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

《曉松說——歷史上的今天》來到了8月9日。1965年的今天,新加坡宣布獨立;1945年的這一天,蘇聯向日本宣戰,同一天,美國在長崎投下第二顆原子彈。

新加坡獨立

首先我們來講講新加坡。新加坡這個國家全體中國人民既熟悉又陌生,很多中國人覺得新加坡離自己很近,但實際上又很遙遠。中國人老覺得新加坡是華人在海外開的一個分店——華人新加坡分店,因為新加坡75%的人口都是華人,但是你真到了新加坡就會發現,其實沒有一個新加坡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或者跟中國有什麼關係,雖然在種族上他們是華人,但已經跟中國遠遠地脫離了關係。這跟新加坡獨立以後,以李光耀為首的執政黨——人民行動黨採取的政策有很大關係。新加坡剛開始獨立的時候,大部分的新加坡人都認為自己就是中國人。那時不光是新加坡,南洋華人都覺得自己就是中國人。在辛亥革命的時候,南洋華人大量地捐錢給孫中山去革命,抗戰時期大批的南洋華人派自己的孩子回國內參加空軍、海軍去抗日。那時,南洋華人都覺得中國就是自己的祖國,祖國有什麼事兒,大家都會義無反顧地投入其中。還有的南洋華人最後把自己攢了一輩子的錢,都拿回了祖國,像當年的陳嘉庚就是傾其所有回到國內來辦廈門大學、來辦集美學校的。但是在很多年以後,新加坡政府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終於讓新加坡成為一個有自我認同感、有凝聚力的國家。

新加坡當年不像其他國家是靠自身鬥爭、奮鬥獨立的,它應該說是被馬來西亞聯邦踢出去以後獨立的,可以說是倉皇地被迫獨立的。當年在東南亞那邊有一大塊英屬殖民地,這邊是馬來亞,馬來亞的頭上是新加坡,新加坡正好扼住馬六甲海峽最關鍵的地方,相當於是英國在整個東南亞殖民地的堡壘,英國總督就在那裡待著。東邊還有兩塊英屬殖民地,分別是沙巴和沙撈越。一開始大家形成了一個馬來西亞聯邦,一起從英國獨立了出來,包括馬來亞、沙巴、沙撈越、新加坡,州的元首是蘇丹,所以馬來西亞聯邦獨立的時候這些國家都是聯邦制的國家,並不是中央集權的國家,當時就由這些州的蘇丹輪流來當總統。三個華人州中最大的就是新加坡,另外兩個小州非常小,一個是馬六甲,一個是檳城。馬六甲和檳城因為只是小城市,所以大家就忍了,你們這些蘇丹輪流來當總統,我們也不和你們爭,就在裡面跟著混就完了。但是新加坡不行,尤其是以李光耀為首的新加坡人民行動黨,非常強勢,它要在整個馬來西亞聯邦中爭取權利。當時馬來西亞的很多法律都和新加坡不一樣,李光耀非常強勢,經常要堅持自己的東西。後來眾蘇丹說,這個李光耀太煩人了,這些華人怎麼那麼能折騰,算了,我們不要你了,你自個兒獨立吧。就這樣,新加坡就被馬來西亞聯邦給踢出來了。

在當時那個風雨飄搖的世界裡,在一窮二白的環境中,新加坡就倉皇地獨立了。那個時候的新加坡不像今天,現在的新加坡擁有金融業、港口、航運業,已經成為全世界最發達的國家之一。當時新加坡一窮二白,不但沒有任何資源,連淡水都沒有。現在新加坡用的淡水都是從馬來西亞運來的,新加坡在馬來西亞租了一塊地,在那兒生產水,然後把水用大管子,通過海峽運回國。新加坡不但資源匱乏,而且當時大部分的新加坡人是文盲。大家知道當時有很多華人到西洋、東洋和南洋去,去西洋的大部分都是富二代,只有少數人是勤工儉學去的。去西洋勤工儉學的也都是知識分子,像鄧小平、陳毅等。去東洋的大都是革命者,像魯迅、秋瑾等都是去的東洋。而下南洋的華人都是最貧困的,以福建為首的,福建、廣東沿海的貧苦人民,既不會去西洋追求先進的自由思想,也沒有那麼多的革命訴求去東洋,他們就是下南洋去討生活。所以說南洋華人是出洋的華人中最傳統、最純樸的,也是文化水平最低的,大量的人都是文盲,就是這樣的一批華人建立了新加坡這樣一個國家。

