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

《曉松說——歷史上的今天》來到了3月10日。今天講的三件事都很文藝。第一,對我們所有男生無比重要的是,1924年金庸先生出生了。第二,1928年金庸先生的表哥——民國大詩人徐志摩創辦了《新月》雜誌,在民國文藝史上很重要。第三,今天是李宇春的生日,春春生日快樂。

影響巨大的《新月》雜誌

先聊聊新月社。1928年,由一代大才子徐志摩主編的《新月》雜誌,正式創刊。我這個人雖然長得五大三粗,但是我個人在創作上,無論是音樂、電影還是文字上都經常被歸入新月派。新月派,其實就是過去繼承古典文學傳統裡頭的鴛鴦蝴蝶派,民國時期聲勢浩大的新月派,就是從《新月》雜誌來的。實際上新月社創刊的時候還是比較有政治傾向的,反對軍閥,寫一些像聞一多《死水》這種詩。後來變了,慢慢成了鴛鴦蝴蝶派,主要是人的變化。新月社剛開始的時候多麼強大,民國第一大詩人徐志摩發起成立,規模是民國的第一大社。大家聽聽眾編輯的名字:胡適、梁實秋、聞一多等,一大批文化精英,都是年輕有為。民國時代讓人嚮往,大家都二三十歲出頭就名滿天下,一群大名師大才子成立了新月社。後來人員慢慢變成了林徽因、卞之琳等,所以慢慢新月社變成了有點兒鴛鴦蝴蝶的意思。後來新月派給人的感覺就是不問政治、你情我愛,不像當初聞一多他們那些人在的時候那樣。總而言之,《新月》雜誌對當時的民國文壇以及整個社會是有巨大影響的,誕生了一批那個時候的詩人。

民國時代的詩社很輝煌,當然我們20世紀80年代的詩也很輝煌,也出現了很多詩刊,有些詩刊一直堅持存活到現在,當時我們人手一本,存在書包里。新月社堅持了沒多少年,一個重要原因是徐志摩先生去世了,在1931年的時候飛機失事。因為他是創辦者,是靈魂人物,所以他去世以後《新月》慢慢式微,1933年就停刊了,因為靈魂人物不在了。《新月》雜誌雖然短暫,但影響巨大。

創造了一個世界的金庸

1924年,徐志摩先生的表弟查良鏞出生,就是我們的金庸大師。我總想,如果沒有金庸,我們的少年時代該是多麼倉皇,我們的少年時代該是多麼「娘」。要是沒有金庸,我們只剩瓊瑤和三毛了。從小看著金庸武俠長大的男生心裡都有俠客夢,每一個導演也都有武俠夢,就是從金庸這兒來的。所以每一個中國導演無論如何也要拍一部武俠片,包括我這種新月派的都拍了武打片《大武生》。

金庸的作品裡也說了很多人生的道理,以至於我們在這個行業每次給人講唱歌,講寫歌,經常都用金庸的理論,說你看武功剛開始的時候,都是耍花架子耍得不得了,十八般武藝各種兵器全拿;然後到了一定程度,簡單了,就拿一把劍,不需要耍那麼多花架子;再到高手的時候,劍都不用了,就用木劍;再到高手木劍也不用了,飛花摘葉就可以傷人,他講的這些東西其實可以用到很多領域。

因為從小看金庸小說,對他營造的那個世界心裡無限嚮往。金庸營造了一個世界,這個世界當然是不存在的。實際上過去江湖是鏢局、綠林一起做買賣,大家是一個產業鏈,路上越艱險鏢局收的錢越多,鏢局收的錢越多,就能養綠林。但是在金庸筆下的江湖不需要掙錢,不知道收入從哪兒來,大家都穿得挺好,吃得挺好,不需要搞鏢局,也不需要幹壞事,大家行俠仗義,所以叫武俠,俠之大者。金庸創造的這個世界是我們曾經看到過的由中國人組成的最美好的世界,因為中國並沒有人營造過童話世界,不像西方,有安徒生、格林等,金庸營造的這個世界實際就是個成人童話世界。他是非常商業的,不然他的作品不會那麼多次被拍成電影、電視劇。商業的東西就是為了營造一個童話世界。《哈利·波特》營造了一個魔法世界,金庸營造了一個江湖世界,而且這個江湖世界裡面的男人女人都是那麼好,好到生活中永遠想找其中某一個人當作我的愛人或者想某一個當作我的妻子。我看到過一份越南報紙,說越南議會裡吵架,一方站起來指著另一方說你就是岳不群,可見連越南人都知道岳不群是偽君子。金庸營造的各種人物,是各種各樣人的代表,岳不群、令狐沖、張無忌,都不一樣,說明他營造的這些人物之鮮明、之有意思。

