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

《曉松說——歷史上的今天》來到了4月5日。1975年的這一天,蔣介石逝世。1964年的這一天,美軍的優秀統帥、五星上將麥克阿瑟逝世。1994年的這一天,著名的NIRVANA樂隊

蔣介石去世

有關蔣介石這個人,不同的歷史階段會有不同的「蓋棺定論」。但蔣介石真正的棺至今還沒有蓋上,因為他的靈柩現在還停在慈湖,他遺囑中說一定要葬回故里——浙江奉化老家,蔣經國也是一樣,所以兩蔣的靈柩都一直停在那裡,沒有下葬。我相信,終有一天兩蔣的靈柩會回到故里,畢竟都是中國人嘛。

我曾經多次到斯坦福大學的胡佛研究所看蔣的日記。我以為美國人沒聽說過蔣中正(蔣介石名中正,字介石),到了胡佛研究所我說要看蔣中正的日記,還跟人解釋蔣中正是幹嗎的。我正說著,圖書管理員說:「你不用說了,他的日記就在我手邊。」借他日記看的人太多,所以日記就一直放在借書台的旁邊。借書台那兒一共也沒放幾本書,可見到胡佛研究所去看蔣介石日記的人有多少。由於每次只能借一年的日記,我分了很多次去看,先看了我最關心的「西安事變」。

傳說蔣介石數十年都用一種特別的小楷正體,一絲不苟地寫日記。我看了以後發現他的日記有時候寫得挺工整,有的時候就寫得亂七八糟,西安事變的時候寫得尤其亂:一會兒這兒寫一塊兒,一會兒跑那兒去寫「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蔣介石是王陽明和曾國藩的信徒,他覺得在這樣重要的歷史時刻就應該留下一些光榮的遺言,可是他的文筆又不夠好,吟不出那種詩來,於是只好把記憶中的那些詩在各種縫裡寫一寫。

1975年的這一天,蔣介石去世了。他的去世象徵著一個長長的時代結束了,台灣從此進入一個解凍的、民主的、向現代化快速邁進的時期,他的功過自有後人評說。

老兵不死——麥克阿瑟

麥克阿瑟將軍長得很帥,永遠拿一個玉米煙斗,還捧紅了一個牌子叫Ray-Ban(雷朋),因為他一直戴Ray-Ban的大蛤蟆鏡。

西點軍校歷史上最有名的校長有兩個,一個是羅伯特·李將軍,南北戰爭時期的南軍統帥,再有一個就是麥克阿瑟將軍。麥克阿瑟那一屆也是西點軍校畢業生中最優秀的一屆,一大半的人都當了將軍,他自己算是最著名的。二戰時期是麥克阿瑟將軍人生中最輝煌的階段。開始,他參與了美國在菲律賓戰場的戰鬥,但是打敗了,撤退的時候,他說了一句著名的話:「我還會回來的。」這句話後來被各種美國動作片當成了結尾,最後他確實回來了。

本來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尼米茲指揮的太平洋戰場,是直接從太平洋中路攻向日本,最多也就打打台灣、沖繩,包圍日本就可以了。但是麥克阿瑟說一定要回到菲律賓,他個人一直有崇高的威望,由於他是西點軍校校長,能凌駕於當時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之上,他個人的要求最終導致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調整了整個戰略意圖。從戰略上講,當時美國沒有必要打菲律賓,因為日本海軍已經打沒了,菲律賓雖然有幾十萬日軍,但可以把這些日軍直接隔斷在南洋,等到日本宣布投降就完了。美軍為了麥克阿瑟將軍的堅定信念——「我會回來的」,於是花了巨大的力量去打菲律賓,爆發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海戰——萊特灣海戰,就是在菲律賓的萊特灣進行的美日最後的海軍主力決戰。美軍最後打敗了呂宋島上的日本「馬來之虎」山下奉文的主力部隊,對於美國,這是場沒有必要的大勝仗。麥克阿瑟有一張最著名的照片,就是他陪著菲律賓總統從一個登陸艇上下來,趟著水,拿著煙斗,戴著墨鏡,說:「我回來了。」

麥克阿瑟將軍指揮的更著名的戰役是在朝鮮戰爭期間,當時他是遠東地區的美軍統帥,這之前他的作用一直是正面的。因為他作為佔領軍最高司令官,是佔領日本的美軍統帥,也是當時日本實際上的最高領導人,不管是日本天皇還是日本首相,什麼事都要向他請示。由他主持制定了日本戰後的和平憲法,雖然日本戰後的整個格局還是由美國政府來最後決定,但是他個人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朝鮮戰爭中,我們先不說誰對誰錯,麥克阿瑟將軍作為軍人,打了他人生最後一場漂亮仗。當時朝鮮進攻南朝鮮打得非常猛烈,已經打到釜山,整個南朝鮮軍隊只剩釜山一小塊兒,剩下的全都被朝鮮軍隊佔領了。麥克阿瑟將軍指揮聯軍在仁川打,遠遠地在朝鮮戰線後面登陸,一舉包圍了在南朝鮮的整個朝鮮軍隊,幾乎全殲朝鮮軍隊。

