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

《曉松說——歷史上的今天》來到了4月23日。1928年的今天,秀蘭·鄧波兒出生。1949年的這一天,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1200年的今天,大思想家朱熹去世。再有就是今天是世界閱讀日,跟大家分享一下閱讀的經驗。

秀蘭·鄧波兒的智慧

秀蘭·鄧波兒在我們心裡永遠是個頭髮卷卷、非常可愛的小孩。她出演電影時正值戰爭年代,那些電影撫慰了無數受到創傷的心靈。

秀蘭·鄧波兒是天才童星,演、歌、舞都很出色。童星都年少成名,大部分覺得成年後可以繼續吃這碗飯,也不會幹別的了,但秀蘭·鄧波兒不同。作為風靡世界的童星,繼續演下去其實並沒有問題,但是她走上了重大轉型的道路,選擇讀書,最後成為一名非常優秀的外交官——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團成員、駐迦納大使、駐捷克斯洛伐克大使。大使是最高級別的外交官,說明秀蘭·鄧波兒是個一生都很有智慧的人。美國還有一些星途走得比較好的童星,比如童年時演過《這個殺手不太冷》的娜塔麗·波特曼,長大以後被哈佛大學心理學系錄取,還成為了奧斯卡影后。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也是童星出身,成年以後成功轉型為一名優秀的演技派明星,與許多大導演合作,後來成了馬丁·斯科塞斯的御用男主角,出演很多重量級電影。

總的來說,童星的個人命運往往並不是非常幸運。我們國家也有很多童星,長大後雖然還堅持在這個行業里,但是轉型成功的例子鳳毛麟角。大部分童星最後都默默無聞,還有人走上了吸毒的道路,有的成了那種天天曝緋聞的明星。少年成名萬眾矚目,很容易就掙了一堆錢,自己定位出現問題,就開始叛逆。

我做評委的時候,經常看到大量父母懷著極高的熱情讓自己的孩子唱歌、跳舞,加入娛樂圈。其實家長們應該仔細研究一下,到底有多少童星最後擁有幸福的人生。為人父母首先應該想讓孩子一生都幸福,而不是想讓孩子出多大名、掙多少錢,最後婚姻可能不幸福,事業也可能不順利。當童星時萬人矚目,但長大後可能演配角,越來越沒有曝光率,最後走不上紅地毯,那種失落感對於一個人的成長過程有毀滅性的影響。所以我經常跟那些拼了命把孩子往這行里送的父母說:這個行業在全世界都是最殘酷、競爭最激烈的,有時候吃人不吐骨頭。所以你們一定要想清楚,到底要讓孩子有一個怎樣的人生。秀蘭·鄧波兒是最好的榜樣,希望真的成了童星的人向她學習。

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1949年的這一天,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那時南京已不是國民黨政府的首都。在我軍發起渡江戰役之前,國民黨知道大勢已去,把首都遷到了廣州。當時南京城裡的很多大使館也都跟著遷走了,但美國大使館留下了。

衝進南京總統府把紅旗升起來的部隊是三十五軍,當時屬於三野,實際上是短短几個月前濟南戰役時才起義的一支國民黨部隊。這支起義部隊的軍長叫吳化文,後來他還是第三十五軍的軍長。吳化文在歷史上是一個比較負面的人物。最開始他屬於西北軍,後來背叛西北軍投靠蔣介石。抗戰期間背叛中華民族,成為偽軍。抗戰結束後又被收編成國民黨軍,但當時是極不受重視的雜牌軍,所以在濟南戰役的時候,他又開始動搖,最後終於做出明智選擇,投向人民的懷抱。

當時我們對起義部隊的待遇是官還是官、兵還是兵,建制還是原來的建制,只是番號改一下,吳化文帶領的國民黨起義部隊就改成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十五軍。最後就是這支部隊第一個衝進南京的總統府。由此也可以看出,當時我軍很公平。正常情況下,按說這樣的榮譽無論如何也要給一支經歷過長征、經歷過抗戰、經歷過各種艱苦戰鬥的老紅軍部隊,但最後就是誰先打到誰先來。當時南京幾乎沒怎麼打,就是看誰跑得快,結果是第三十五軍升起了這面紅旗,解放了南京。

嚴蕊和朱熹

1200年的這一天,大思想家朱熹去世。我個人不太喜歡朱熹,其實倒不是因為「存天理,滅人慾」,那也不是朱熹提出的,那是從西漢開始長期束縛中華民族的禮教,朱熹只是這個體系中的一位。我作為一個自由主義者,當然非常排斥這套封建禮教的體系。

