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

《曉松說——歷史上的今天》來到了2月24日,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快樂!今天咱們重點講元宵節。接下來就是1962年的今天,著名的大學者胡適去世。

元宵節

元宵節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湯圓,北方人想不到南方湯圓還有肉餡的,但是北方的元宵確實沒有南方的湯圓好吃。北方有個歇後語,叫「湯圓沒餡——整個一個白丸(玩)兒」, 因為湯圓沒餡就是一白丸子,就是你干一件事幹了半天,全白乾了,就是一白玩兒。

元宵節,在中國古代實際上是一年中最最盛大的節日。因為這一天主要就是大家出來玩,除夕大家都要在家和家裡人團圓。就像在美國,聖誕節真沒什麼熱鬧可看,因為大家都在家裡團聚。而到了12月31日西方人的除夕這一天美國就很熱鬧,因為大家都要出來玩,中國的元宵節就相當這一天,所以最熱鬧。在古代,元宵節這天相當於過節加上春晚,所有的小品、戲曲、相聲、唱歌、跳舞、花車遊行、看燈、猜謎等等全出來了,是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人們全都上街看熱鬧。

而且元宵節是中國古代的情人節。古代女人平時就在家待著,大家閨秀學學刺繡,小家碧玉就織織布,反正都不能出門,即使出門也不能被男人看見。而元宵節是最百無禁忌的一天,大家全都可以出門了,小姐、太太、大姑娘、老媽子,全都到街上,然後在一起嘻嘻哈哈,穿的是一年最好的衣服,濃妝艷抹,所以古代的小說、戲曲里大量的男男女女相遇,就是在元宵節這天。我估計元宵節當時的情景是所有女的都在看花燈花車、猜燈謎,所有男的都在看女的,因為一年中從來都沒見過這麼多女的。

有很多詩詞、小說中都記載元宵節,比如《西廂記》,比如「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金庸的《倚天屠龍記》里,有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寫的就是元宵節。之前張無忌、趙敏、周芷若、謝遜一塊困在冰火島上,結果倚天劍、屠龍刀不見了,張無忌就堅持認為是趙敏乾的。於是趙敏就在元宵節的時候做了幾輛花車,她知道張無忌這天一定會出現,因為元宵節所有人都會上街,於是就把周芷若在島上偷了倚天劍、斬了屠龍刀,然後要弄死謝遜的事情都在花車上演成戲文,張無忌正好出來看到這些花車,到後來終於明白事實原來是這樣的。那時候沒電話,所以當時你要找一個人,你只要在元宵節出來,這人肯定能找著。

個人猜測,元宵節應該跟月亮有關係,因為古代確實很需要自然照明,元宵節和除夕隔了正好半個月,除夕的時候沒月亮,黑咕隆咚,到了元宵節十五這天是滿月。中國人對滿月始終懷有最美好的情感,滿月寓意著團圓。這跟外國人正相反,西方人覺得月亮只要一圓了就會出各種怪事。

在中國古代,元宵節同時也意味著「盛極」,就是最盛大的一天。中國有句古話叫盛極而衰,《紅樓夢》中是拿元宵節當一個非常大的隱喻。《紅樓夢》里關於元宵節的描述很多,第一回上來就講元宵節,裡面有一句話,叫「好防佳節元宵後,便是煙消火滅時」,所有的煙花、燈火把元宵節那晚照得如同白晝,就叫「盛極」,而元宵佳節後,煙消火滅,就一下子衰敗了。賈府里最盛大、最美好的一天,就是元宵節元妃省親的這天,整個賈府張燈結綵,賈母兒孫滿堂非常幸福,大家猜燈謎、聯詩作句等等。而到了第二年元宵節,《紅樓夢》差不多就到結尾了,擺了宴但是沒人來,大家都有各種各樣的原因,有人說恨王熙鳳,有人說家裡沒人看家,有人說我們家沒錢,不想來丟人,等等。總而言之,第二年元宵節賈府很冷清,那寓意很明顯,就是說這個賈府衰敗了。實際生活中,曹雪芹他們家就是元宵節後被抄的,也是盛極而衰。他真正是大家出身,然後家道中落,不是一般的敗落,而是抄了他的家,一切都沒有了,所以曹雪芹對此是感受至深,對元宵節描寫得極為細緻。

歷史上還有一個朝代盛極而衰,就是隋煬帝在長安大宴全世界各國的人民。我看過各式各樣的記載,有的寫整個長安的樹都用絲綢裹上,有的寫長安的樹都用米粥塗上,顯得我們富得簡直不得了。我個人判斷有可能是先塗了米粥,外頭又裹了絲綢,因為長安挺冷的,直接裹絲綢風一吹就沒了,所以先塗米粥。不管是塗米粥還是裹絲綢,總而言之,整個長安是一派繁華景象,大宴所有番邦。樂隊動用一萬八千人,可見中國那個時候音樂還是很繁榮的,形成了歷史上記載最盛大的一次元宵節。各國都回去寫說,中國太厲害了,吃頓飯都那麼豪華。而隋朝緊接著就盛極而衰走向滅亡。

