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

《曉松說——歷史上的今天》來到了8月2日。今天說兩件大事兒,這兩件事兒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叫作鋌而走險。1990年的這一天,伊拉克鋌而走險,吞併了科威特;再有就是1934年的這一天,德國總統興登堡去世,希特勒繼任,成為德國的元首兼總理,帶領德國走上了一條鋌而走險的道路。

伊拉克吞併科威特

世界歷史浩浩蕩蕩,無數的歷史事實證明,當一個國家陷入內憂外患的時候,或者陷入極大危機的時候,就會出現軍事獨裁,就會出現軍事冒險,這個國家就會鋌而走險。1990年的今天,伊拉克因為兩伊戰爭陷入最大的危機,進而鋌而走險,吞併了科威特。伊拉克跟伊朗打了很多年的仗,兩伊戰爭持續了有八年之久,伊拉克和伊朗都是盛產石油的國家,本來都很富有,但兩伊長期糾纏在一起打來打去,把兩個國家都打得非常殘破。伊拉克打到最後的時候,已經負債三千八百三十億美元,實在打不下去了,於是就提出和伊朗停戰。這個時候,伊拉克不但欠了科威特和沙特等這些阿拉伯國家很多錢,沿海的港口也全部被摧毀,連石油輸出的港口都沒有了。停戰後的伊拉克就不想再繼續還債了,於是它到處宣揚說,伊朗是波斯人,我們是阿拉伯人,我們在打他們,伊拉克在替阿拉伯世界打仗,你們還讓我還債,這個不公平。

伊拉克戰後欠了科威特很多錢。科威特雖然國土面積很小,但當年它是一個大富翁,它的地下邊全是石油,隨便在哪兒鑽一下,下面就能鑽出石油。科威特這麼小的國土面積,石油儲量位居世界前列,跟沙烏地阿拉伯的儲量差不多,所以科威特這塊地方實在是太好了,在那兒什麼都不用干,坐在那兒就能發大財。所以科威特人民很多都不工作,他們全都僱用巴基斯坦等國的外籍勞工來工作,自己有錢也存在國外,然後到處去投資,在國外有很多科威特投資的項目。於是伊拉克就跟科威特談,伊拉克說,我替你們打仗,防止伊朗輸出革命,你為什麼要讓我還債呢?我看這債就別還了。但是科威特堅決不同意。結果伊拉克總統薩達姆說,既然這樣,咱們乾脆直接把它佔領了算了。伊拉克當時還用了一個被很多國家經常用的辦法,他們拿出一張古老的地圖說,當初科威特屬於伊拉克,現在應該收復失土了。其實歷史上伊拉克和科威特所在的地區都屬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但是由於科威特地處沿海,所以英國攻打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時候,先從科威特這兒登陸,然後就把科威特給佔領了。但是英國並沒有佔領整個伊拉克,所以伊拉克還是屬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而科威特就成了英國的殖民地。直到後來科威特從英國獨立了,伊拉克也從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當中獨立了出來。

正是因為這段歷史,伊拉克就找了兩個出兵科威特的理由。第一個是科威特自古以來就是伊拉克的領土,第二個是以宗教的理由,要把阿拉伯革命繼續下去,於是伊拉克就悍然出兵佔領了科威特。因為科威特本身是個小國,沒有多少人,也沒什麼軍隊,沒什麼其他武裝,仗只打了一天,伊拉克就把它佔領了。當時科威特有一位亞洲人民都非常熟悉的親王,他是國際奧委會委員以及亞奧理事會的主席,率領國人英勇抵抗,一直抵抗到宮門口,最後犧牲了。這件事兒令全世界人民目瞪口呆,因為二戰以後幾乎就沒有出現過一個國家悍然出兵,吞併另一個主權國家的事兒。二戰以後的主要戰爭,比如朝鮮戰爭,南北朝鮮是一個國家,是統一國家的戰爭;越南戰爭,南北越南,也是統一國家的戰爭,只是其他國家有的幫這邊、有的幫那邊而已。二戰後蘇聯打阿富汗,也是組織了一個傀儡政權,並沒有把阿富汗吞併了。大家都知道科威特是一個主權國家,它已經獨立了那麼多年,在聯合國還有席位。二戰後一個主權國家悍然出兵吞併另一個主權國家,還從來沒有過。所以這次伊拉克佔領科威特,當時世界各國不管是東方的或西方的,也不管是資本主義或者是社會主義國家,全都一致加以譴責。聯合國安理會也空前一致地同意授權聯合國成員國出兵幫助科威特復國。當時中國在表決時沒有投反對票,大家知道中國一向是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從來不支持聯合國通過任何出兵的決議,對這種出兵決議一般情況下中國都是否決的,但是這次伊拉克的侵略行動實在是太出格、太明目張胆了。