我不喜歡朱熹,主要是因為《卜運算元》,這首詞能排到寫得最好的宋詞前十名。「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這是名妓嚴蕊寫的。當時朱熹搞文字獄,排斥政敵,把政敵的情人嚴蕊也一起抓起來下了獄。而且嚴蕊在獄中備受折磨,直到朱熹離任。朱熹的繼任者是岳飛的兒子,清查前任是否有冤案,於是提審嚴蕊說:「你自己給自己來辯護,如果我覺得行,今天就放了你。」嚴蕊當庭寫了這首詞,而不是坐在家裡殫精竭慮寫出來的。這首詞確實很傷感。我是文藝青年,再加上本來就同情女性,所以對朱熹始終沒有好感。

世界閱讀日

今天是世界閱讀日。據最近一次調查,猶太人一年要讀60多本書,日本人一年要讀40多本書。我們中國人 2005年人均讀4.5本書,2008年人均讀4.72本書,2009年人均讀3.88本書,2010年人均讀4.25本書,2011年人均讀4.35本書。差距還是很明顯的。

但這個統計有一個很狡猾的地方,統計的不是美國人而是猶太人。全世界只有一千多萬猶太人,一半以上在美國,還有許多在以色列。美國的六百多萬猶太人實際上就是美國的精英,有高等學歷的猶太人比例超過美國普通人群的一倍以上。據我在美國生活這些年的感受,美國人也不是很愛讀書。聊天主要話題是體育,美國人很愛看球,然後偶爾聊聊娛樂,基本上就這兩大愛好。印象中大家唯一能一起聊的一本書就是《哈利·波特》。但美國是一個尚武民族,是橫槍躍馬的歐洲移民後代。我們不去跟美國人比,而應該跟我們自己比。

歐洲很多國家,軍人、騎士地位很高,日本也是武士排在最前面。而我們是「士農工商」,讀書人排在第一,兵已經不知排哪兒去了,我們「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是讀書立國的民族。今天人均一年讀四本書,好還是不好呢?這個由大家自己去想。我並不認為讀書多就一定好,過去大家從小就讀「三百千」、「四書五經」,也沒有讓這個國家繁榮富強起來。而美國大家聊著體育,卻成了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所以到底要不要讀書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

尤其是到了21世紀的今天,到底有多少值得讀的書呢?過去的社會保持千年不變,書可以當鏡子,歷史可以當鏡子,你可以校正自己,可以從書中學到很多東西。而十年前寫的書,今天是不是就已經落伍了呢?去年寫的書,雖然沒有落伍,但是不是已經沉澱好了呢?什麼樣的書既沉澱好了,又沒有落伍,而且對你有指導意義呢?其實這個時代,行萬里路比讀萬卷書更重要,自己出去看這個世界,可能比讀別人替你想好的事情要更好。但就算行了萬里路,書還是要讀的,因為一個人的一生絕不可能窮盡人類的智慧。

但是讀微博算不算讀書呢?我自己算過一筆賬,一年讀了四十萬字的微博。四十萬字大概是兩本書。今天出版的書差不多是二十萬字一本,比這個再多就沒人看了,今天很少出三十萬字以上的書。四十萬字的微博給你的思想、精神、閱歷帶來的啟迪,和兩本二十萬字的書比起來孰多孰少?可以說是見仁見智。並不是說看微博一定是浪費時間,四十萬字的微博,如果有很多東西沉澱在你的心裡,比讀兩本二十萬字的爛書,要有意義很多。

我成長的年代沒有微博,也沒有電視,收音機里天天播的就是《岳飛傳》,也沒有其他的娛樂方式,大家當然是讀書長大的。當時我家裡有好多書,連走廊里都擺滿了書。我們家書櫃下面都是卡片櫃,上面是書,到處都堆滿了卡片。因為那個時候沒有谷歌搜索,看書得把筆記記在卡片上,這句話在哪本書第幾頁,等等。

但是不能因為我們那一代人是讀書長大的,就要求所有人讀書,不能說讀書長大的一代人就比看電視長大的一代人要好,只能說我自己對書有感情,我自己願意讀書願意寫作,也願意以後去教書。但我不是青年導師,也不是「心靈雞湯」,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的成長道路。上網也好,看電視也好,都是閱讀,即使一本書都不讀,只要你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只要你拿腿去走,在網上有篩選信息的能力,一樣能成長。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