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

《曉松說——歷史上的今天》來到了3月22日。1914年上海圖畫美術院開始使用人體模特,開風氣之先。1832年的今天,德國著名大詩人歌德逝世。1948年的今天,我最喜歡的音樂劇作曲家、劇作者韋伯出生。

顛覆傳統的裸體模特

1914年,繪畫大師劉海粟先生創辦的上海圖畫美術院開始使用人體模特教學。劉海粟先生是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奠基者,在那麼多封建禮教束縛下的1914年,中國還有很多女性在裹小腳,腳都不能露出來,那時開始使用裸體模特教學,雖然1914年使用的是男模,那也真是開風氣之先,是非常值得紀念的一天。到了1920年開始出現女性裸體模特。1914年,「五四運動」還沒有發生,文學及其他各方面的革命還沒有開始,美術界率先開始了革命。使用人體模特教學這件事,革命性地顛覆了中國美術教育的固有傳統,更有意思的是,人體模特的使用,始終伴隨著中國近現代的歷史和思想解放的進程,呈現出起起落落的一條線。

1914年我國開始使用男性人體模特。1926年,五省聯軍司令孫傳芳覺得用人體模特有傷風化,那時候上海圖畫美術院改名叫上海美術專門學校,孫傳芳居然派兵衝進美專,砸了畫室,可謂是「秀才遇著兵,有理說不清」,這是一件在文化史上非常羞恥的事情。上海還不是特別保守的地方。在上海這種國際觀瞻的大城市,在中國已經用了十二年人體模特的情況下,還被愚昧的軍閥政府砸了畫室。接下來,到了國民政府時期,提倡新生活運動,和西方越來越接軌,繼續使用人體模特都沒問題了。可是到了新中國成立以後,又開始有問題了,大家老覺得人體模特、裸體模特好像跟性有什麼關係,好像性又跟道德有什麼衝突,其實這一連串的聯繫我覺得都不對。首先,人體跟性沒有什麼特別大的關係。在西方,尤其是在義大利、希臘等國家,滿街都是各種不同時期的裸體雕塑。大家沒覺得有問題,也沒有人想到性,我覺得很美。當然啦,人家的民族就有那種比較自然的傳統,有對人的身體本身美的崇尚。到南歐去,到希臘去,太陽一出來,好多人脫光了,裸體躺在草地上曬太陽,他們有這個文化傳統,在海灘上尤其普遍。我必須要說,人家男男女女的裸體確實很美,長得跟雕像似的人很多。他們不覺得這事跟性有什麼關係,覺得這是一種美,即使跟性有關係,性本身也不是什麼醜惡的東西,也不是什麼罪惡的東西。我們的民族傳統經常覺得性是不好的,魯迅先生曾用這樣一句話形容國人:「一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體,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雜交,立刻想到私生子。」其實開放了,反而不會有這麼多亂七八糟的想法。

新中國成立以後,有些人又覺得這件事有問題,文化部也覺得不好,不許再用人體模特,然後就有學者抗議。還好,最後報告給了毛澤東同志,毛主席竟然親自關懷人體模特的事情,還親自做了批示。這個批示很開明,毛主席本人是個知識分子,對西方的文化比較了解,而且還一直請英文老師教他英文,學習西方文化。毛主席批示說,畫人體模特是繪畫、雕塑必不可少的基本功,為了藝術的發展,我們做一些小小的「犧牲」。為什麼叫小小的「犧牲」?我不知道。反正毛主席批示要大家做一些「犧牲」,於是我們的美院就開始繼續使用人體模特。今天大家應該覺得人體模特太正常了,因為整個社會非常穩定非常現代化,一個國家的進步和成長,經過了起起落落、反反覆復,從這點兒小事上就能看出來。

