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

《曉松說——歷史上的今天》來到了5月6日。1882年的今天,美國國會通過了排華法案。1840年的今天,世界上的第一批郵票——黑便士在英國誕生。1994年的今天,英法海底隧道通車。今天還是喬治·克魯尼的生日。

美國國會通過排華法案

1882年的今天,美國國會通過了排華法案。這是這個標榜自由、民主、平等的國家,在其兩百多年的歷史上,通過的唯一單獨針對某個種族的歧視性法案。美國從沒有通過有關黑人的全國性歧視法案,南北戰爭之前黑奴問題主要在南部各州,有些州到了20世紀60年代民權運動時期才取消對黑人的歧視,但都不是全國性的法案。一戰時期,美國對德裔移民也有過一些歧視,但是那是在美國跟德國打仗的時候發生的。二戰時期美國對日裔移民及其後代也有歧視,還有日裔被關進了集中營。最後美國做了道歉、賠償。而排華法案是美國歷史上僅有的一次全國性歧視,是美國的恥辱。

最開始美國西部人煙稀少,加利福尼亞州真正發展起來是因為1848年在舊金山發現了金礦。San Francisco(三藩市)被華人稱為「舊金山」。後來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又發現了金礦,所以墨爾本就被稱為「新金山」。舊金山發現了黃金之後,大量華人出於對黃金的狂熱到美國去淘金。

愛爾蘭人有詩云:「在美國西部的每一里鐵路下面,都埋葬著愛爾蘭人的冤魂。」其實當時在美國修鐵路這樣的艱苦勞動主要由貧困的愛爾蘭人和華人來做,以至於後來「苦力」已經和華人畫上了等號。英文「苦力」這個詞叫coolie,就是從中文來的;ty也是英文外來詞,是從日本來的,但它的意思是「大亨」「太君」。

當年華人艱苦地建設著美國,但美國人還是對華人有很多的不滿。華人確實有自己的問題,比如不太講衛生、比較愛鑽空子等等。還有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華人不愛帶家屬出去,華人的故鄉觀念特別濃厚,不管是下南洋、下西洋,都是男人一個人去奮鬥,很少帶著老婆、孩子。美國人覺得不帶家人就不是來美國紮根的,只是來淘金的。而且那麼多男性聚集在一起當苦力,性生活的問題怎麼解決呢?白人特別警惕不同的種族跟自己通婚,也歧視來到當地的中國妓女。總而言之,由於各種現實原因,再加上華人自己的一些小問題,美國國會通過了排華法案。

美國的歧視法案通常都由各州通過,因為每個州情況不一樣,比如這個州白人多,就歧視別的人種;有的州由各種族的人組成,就可能不存在種族歧視。由美國國會通過的全國性排華法案不但罕見,而且規定特別嚴格:只要是華人,不管是否擁有美國國籍,都一樣要受到審查,都一樣要被遣送,都一樣被禁止與白人通婚。這對華人是沉重的打擊。這個排華法案主要針對的是底層華人,不包括留學生。留學生學成之後一般會回去建設祖國,如果願意在美國留下來那一定是人才,就是另外一種人,不屬於被歧視的範疇。

一直到了1943年,這個排華法案才被廢除。中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做出了重大犧牲,由於中國成功拖住了百萬日軍,在太平洋戰爭期間給了美國、英國很大的支持。大家要團結起來共同建立反法西斯陣線,1943年,中、美、英三國在開羅召開會議。這一年,英、美將在中國的租界全部交還給中國,美國庚子賠款等各方面的不平等條約都廢除了,最後美國突然想起來還有一個歧視法案,於是在1943年,這個排華法案也被廢除了。

排華法案在1943年廢除了,加利福尼亞州禁止華人和白人通婚的法律直到1948年才被廢除。那是美國民權運動風起雲湧的時期,那是馬丁·路德·金帶領黑人爭取民權的時期,黑人要和白人一樣去坐公共汽車,要同校上學。正是在這樣的民權運動中,禁止華人和白人通婚的法案才被最終廢除。這個法案被廢除其實還不是因為加利福尼亞州議會有了覺悟。美國採用的英美法系屬於判例法,只要有一個判例在那兒,級別比你高,之後的案子就必須遵守這個判例。當時弗吉尼亞州有一個著名的判例,叫愛情(其實是那個原告叫Loving)對弗吉尼亞法案,一直上訴到聯邦最高法院。那個案件跟華人沒關係,是關於另外一個種族的。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最後判決:所有在美國禁止不同種族通婚的法令法案都是違憲的。正是在這個最高判決下,加利福尼亞州才最終廢除了華人不能跟白人結婚的法案,華人才可以合法地跟白人結婚。其實這之前華人和白人結婚的很多,光我認識的就有不少,但那都是留學生,上學期間大家相愛,帶回中國結的婚。

