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

《曉松說——歷史上的今天》來到了5月19日。「5·19」是全中國球迷永記在心的恥辱日。1946年的這一天,第一次四平戰役結束。2001年的這一天,喜劇大師梁左逝世。

中國足球「5·19之恥」

這個日子在很多「歷史上的今天」的版本里,被稱作「5·19慘案」。我覺得這個日子雖然確實是恥辱日,但畢竟還沒到國讎家恨的「慘案」地步。咱們就稱這個日子為「5·19之恥」吧。

只要是真正的足球迷,都會記得1985年5月19日這一天。當時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各方面都在發展,中國足球也是昂揚向上,大家當時情緒高漲,根本就沒想到中國會輸球。當年那支球隊應該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強的一支隊伍,集中了眾多的球星,古廣明、賈秀全、李華筠、柳海光……老一輩球迷都記憶猶新。那個時期也是遼寧足球、廣東足球最強的時候,當時的各種比賽經常是這兩個隊對決,國家隊主要由這兩個隊的隊員組成,南北風格正好能融合到一起,各個位置的球員配得非常齊。

當時不光我們的球隊很強大,而且世界盃預選賽抽的簽也特別好,好到什麼程度?我們是在北京工體主場,只要打平香港隊,就可以小組出線。而且那個時候如果出線,我們球隊的實力一點兒也不弱於日本和韓國,前途一片光明。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如果進入良性循環,一切就會越來越好,而如果進入了惡性循環,就會越來越差。中國足球後來就進入了惡性循環,士氣越來越低落,各方面也越來越腐敗。當時全國人民士氣高昂,工人體育場坐滿了觀眾,助威聲山呼海嘯,在打平就可以出線的情況下,中國隊居然以一比二輸給了香港隊。

那天我記得特清楚,北京大街上一個人都沒有,所有人都在家看電視。我當時是先在同學家和同學一起看球,看著看著,「咚」,中國隊被香港隊進了一個球。我當時就急了,我說:「不行不行,我得趕回家去,我要回家去看。」於是,我就從白石橋開始騎車回清華的家,拚命騎,當時滿大街一個人都沒有,人們都在家看球。騎到半路上我突然聽見全城爆發出歡呼,我說:「太好了!追平了就能出線了!」於是就拚命往家趕,結果剛一進家門就看到中國隊又被香港隊進了一個球。後來我說:「就是因為我,我如果當時不進門、不看,沒準兒就贏了或者是平了。」所以在那場慘痛的中國一比二輸給香港的球賽中,中國唯一進香港隊的那個球我沒看見,前後被香港隊進的那兩個球我全看見了。

當時球迷實在是太憤怒了,竟然開始在工體周圍砸車,圍住工體不讓國家隊走。當時的國家隊主教練曾雪麟一夜白頭。

中國足球從那一夜開始一蹶不振,到今天為止再也沒翻過身來,再也沒有進入我們期待的良性循環。後來不管是換哪兒的教練,世界盃預選賽中國隊就只有一次出了線,結果在世界盃上一個球沒進,就被人打回來了。之前在車上聽廣播,說中國隊當年世界排名是第一百零九位,亞洲排名也在十幾位。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而且號稱球迷最多的國家,在亞洲排到十幾位以後,真是不可想像。

第一次四平戰役結束

1946年的今天,第一次四平戰役結束。這次戰役是我軍在整個解放戰爭時期遭遇的最大的一次失利,損失慘重。這次戰役失敗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當時抗戰剛剛結束,國民黨覺得美國人肯定會把日本打敗,後來就一直保存實力準備打內戰,國民黨用全副美械裝備了數十個師。而我軍當時只能靠繳獲的偽軍和日軍的武器來打仗,完全靠自己在敵後的根據地一點一點發展,所以我軍當時的實力不管是從人數上還是質量上,以及武器等各方面都不如國民黨軍,這是一個大前提,也是當時我軍在四平戰役中失敗的最主要原因。第二個原因是當時東北剛由蘇聯紅軍解放,蘇聯紅軍在日本投降前不到一個星期才向日本宣戰,一百五十萬蘇聯紅軍進入東北,打敗了日本軍隊,日本關東軍投降,整個東北被蘇聯紅軍佔領。蘇聯共產黨和我們的共產黨是兄弟黨,就讓我黨趕緊派部隊過去,因為按照協議,蘇共打完仗以後要撤軍回國。當時離東北最近的是熱河軍區,熱河軍區並不是我軍最重要的根據地,熱河軍區領導人都是一些級別比較低的將領。由於時間緊急,他們率領熱河軍區的部隊到了東北,非常不成熟地向中央發電說,請主力部隊到東北時徒手前往即可,因為百萬關東軍的武器都留在了東北,主力部隊來了可以裝備日本關東軍的武器。當時關東軍應該是日本最精銳的部隊之一,裝備也非常精良。由於戰鬥經驗不足,留守中央的幾位領導人非常輕易地相信了熱河軍隊領導的報告,下令去東北的部隊全部徒手前往。當時我黨大的戰略是首先進入東北,從蘇聯紅軍手中把東北接收過來,因為東北背靠蘇聯這樣一個共產黨的國家,背靠社會主義國家朝鮮,可以有很大的進退餘地。