1990年科威特被滅國以後緊接著在北京召開了亞運會,這也是中國第一次舉辦大型國際運動會。我記得當時的開幕式上出現了非常感人的一幕,當科威特的國旗舉起來,後面科威特的運動員走進運動場的時候,隊伍雖然很小,但是全體中國觀眾起立為科威特隊熱烈鼓掌。大家就是同情這個國家,雖然亡了國,但是還來參加運動會。在出兵幫助科威特復國這件事兒上,大家都非常踴躍。我還記得當時為了幫助科威特復國,軍費大家分擔,當時主要是哪幾個國家出的錢呢?首先是科威特跟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非常有錢,而沙烏地阿拉伯和科威特之間有漫長的邊境線,沙特也怕伊拉克再打它一下。由於沙特也沒什麼軍隊,所以它也很積極地參與這次行動,這兩個國家各出了三百六十億美金。

另外兩個出錢的國家是日本跟德國,我記得總共出了一百六十億美金。為什麼日本、德國出這麼多錢呢?因為日本、德國既是二戰戰敗國又是經濟發達國家,作為戰敗國,根據它們的憲法規定是不能派兵到國外去打仗的,但作為發達國家就可以多出點兒錢來盡到自己的責任。當時共有三十四個國家在一起,成立了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就這樣,四個國家,科威特、沙特各出了三百六十億美金,德國跟日本共出了一百六十億美金,加在一起有近千億美金,支持多國部隊幫助科威特復國。

我從小就是個大軍迷,當時正在上大學,我就跟同學打賭說:「這要是多國部隊發動進攻,一星期之內戰爭一定結束。」他們說:「為什麼?」我說:「你看,這伊拉克和伊朗不剛打完仗嗎,它連伊朗的民兵都打不過,根本組織不起來任何三個師以上的戰役,只會那種最古老、最笨的打仗方式。所以這仗根本就沒法打!」果不其然,最後第一次海灣戰爭幾乎就變成了美國的先進武器實驗場,多國部隊第一次在戰爭中大規模地使用各種各樣的制導武器,空中的、激光制導的、毫米波制導的等各種精確武器,動用了各種各樣的先進武器。最後地面部隊進攻的時候,包括了大量的阿拉伯軍隊,其實阿拉伯軍隊跟伊拉克人是同一個民族,但是你悍然吞併了我們的阿拉伯兄弟科威特,這種事兒在阿拉伯國家之間是不能容忍的。所以海灣國家都出了兵,而且武器還很先進,最後只打了近百小時,就把伊拉克軍隊全部包圍在科威特,準備全殲的時候,薩達姆投降了,所以這個仗只打了近百小時。我當時還說多了,一個星期,實際上只用了四天多一點兒。

希特勒帶領德國進入軍事獨裁時期

1934年的今天,德國總統興登堡去世,當時只是總理的希特勒,繼任成為元首兼總理,等於是獨裁者了,標誌著德國正式進入了軍事獨裁時期。和伊拉克一樣,德國當時處於更大的內憂外患之中。內憂是什麼呢?大家都知道1929

年全世界爆發了有史以來最大的經濟危機,不光是德國,美國股市也崩了盤,很多美國人都失業了,日本也是一樣。但是在危急的時刻,不同的國家做了不同的選擇,為轉移國內的困難和矛盾,日本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對外發動了侵略戰爭。而美國人民則選舉富蘭克林·羅斯福出任總統,走上了跟德國、日本完全不同的道路。美國依靠自己的體制,逐漸地改革,逐漸地實施各種新政,羅斯福向國會提出申請,大量建設公共工程,先讓人民有工作,這樣吸收了大量的失業人群,穩定了社會,穩定了經濟,然後逐漸帶領美國走出了經濟危機的泥潭。

德國跟美國一樣,也是有憲法的民主國家,德國當時的憲法稱為魏瑪憲法。

根據憲法,德國人選舉希特勒做總理,總統是興登堡,興登堡是一戰時期的老英雄,德國的老元帥。但是德國當時不但有經濟方面的內憂,還有外患。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以後,根據《凡爾賽條約》,德國要對法國進行各種賠款、割地,阿爾薩斯、洛林割給了法國,鐵路也被拆走了,最重要的萊茵區不許德國駐軍等,所以德國人還承受著戰敗後的民族屈辱,而美國人民沒有這樣的經歷。

希特勒在競選的時候告訴德國人,如果你們想廢除《凡爾賽條約》那些條款,那麼大家就選我吧!所以當時的美國只有內憂,德國是內憂加外患,最後德國民眾選擇了納粹黨,選擇了希特勒。這時候興登堡正好又去世了,沒人再能壓制住希特勒,最終導致德國走上了戰爭的不歸路。

當然,希特勒上台以後確實也進行了大規模的經濟建設。他修建了全世界第一條高速公路,也就是說高速公路是德國發明的,到今天為止修高速公路是最能吸收勞動力的,修建高速公路能解決大量人口的就業問題,所以德國當時為了振興經濟修了歐洲最好的高速公路。之後德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