現在元宵節聯詩的已經很少了,當年我們小時候過元宵節的時候,要聯長詩,這是我童年很美好的回憶。每到這個時候我就是家裡最受歡迎的那個,每次聯詩到我這兒,我都能想出很有意思的,而每次一到我爸那兒,就說出一句極不靠譜的。古代時候的大家庭,一到元宵節,就會來很多人,聯詩作句猜燈謎,無比熱鬧。現在好像不但聯詩作句沒有了,猜燈謎的也少了。由於大家都很忙,連段子的產量都低了,飯桌上聚會,大家在談房價和股票,唏噓不已。但是無論如何這節還是要過的,祝大家元宵節快樂。

胡適去世

1962年的這一天,胡適先生去世了。如果拋開所有的政治觀點,我個人認為,胡適先生是民國時代知識分子的旗幟。

胡適可以說是少年有為,二十六歲從美國留學歸來,哈佛博士,做了北大教授,這種偉大的教授在今天已經很少了,二十幾歲做教授是極為難得的。他是公認的新文化運動的旗幟。當然,胡適先生因為名聲太大,也經歷過一些波折。胡適先生當時心繫中國的變革,所以在美國還沒來得及拿到博士的證書就回國了。那時候他已經名聲很盛,所以想拿個博士證書其實很容易。而且我覺得,理工科的學位、資歷都很重要,但文科的學位就沒那麼重要,我最喜歡的兩位現代作家,王朔跟王小波,也都沒有重要的學位。

胡適先生年少成名,而且成的不是一般的名,是成為民國時期的旗手、大名士。所以,胡適先生一生,始終是民國知識分子的代表,江湖語言叫他「大哥」,大批知識分子都是以他為核心。如果稍微細分一點,應該說胡適先生是民國海歸知識分子的老大。胡適當時實際上是以北平為中心的一大群海歸知識分子的代表。當時北平各大學院的大教授,幾乎全是海歸,很少有土鱉知識分子,因為當時我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現代化。當時從歐美回來的那些學者在北平還成立了一個歐美同學會,剛成立的時候,只能是留學歐美的人參加,留蘇、留日的人不行。這個同學會到現在還有,不過到現在已經極度擴張,留學各地的都可以加入。

做「大哥」有兩點要求:一是得有學問,二是得有氣節。所以做大哥的人不光是要有學問,光武功高不能當大哥,像呂布武功高,但是呂布當不了大哥,因為他的氣節不夠。胡適的學問就不用說了,而他更有氣節,一生始終保持著一個自由知識分子的態度,沒有中途搖擺過。在那個年代做到這一點是非常難得的。因為那個年代思想極為動蕩,一戰二戰期間,在全世界都是一個大師輩出、思想家輩出的時代,產生了各種各樣的主義、思潮。在那個思想動蕩的年代,大家剛剛把儒家思想拋棄,人們非常容易動搖,非常容易混亂,非常容易一會兒激進、一會兒消極。但胡適先生始終沒有變過,一直都是一個自由知識分子,從來沒有因為黨派利益或者因為別的原因動搖過。所以胡適先生才能當「大哥」,在各種各樣的情況下,有人思想激進,有人思想保守,但最後都能團結在胡適先生身邊。

胡適先生的學問、人品、氣節以及堅定的信仰都是非常優秀的品質,再加上還有一條,就是因為他老婆太厲害了,生活上也沒敢胡來。胡適先生的夫人叫江冬秀,二十歲就訂婚了,那個年代很多知識分子都在家鄉娶了一個沒有文化的人,魯迅先生也是,胡適先生當然也是。但胡適先生和魯迅先生不一樣,他和江冬秀一生不離不棄,但始終都被江冬秀管得很厲害。江冬秀裹著小腳,一個字也不識,而且還非常厲害。胡適在外面非常西化,自由主義思想澎湃,在家是他對老婆「三從四德」。包括後來在美國顛沛流離,過著每天坐公共汽車的清苦生活,依然跟才貌不雙全的江冬秀女士廝守。胡適先生綜合了這些品質,所以自始至終是民國知識分子的「大哥」。

有一件事對胡適的影響很大,當時蔣介石很希望搞一下民主選舉,當然也不是真民主,其實蔣本人非常喜歡軍事獨裁,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改造國家。但蔣當然要走走形式,尤其是後來跟美國那麼好,總得要有個候選人一塊選。所以蔣就想誰既有威望,但又肯定選不上,最後想來想去想到了胡適。因為胡適沒權、沒兵,只是一文人。胡適還以為民主真的來了,就去參加競選。最後,蔣撕下了偽善的尊重知識分子的面具,從此胡適對蔣介石、國民黨非常失望。

在抗戰最艱苦的時候,中華民族最危亡的時候,胡適臨危受命,擔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