麥克阿瑟將軍除了在菲律賓敗給日軍以外,在朝鮮戰場上也曾被美國政府當頭棒喝,後來爆發了美國歷史上很少見的軍人和政府之間的衝突。因為美國從建國開始,軍隊就是屬於國家的,軍隊要永遠忠於政府,沒有任何軍隊參與政治的可能性,美國的整個法律、憲法體制都是這麼規定的,所以歷史上美軍將領從來都是堅決執行政府命令。只有麥克阿瑟將軍由於「二戰」之後自己的崇高威望,導致有些膨脹,然後堅定地要求打。他甚至要用原子彈轟炸中國東北,幸虧美國政府還是理智的,沒有同意麥克阿瑟這個瘋狂的想法。麥克阿瑟作為軍人也沒有什麼政治頭腦,他只知道不能打敗仗。由於他堅決不執行政府的命令,堅決要打,最後美國總統杜魯門把他撤職了。在美軍歷史上,臨陣換將是非常罕見的。有這樣崇高威望的統帥會被臨陣撤職,也說明美國政府堅定的指揮軍隊的決心。即使你再有威望,一旦你不執行政府的命令,也要立即撤職,這是美國立國的基礎。美國到今天為止,也從來沒有出現過軍人獨裁,或者說軍閥尾大不掉、權勢熏天的情況。

「二戰」時期在美國人民心目中有崇高威望的五星上將最後被總統從朝鮮戰場上臨陣撤職,換成另外一位將領李奇微來接替麥克阿瑟的職務。但是這樣一個臨陣被撤職的統帥回到美國的時候,美國人民夾道歡迎他,因為他長得帥,又是「二戰」英雄。「二戰」結束時,日本向全體盟國投降,1945年9月2日,在密蘇里號軍艦上籤署日本投降書,就是由麥克阿瑟代表全體盟國簽的字。簽字這個過程體現了不同民族的想法。當時麥克阿瑟一共用了五支筆來簽字。他先用第一支筆簽了字,然後把它送給了溫萊特中將。在菲律賓戰爭時,溫萊特中將在麥克阿瑟撤退以後曾代替他指揮美軍。後來溫萊特中將在沒有援軍、彈盡糧絕的情況下,率領在菲律賓的美軍向日軍投降,在日軍的戰俘營里待了三年多。一個美軍將領向日軍投降,在東方民族裡這是不能容忍的,但是在西方民族裡認為這不是恥辱,是光榮,是民族英雄。所以麥克阿瑟簽下日本投降書用的第一支筆,就送給了曾經向日軍投降、在戰俘營里關了三年多的溫萊特中將,以表達他對溫萊特中將的謝意。第二支筆送給英軍統帥,在美國人心目中,美英一直是並肩戰鬥的戰友,「二戰」也是美英一起打,其實當時在簽字現場的還有蘇聯代表以及我國代表徐永昌,但是麥克阿瑟只把筆送給了英軍的統帥。第三支筆送給自己的太太,這是西方人的傳統,他們非常重視夫妻關係。第四支筆送給母校西點軍校,因為西點軍校不但是麥克阿瑟的母校,他自己還曾經做過西點軍校校長。最後一支筆送給美國國家檔案館,現在大家去參觀的話,還可以看到那支筆。

麥克阿瑟和杜魯門在一起照相時,全美國人民都覺得麥克阿瑟又高又帥,而杜魯門就是一個南部來的土裡土氣的小老頭。當時麥克阿瑟回到美國後,不但受到美國人民的熱情歡迎,還到國會去演講,國會議員全體起立,長時間地向他鼓掌致敬。這位美國的優秀統帥,曾在美國國會做了一段著名的演講,這段演講的最後一句話至今依然令各國軍人每次講起都熱淚盈眶:「老兵不死,只是慢慢消失。」這句話後來成了世界各國軍人一句重要的共同的名言。

科特·柯本去世

1994年的今天,涅槃(NIRVANA)樂隊的主唱科特·柯本去世。 西雅圖常年陰雨連綿,於是誕生了大量的Alternative(另類搖滾樂流派)的優秀樂隊,涅槃樂隊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當時橫掃美國。現在在美國的電視節目里,還能經常看到涅槃樂隊在林肯公園裡的那場演唱會,至今仍被奉為經典。

那個流派信奉的教條是:我們是獨立的小眾的,我們是不媚俗的一種音樂。但之後科特·柯本非常痛苦地變成了一個大眾歌手,再加上各種個人原因, 最後飲彈自盡。他本人在美國人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高,我最近跟人聊天的時候還聊起他,一桌子美國人都還記得他是哪年去世的。還算了算說,哦,時間過得真快,他已經去世這麼多年了。涅槃樂隊和科特·柯本都是美國搖滾樂歷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五虎上將宋哲元

以馮玉祥為代表的西北軍是民國最大的軍閥派系之一。西北軍當時有「五虎上將,十三太保」,「五虎上將」是指宋哲元、鹿鍾麟等人,「十三太保」是指韓復榘、孫良誠、吉鴻昌等人。西北軍作為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