《浮士德》與世界上最難的工作之一

1832年,德國大詩人歌德逝世。說到歌德,我覺得很慚愧,作為一個讀書人,從小到大讀過那麼多書,從小家裡就有《浮士德》這本書,但我從來沒讀完過。當然,這肯定不是歌德的問題,歌德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作家,能夠流傳千古,一定是他的作品好。我看不下去第一是因為我自己沒文化,第二我覺得翻譯可能有問題。最容易翻譯的是電視劇台詞,因為這個離生活很近,再難一點兒的是文學作品,最難的就是詩,別說德文翻譯成中文,就是翻譯成英文也很難翻譯好。翻譯的原則是「信達雅」,就是你得翻譯得對,還得翻譯得通暢、漂亮,所以翻譯人員需要很高的文學素養。拜倫、雪萊的詩,翻譯最好的是民國的一個大居士叫蘇曼殊,一代大才子,年紀輕輕就去世了。他的閱歷很豐富,在英國、南洋都生活過,他翻譯的一些詩都非常漂亮,而且還是翻譯成中國的韻文,駢四儷六,而不是現代詩。他在國外生活很多年,對背景很了解,再加上他國文的基礎非常好,所以我覺得蘇曼殊翻譯得很有意思。朱生豪先生翻譯的莎士比亞那一版也不錯,也是翻譯成韻文, 「給我引道到芬芳的花叢;相思在花蔭下格外情濃」,翻譯得非常浪漫。翻譯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工作,是世界上最難的工作之一。

現代音樂劇巨匠——安德魯·韋伯

韋伯是我最崇拜的現代音樂家之一 ,因為他,我個人對流行音樂非常敬仰。古典音樂永遠是那幾個作曲家,今天古典音樂一演奏還是莫扎特、巴赫、貝多芬,後來很少出現那麼優秀的作品。但是流行音樂家會創作出很多經典,韋伯創作的音樂劇經典迄今無人超越,不但音樂劇整體來說非常好聽,而且還漂亮,他的每個音樂劇都流傳非常廣,有非常好聽的歌,比如《貓》裡面大家都知道的那首《回憶》(Memory)。我個人覺得音樂劇領域兩位最傑出的巨匠是韋伯跟勛伯格,祝韋伯先生生日快樂。

韋伯先生還來中國交流過。現在中國有錢了,在政府的強力支持下,文化事業蓬勃發展,音樂劇和劇場也蓬勃發展。我也聽到有幾個計畫,說請韋伯來一起搞音樂劇,我聽到後覺得太好了,快把韋伯先生請來,即使不來寫,至少來監製,能跟韋伯大師見一面,甚至如果有機會能一起工作的話,那簡直是無上的光榮。

宋教仁之死

1913年,中國近代的民主革命家,當時中國國民黨重要的領導人宋教仁在上海被刺。這是中國向共和民主、向憲政發展的重大挫折。辛亥革命以後,清帝和平退位,孫中山先生和平交權,把臨時大總統的職務交給了袁世凱,袁世凱接了這個大總統,也開始按照大家的想法做。因為他接的不僅是一個頭銜,接到的還是大家一起成文的那麼一個規定,說你當的是總統不是皇帝,所以要按照議會總統制來。袁世凱是總統,要有議會,要有總理,限制總統的權力。議會開始競選,由於宋教仁組織了中國國民黨,號召力很大,所以國民黨成了議會裡的第一大黨。

按照西方民主制度的慣例,第一大黨有權組閣,宋教仁理所當然地就當了總理,這個時候已經準備北上北京,就任總理。中國當時還很不習慣說皇帝不及宰相,宰相自己還有黨,還有自己的一套東西,還要限制我的權力。總而言之,引起了袁世凱很大的不滿。之後就發生了宋教仁遇刺事件。以現在的史料記載,應該說沒有什麼可懷疑地指向了袁世凱,然而是袁世凱直接下令去刺殺他,還是袁世凱表達了對這樣一個內閣的擔憂,底下人去把這件事辦了,沒有清楚的證據。因為當要刺殺一個人的時候,很少有人直接下令說你去把那個誰殺了,但無論如何這件事袁世凱逃不了干係。宋教仁本來是應該成為中國民主歷史上重要的一個人物,但是在就任總理之前在上海被刺殺,死在了另一位國民黨領導人于右任的懷裡,非常令人遺憾。本來前景美好,可以有機會成為民主自由的中國,但從那以後又慢慢地滑向了軍閥混戰的深淵。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