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松說——歷史上的今天》來到了4月28日。今天是我的母校以及我們全家的母校——清華大學的校慶,生日快樂!在1928年的這一天,朱毛紅軍在井岡山會師。2003年,iTunes上線,我們要慶祝數字音樂正式上線十周年。
清華大學校慶日
首先恭祝我們全家人的母校——清華大學生日快樂!清華大學是用美國退還的庚子賠款創辦的,所以遵循了美式傳統節日的設置方法。美式傳統就是節日一般都不是固定的日子,比如說某月的第一個星期二、某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等,連總統投票日都是這樣,省得去調整工作日。咱們的黃金周就總得調來調去,大家都暈頭轉向,各種失調。
清華校慶日就是4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所以並沒有固定的日期,有時候是4月30日,有時候是4月28日。2013年的校慶日是4月28日,是我們這一屆1988級畢業二十周年。那個時候清華是五年制,所以我們那一屆1993年畢業。我爸媽上清華的時候,清華是六年本科,還不是雙學士。到我上學的時候是五年本科,到後來又過了十多年才轉成四年本科。
2013年是我們畢業二十周年,我也很榮幸地被選為1988級的同學會會長,這讓我很慚愧,因為自己總是忙來忙去,也沒有投入太多精力到同學會的準備工作中。我們的聚會前些天在北京一個著名的山莊里舉辦。1988級同學大概精英比較多,讓我很震撼的是,我們居然搞了四輛專列動車,從京滬線、京廣線、京哈線等沿途接了兩千多同學,最後大家齊聚北京。在這個盛大的聯歡晚會上發生了非常感人的一幕,叫作「二十年後的表白」,很多男生向當年愛慕的女生進行了遲來的動人表白,當然也有男生對男生進行了動人的表白,也有女生對男生進行了動人的表白。年輕的時候那都是衝動,二十年後再表白才是真的表白。
其實學校就是這樣,讀書的時候,你並沒有覺得這個學校有多麼美好,但是你來到社會上,尤其到了四十歲,你才慢慢覺得學校帶給你的東西真的很多。從最實用主義的角度來講,走到哪兒都有清華同學;從精神角度講,一所學校,尤其是歷史悠久的學校都有強大的氣場。同樣性格的人,一個上了清華,一個上了北大,這兩個人畢業以後出來的氣質就完全不一樣。北大出來的意氣風發,憤世嫉俗。而清華出來的就特別務實,厚德載物。我們的校訓就叫「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在新時代里,被我篡改成了「厚德載物、勤勞致富」。清華是一所非常典型的按照美式風格建的學校,採用的是美式教育,美式教育強調的是實用主義,所以清華的學生很多出來當工程師。而北大秉承中國文人士大夫傳統,以天下為己任。
清華在民國時期不是今天這樣的一所工科大學,而是一所綜合大學,是當時用庚子賠款建立的。1900年我們打了大敗仗,向各國賠了四億五千萬兩白銀,是全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賠款之一。雖然我們當時向八國賠款,但是最終一直要了這筆賠款的只有日本。俄國因為革命了,雖然領土沒有還給我們,但是賠款就不要了;德國和奧匈帝國「一戰」戰敗,也沒有權利再要賠款;英、美說這個賠款不能不給我,但是錢拿來以後我也不自己用,就用來培養中國送去英、美的留學生,所以當時就叫庚款留學生。英國直接用這筆錢當基金,中國選派庚款留學生去英國留學。我外公當年就是考取了1937年的庚款留學生,去英國留學。美國也有庚款留學,而且還專門在北京建了清華留美預備班。一開始不是大學,就是為了先學好英文再送到美國去,梁思成、吳宓等當年都在這裡讀過書。
大家如果有機會去美國一所著名的公立大學叫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UIUC),就會發現清華大學和UIUC的校園完全一樣。UIUC是美國最好的幾所公立大學之一。當時建清華的時候,請的建築師是UIUC畢業的,就把UIUC校園圖紙給搬過來照樣建了一個,包括圓頂的禮堂和包圍大草坪的建築群。
清華大學在歷任校長的辛勤澆灌下不斷地成長。清華最重要的、在任時間最長的校長是梅貽琦校長。最初清華只是一個留美預備學堂,跟當時的北京大學、燕京大學不能相比。在梅校長手裡,清華從這樣一所預科學校,後來成長為能和北大、燕大比肩的當時最好的大學。梅校長在清華歷史中永遠被所有清華學子所敬重。
