孤軍營內被漢奸刺殺了,全體孤軍也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被佔領租界的日軍俘虜了。

淞滬抗戰的時候,雙方百萬大軍集結在那裡,那傷亡慘重到什麼程度?就是敵人軍艦上的一發炮彈就能報銷一個排、一個連,最快的時候一個師上去七個小時人就打光了,曾經一夜犧牲過六個旅長,非常慘烈。當時大家都覺得桂系的軍隊能打,前線都支撐不住了,大家就都等著桂系的軍隊來,於是桂系在桂林誓師,全體廣西人民歡送子弟兵上前線。桂系來了整整一個集團軍,有六個旅,幾乎所有的本錢都拿出來了。桂系的集團軍在上海一下火車,全軍立刻士氣振奮,認為能征善戰的桂系來支援了,我們有希望了。桂系軍隊一下火車,當夜就一字排開,直接向日本發動大規模反擊,結果一夜下來犧牲了六個旅長。

我的天!簡直就是瘋了!所有的將領都直接帶隊衝鋒,整個桂系幾乎全部被打殘,所有的軍隊都看傻了,雖然大家都懷著誓死守土抗戰的決心,但桂系這麼強大、這麼能征善戰的部隊,居然一夜之間全被打殘,這戰爭太慘烈了,所以打到最後的時候士氣幾乎快崩潰了。淞滬抗戰中先後有十幾位將軍犧牲,包括東北軍第六十七軍的軍長,中央軍也犧牲了很多將領,還有桂系也犧牲了一堆將領。總之,當時各地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