最開始華人都覺得自己將來是要回故鄉的,要葉落歸根。中華民族是個很隱忍的民族,不像有的民族愛鬧愛酗酒。華人在美國落地生根以後,也一直都懷著自己是客人的心態,告誡自己在人家地盤上別那麼囂張。墨西哥人覺得加利福尼亞州、新墨西哥州、得克薩斯州、亞利桑那州等本來就是我的土地,我願意多生就多生,誰也管不著,於是生一大堆孩子。而華人覺得自己要有做客之道,少生一點兒,客氣一點兒。戰後美國,華人和猶太人並列美國受教育程度最高,華人中受過本科以上高等教育的比例是美國平均水平的兩倍。華人犯罪率最低,出生率最低,受教育程度最高,最後靠著自己的努力慢慢地改變了在美國的形象。最後成為美國的model minority,就是榜樣少數民族。

直到2011年和2012年,美國參議院和眾議院才分別通過了對華人道歉的決議。此時美國政府里已經有三個華裔部長,還有華裔州長、參議員等。美國不但向日裔多次道歉,而且向每個日裔家庭賠償了兩萬五千美金。而對華人只是道了個歉,並沒有向華人賠償過一分錢。

美國現在已經變成:一個白人知識分子一定要有一個華人朋友,當然還得有一個黑人朋友和一個猶太人朋友,這樣才能表明自己是一個知識分子。底層的白人還是只跟白人在一起。華人在美國電影中的形象也已經從最開始的鬼鬼祟祟變成了現在很正面的形象。美國所謂的平等、自由都是通過每一個種族自己的奮鬥爭取來的,不是賞給大家的。黑人的平等和自由是黑人用鮮血鬥爭得來的,華人的平等和自由也是靠這麼多代華人在美國的奮鬥爭取來的。

英法海底隧道通車

1994年的今天,英法海底隧道通車。我對這件事情有興趣並不是因為這條隧道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隧道,它的紀錄可能很快就會被打破;也不是因為它的科技,因為當時已經是1994年,建這種長隧道已經不是大問題了。有意思的是英法這兩個民族。

說起近代史,英法老在一起:英法一塊兒打中國,英法一塊兒打德國,英法一塊兒被德國打,等等。其實兩國人民是極不對付的。英法從百年戰爭之前就積累了很多宿怨,一會兒英國的國王跑到法國那邊佔領了一塊土地,一會兒法國的國王又跑到英國這邊佔領了一塊土地。最重要的是這兩個民族的性格很不一樣,法國人性格浪漫,追求時尚、美食、愛情;而英國人吃也不在乎,穿也不在乎,但是特在乎面子,很愛擠對人。我個人不太喜歡和英國人聊天,英國人老覺得自己來自大英帝國多麼榮光。

法國人經常擠對英國人,說英國人不會幹這件事就像他們不會做飯一樣,或者說,英國人干這事的能力就跟他們的廚子一樣差。法國是全世界的美食中心,正餐起碼得有七道菜,我甚至吃過十三道菜的法餐。而英國人只會吃fish and chip(魚和薯條)。在倫敦街上每隔十五二十步就有一家店,賣的都是油炸的魚和薯條,極難吃,也極其不符合現代人的健康飲食標準。到蘇格蘭也沒什麼好吃的,就是把肥羊肉末和土豆泥弄成一個大丸子,油炸了吃。油炸實際上是最不會做飯的人才用的烹飪技術。法國人不但吃得精美,還穿得時尚,從路易十四時代開始就引領著歐洲的時尚。當時整個歐洲宮廷一直遠到俄羅斯宮廷都講法語,英文中大量的稍微高級一點兒的詞都來自法語。所以法國人覺得英國人沒文化,還老跟我平起平坐。

法國人極其不愛說英文,在法國如果你問人家會不會說英文,一般人都不搭理你。最近幾年,巴黎年輕人因為受美國文化影響,稍微改善一些,但是南部、西部這些地方,法國人還是覺得你不會說法文,你這麼土,我憑什麼要跟你說英文?我教大家一招,咱們中國人到了法國,你就問他:「你會不會說中文?」嗯?他一想,中文,我好像不會,他會跟你說:「實在不好意思,我不會說中文,但是我會說英文。」於是他就可以跟你說英文了。

英國不光討厭法國,還討厭整個歐洲大陸所有的東西,看不起美國,看不起全世界,就覺得自己特好,雖然自己窮得已經天天拿一張報紙吃點兒炸魚薯條,那麼大一胖子鑽進那麼小一汽車開。英法兩國還有交通規則、度量衡等許多不同,比如法國靠右行,英國靠左行;法國用公里,英國用英里;法國用公斤,英國用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