最後梅校長到了台灣,在台灣的新竹又重新建起一所「清華大學」,於是海峽兩岸都有清華大學。北大校長傅斯年傅先生到台灣以後也重建了北京大學,但在台灣就不能叫「北京大學」,所以就叫「台灣大學」,也就是台大。由於台大和北大的名字不一樣,所以就不能說有兩個北大,但清華有兩個。美國加州清華校友會差不多有一萬三千名校友,絕大部分集中在矽谷,有一萬多人,而我所在的洛杉磯才有四百多人。我很高興地說,加州的清華校友會不分台灣新竹清華和北京清華,雖然兩岸還沒有統一,但是我們在美國的清華校友會已經統一成一個了。北京清華和台灣清華的畢業生輪流做會長,大家一起交會費,一起募捐,一起做各種事情。我覺得這樣很好,因為一個學校的傳統可以讓同學們血濃於水,不管政治上怎麼樣,這是沒辦法分開的。
我和清華的老學長楊振寧先生還曾一起為在加州矽谷的清華北美基金會募捐。當時設了一個晚宴,楊振寧學長演講,我彈琴唱歌。在美國募捐主要就是買桌吃飯,矽谷有很多大公司,各大公司感謝清華培養的畢業生給公司做出了貢獻,所以最後募捐的錢都是由各大公司出的,可見清華在矽谷的強大影響力。這一桌是Google的,那一桌是Cisco的,再一桌是Yahoo……當晚就募集了兩百多萬美元。曾有統計,在矽谷的高科技人才中,第一來源是斯坦福大學,第二來源就是清華大學。當然很多人會說國家培養了你們,然後你們去辛勤建設美國。但是我想說,每一個人都有用腳投票選擇自己生活和工作地方的權利,這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第一權利。
民國時期,清華是一所綜合性大學,而且有超強的國學研究院。當時清華國學研究院的主任是吳宓,國學院教授中有著名的四大導師:王國維大師、陳寅恪大師、趙元任大師、梁啟超大師。新中國成立後大家各自飄零,趙先生去了美國;主任吳宓後來也鬱郁不得志,清華大學的四大導師都是他請來的,他最後被貶到四川一所很小的師範學院去做老師,知識分子在歷史洪流面前確實無力。1949年,清華分成了北京和台北兩個,之前清華大學一直由美國出資。1949年以後,北京的清華大學由中國政府出資,美國的錢後來就給了台灣的新竹清華大學。
最初清華建立的時候在全國各省的招生比例是美國人定的,美國人說我最公平,按庚子賠款的分攤比例。當年的庚子賠款哪個省負擔得多,哪個省招生就多,哪個省分攤的少,哪個省就招的少。當時聽起來確實很公平,因為就是用這些錢辦的這所留美預備學堂,所以就按這個比例來招留美預備生。清華後來變成了國立大學,按說招生方式應該有所改變,國有大學是靠全國人民納稅來支持的。
但是每次提出清華招生方案改革都會遭遇阻力。名校招生實際上會對某個年輕人的一生造成重大影響,沒上名校的可能將來就會有完全不同的人生。所以不管招生方案怎麼定,都會有來自各方面的強大阻力。如果按各省人口比例來定,那人口少的省市就不幹了,比如上海人口比一個省少,但是考生素質高。也不能全部按分數來定,全部按分數就變成了科舉。科舉當年也被迫分成南北榜,因為全部按分數來定,狀元、榜眼、探花就全部是江浙考生。因此雖然有一些微小調整,但清華大學直到今天在全國的招生大格局還是依照庚子賠款的分攤比例。中國因為情況複雜,最後北京很多大學都參考了清華大學的全國招生比例。當然這個方式今天也被很多人詬病。美國大學招生很容易,私立大學想怎麼招就怎麼招;州立大學當然傾向招本州學生,外州學生就得交更多的錢。但美國除了西點軍校幾乎沒有國立大學,不像歐洲大陸的都是國立大學,全免費。
1952年的時候,我們全面倒向蘇聯,所有體制都向蘇聯學習。蘇聯大學體制分成工科大學、理科大學、文科大學,沒有什麼綜合大學。當時我們就把清華大學的八個系全部拿出去和北大等大學對應的系合併組建了八大學院,兩個外語系合併成外語學院,兩個航空系合併成航空學院,兩個冶金系合併成冶金學院……總而言之,清華的整個文科都分出去了,清華後來就從一所綜合大學變成了一所工科大學,變成了一所女生很少的大學,變成了一所我上大學時很痛苦的大學。我上大學時,28個宿舍樓只有兩個半女生樓,15個食堂只有一個半女生食堂。經過多年的歷史變遷,今天清華大學又開始回歸綜合大學的行列,現在又有了新聞傳播學院、人文學院、法學院等。但是因為現在剛剛開始辦,和當年四大導師執教時期的文學院、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