新加坡獨立的時候連自己的軍隊都沒有,可以說是內外交困,沒有軍隊,沒有資源,周圍的環境又空前惡劣,被印尼、菲律賓,以及馬來西亞等各方包圍,可以說是被強國環伺。

新加坡政府當時就是處在這樣的境況下,選擇了一黨執政,選擇了強勢政府,這種統治方式一直持續到今天。對於新加坡來說,其實它別無選擇,它還不像其他大國,說我有龐大的地域,我可以選擇平等、自由一點兒的執政方式,大家可以投票選舉等,新加坡不行,就這麼點兒地方。由於這樣空前惡劣的周邊環境和本身的一窮二白,新加坡從獨立開始就是一黨制。當時的新加坡政府非常強勢,剛一獨立就雷霆般地發動了一個大逮捕行動,被稱為「冷藏行動」,從議會開始,到南洋大學,所有的左派全都被抓起來了,也沒有經過任何審判,直接就關起來。很多人一直被關了一二十年,到現在有的人還一直被關著。

新加坡政府一直實行的都是那種嚴刑峻法,在新加坡一切事情都要按政府的規定進行,政府規定你住在這兒你就得住在這兒。新加坡政府對住房體制有嚴格的規定,嚴格到什麼程度呢?大家知道新加坡最被全世界稱道的就是它的組屋,這種組屋就是由政府出錢蓋的,以非常低的價格賣給老百姓。

總的來說新加坡的房價在全世界都是最低的,這些房子全部是由政府蓋的,是政府組織的。

新加坡政府還嚴格地規定所有的樓都要按人口比例進行分配,新加坡有74.1%的華人、13.4%的馬來人和9.2%的印度人,以及3.3%的Eurasian(Eurasian這個詞是新加坡人發明的,就是歐洲人和亞洲人的混血)和其他人。所以新加坡立國的時候,首先堅定的一條就是,我們是多民族的國家,沒有多少本地人,大部分是華人、馬來人的移民,還有印度人以及這些歐亞人的混血,所以大家一定要平等,不能因為民族問題、宗教問題引起什麼麻煩。新加坡相互平等到什麼地步呢?就是每一棟樓都必須按比例分配,74.1%的賣給華人,13.4%的賣給馬來人,9.2%的賣給印度人,這樣賣的目的就是讓各族人民住在一起,不允許形成這塊是印度人,那塊是馬來人、華人的情況。那樣的話大家就會互相越來越不了解,越來越不理解,就會產生誤解,產生很多民族問題。全世界都沒有什麼政府能強勢成這樣,連一個樓的入住情況都要規定得這麼嚴格。

新加坡建國以後堅決地把國語定為馬來語,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把馬來語作為國語也是為了跟周邊的所有這些伊斯蘭國家能夠保持友好的關係,而把華語的地位降到和泰米爾語一樣的水平,華語就是第二外語,目的就是堅定地抑製作為第一大民族的華人。新加坡之所以這樣做,也是從很多國家得來的經驗,比如說南斯拉夫當時之所以能保持穩定,就是因為鐵托極大地抑制了它的第一大民族——塞爾維亞民族。新加坡74.1%的人都是華人,包括李光耀本人也是華人,按說福建話應該是通用語言,但是新加坡當時的政策就是堅決不能讓華人凌駕於其他民族之上,所以把華語的地位降得非常低。

當時新加坡的華人分為兩種,一種是以陳嘉庚為首的,叫作傳統華人;還有一種是以李光耀為首的,稱為海峽華人。傳統華人堅定地認為中國是自己的祖國,我們來新加坡就是客人;而海峽華人是在新加坡生、新加坡長,他們不會說中文。李光耀就屬於海峽華人,他從劍橋大學畢業,不會說中文,只會講英文。

但是後來李光耀也學會中文了,因為中國強大了,大家就開始學中文了。李光耀率領的新加坡政府就像個公司,他就是公司的董事長,哪兒有生意大家就去哪兒,最開始西方強大,在新加坡就不許學中文,中文小學、中文大學都關閉了,包括南洋華人建立的南洋大學也被關閉了,大家都必須學英文。後來中國強大了,李光耀就開始率先學中文,他先學了福建話,後來又學了北京話,還把自己的兒子李顯龍送到華人學校去學中文。李顯龍就是現在的新加坡總理,他的中文講得很好。

可見新加坡這樣一個小國如何在世界的大海中行船,就是靠李家父子的把舵,包括他們的人民行動黨,始終都是以經營公司的方式來經營著這樣一個國家。新加坡人民就是賭一個黨,賭一個領袖,賭這個黨和這個領袖能帶領整個國家走上強盛。在今天看來,雖然當年的很多政策大家不同意,比如關閉南洋大學的時候,全體華人都哭了,但是新加坡就是要抑制華人,不然的話大家永遠覺得遠方的中國是自己的祖國,那新加坡這個國家怎麼生存下去?所以新加坡就堅定地實行抑制華人的政策。今天你去新加坡問那些華人:「你是中國人嗎?」他們會回答:「我當然不是中國人,我是新加坡人。」而且這些新加坡的華人都很驕傲,新加坡從一窮二白、全是文盲,打拚到今天,成為全世界最乾淨、最漂亮、最文明的國家之一。新加坡可以說是個彈丸之地,但新加坡港在2014年超越了上海港,成為世界第一大港。新加坡航空公司也是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