我覺得最難的就是他和其他作家不一樣,其他作家先構思、寫大綱、做人物列表,然後開始寫作。他不是,香港也不是文人社會,香港是一個奮鬥的社會,金庸先生到香港一開始在電影圈奮鬥,在香港電影圈一直到20世紀60年代,因為金庸在解放前就在上海電影公司開始做編劇。香港電影圈其實就是上海辦公區,香港電影一直到20世紀70年代,李小龍來了才開始形成香港的電影風格。金庸一開始在裡面奮鬥,後來愛上大美女夏夢,一看夏夢照片,完全像金庸筆下的那些女人。後來金庸開始創業,他的整個人生也特別厲害,《明報》開始是小報紙,金庸先生為它寫連載小說,每天寫一千字,連載的時候他沒有完整的頭緒,就是一直往下寫,想到哪兒寫到哪兒。每天頭版是金庸寫的社論,每版都有金庸自己的武俠小說。那報紙就他跟一哥們兒沈寶新一起辦的,那哥們兒出點錢,兩人拚命干拚命干,最後干成了香港最重要的報紙。

金庸厲害在哪兒?大家看金庸小說,很明顯能看出是連載小說,因為節奏很快。人物只要出門一定有事,到地兒只要一住下,必然有事,人物鮮明極了,可是事情永遠記不住。我在前年因為有一個機會,半年沒事幹,在一個地方待著,於是又把「金庸」都看了一遍。我猜大部分和我一樣的男生都應該看過十遍不止,因為在每一個年紀看,都覺得有意思。但是他最有意思的地方是,這些人你永遠都特別清楚,吵架的時候會說「你是岳不群」,喜歡姑娘時會說「你是趙敏」,或者說「你是小龍女」,可是這些人干過什麼事卻想不起來了,直到再翻到下一節,哦,他碰見這人了,他又碰見那人了,他在這兒又打一架,才慢慢想起來,這就是連載小說的特性。如果它是完全經過布局寫大綱之類的小說,那麼你能記得整個的故事線索。就是因為他不停地在連載,不停地寫,所以沒有一個完整的故事邏輯。但是他的人物特別鮮明,所以特別適合電影、電視劇。因為電影、電視劇里最重要的就是人物,只要人物能立住,幹什麼都吸引人。《百年孤獨》我已經看了兩遍,全記住那些事了,我不能再看第三遍了。但是金庸的書今天讓我拿起來再看,我肯定還是記不住,人物清晰典型,事件非常偶然,沒有什麼嚴格的邏輯路線,這就是連載小說的特點。他的書不停地賣,就是要人不停地看。當然金庸跟古龍先生不一樣,古龍先生是連載湊一塊兒出版,所以古龍先生的小說確實前後有很多矛盾,有邏輯上的問題。金庸先生還是負責任的,他出單行本的時候,重新把連載的那些東西,比如說前邊這些人死了後邊又冒出來這種漏洞,重新做一次完整的潤色,所以整個看起來一氣呵成,但還是充滿了連載小說的特點。

20世紀爆發過討論,到底是王朔高還是金庸高,前期的王朔和金庸其實差不多,都是暢銷書,內容也差不多,就是女的都只愛一個人。王朔前期的作品《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浮出海面》《空中小姐》等,那裡邊女的都讓人心疼死了,就死活愛一個男的,不管男的多壞,不管男的什麼境遇,就愛他,這就是商業。這種東西真的是遠離人性,因為一旦把女性放進現實中,她不會是這樣的人。金庸寫的這十四部,「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跟王朔前期那些小說基本都是走商業路線,金庸當然賣得更好。但是王朔後期的作品像《動物兇猛》《玩的就是心跳》我覺得有文學意義,達到了那個高度、那種層次,已經透析人性,把人的各個方面解剖給大家看,而不是說女的就是這麼清純,她就永遠愛一個,男的就是這麼英勇,好人永遠是好人,壞人永遠是壞人,沒有變。金庸小說的形式,就是從頭到尾就是一壞人,到最後也是一壞人,令狐沖永遠沒有變壞,女人永遠愛一個人。

金庸的小說商業到什麼程度?就是女人永遠都是處女,永遠不會讓自己身上沾染一點點灰塵。香香公主為了陳家洛,最後在乾隆那樣逼迫的情況下自盡了,不能讓身上有任何污點。如果沒記錯的話,金庸的十四本小說里,女主人公里只有一位不是處女,就是小龍女,而且還是最清純的一位。我覺得金庸那時候肯定下了巨大的決心說咱們往前走一小步,這一小步就是小龍女被一個叫尹志平的、特傻缺的人給迷奸了。完全是被動,但是由此還要被懲罰十六年見不到自己的愛人,在一個古墓深潭待了十六年,最後兩人終於相見了。我覺得金庸算是已經到了極限,因為他心中的女人,永遠像夏夢一樣清純美好。哪怕是像黃蓉、趙敏這種性格的,也是清白身永遠留給最愛的人,這是他的小說裡面我覺得最商業的一部分,所有的小青年看了,哇,蕩氣迴腸。

當然文學的價值並不是最重要的,不是說一定要什麼文學獎,寫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