這十萬大軍中就包括山東的八路軍,山東當時是八路軍最強大的根據地之一,山東部隊最精銳的一師、二師通過海路、陸路全都去了東北,把武器全都留給了山東地方部隊,山東地方部隊拿了這些武器以後升級成野戰軍。當時新四軍奉調去東北的幾個師也都比較精銳,新四軍三師由黃克誠大將率領。黃克誠是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儒將,他當時就給中央發電報,說我不相信東北遍地都是關東軍的武器。於是黃克誠的部隊帶齊了全部武器裝備開赴東北,大概也只有黃克誠這支部隊是全副武裝。

第一次四平戰役的時候,雖然當時林彪號稱手下有十萬大軍,實際上真正能打仗的只有新四軍三師,加上山東的八路軍一師、二師是主力部隊。新四軍的一個師差不多相當於八路軍的一個軍,新四軍三師是當時最大的主力。而其他參戰的全都是一些地方部隊,以及當時臨時收編的偽軍,還有東北的各種鬍子,即土匪。當時東北遍地都是土匪,經常一路收編,就成了那種烏合之眾式的部隊。用這些臨時湊起來的部隊,再加上新四軍和八路軍的幾支精銳部隊,共產黨準備在四平跟國民黨決戰。

國民黨軍這邊做了決戰準備。他們把最精銳的部隊都調往東北,包括從印度打回中國的遠征軍(一般稱其為駐印軍),遠征軍的裝備比全副美械裝備的國民黨軍還要精銳得多。國民黨軍當時雖然換了全套的美式裝備,但穿的還是國民黨軍的軍裝,而遠征軍穿的全都是美式軍裝。遠征軍的每個連裝備六挺機槍、幾門迫擊炮,還有坦克營、炮兵營,每個師都有大炮,跟美軍裝備完全一樣,遠征軍當年在緬北戰場上打得日軍丟盔卸甲。遠征軍士兵全都是中學以上文化。當時中國軍隊中識字的人不多,絕大部分士兵都是文盲。但是由於遠征軍的需要,當時號稱「十萬青年十萬軍,一寸山河一寸血」,徵調了大量有中學文化的人補充到遠征軍,所以兵員素質也是最高的。遠征軍最重要的兩個軍是新一軍和新六軍,兩個軍的軍長都是海歸,這在國民黨軍中是極少見的。新一軍軍長孫立人清華大學畢業以後留學美國弗吉尼亞軍校,新六軍軍長廖耀湘黃埔軍校畢業以後留學法國聖西爾軍校,所以由這兩位海歸將領帶領的部隊是最精銳的。此外還有其他的美械軍,包括國民黨七十一軍等,這些都是國民黨中央軍嫡系部隊,在新一軍、新六軍的帶領下開始向四平發起進攻。

我們這邊各方面也都盡了最大努力,當時中央還提出了「把四平變成馬德里」的口號。馬德里是西班牙內戰期間,共和政府、社會主義者堅守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林彪作為當時我軍最能征善戰的將領之一到東北指揮四平決戰,一一五師的很多將領都跟著去了東北。當時從蘇聯收集的關東軍的武器都已經拉到了海拉爾,準備運回蘇聯當廢鐵鍊鋼。我們派出何長工去跟蘇聯談判,最後用東北的很多大豆換回了關東軍的一部分武器。我方的武器可謂五花八門,有繳獲的美式武器,有自製的土武器,也有日軍的武器。臨時組織起來的部隊互相也極不熟悉,有山東來的八路軍,有華中來的新四軍,還有華北方向來的各個部隊等。林彪之前因為負傷長期在蘇聯養傷,抗戰期間一直都不在戰場,所以他對手下這些部隊也不是很熟悉。在這種情況下,林彪率領的部隊還是和全副武裝的、剛經過抗戰歷練的國民黨遠征軍,進行了浴血奮戰。但臨時收編的烏合之眾在敵人衝上來以後發生了叛亂、逃跑等現象,最後靠八路軍和新四軍主力部隊奮勇抵抗,才撤出了四平,還算沒有全軍覆沒。

撤出四平以後,中央軍委吸取了四平決戰的教訓,從此不再跟國民黨軍進行面對面的依託陣地死守城市的決戰,採取了「讓開大路,佔領兩廂」的戰略,就是沿鐵路線的大城市都讓給你,把長春讓給你,四平讓給你,吉林讓給你,瀋陽讓給你,全都讓給你,但哈爾濱不能讓給你,因為哈爾濱已經背靠蘇聯。所以我軍從那兒之後,先後到農村去發展了北滿、南滿根據地,然後從根據地開始,進行機動靈活的運動戰,最終以蠶食的方式,今天消滅國民黨軍一個團,明天消滅一個師,才打到了最後的大決戰。所以四平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