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

《曉松說——歷史上的今天》來到了2月23日。1988年的這一天,中國電影《紅高粱》獲得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創造了歷史。1455年的這一天,歐洲人說他們發明了活字印刷。1951年的這一天,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先生逝世。1945年,爆發了二戰太平洋戰場上最慘烈的一場戰役——硫黃島戰役,美軍攻到了山頂並拍下了著名的升國旗的照片。

《紅高粱》獲金熊獎

1988年的這一天,中國電影《紅高粱》獲得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那一天我記得很清楚,那時候我家訂《人民日報》,《人民日報》上登了很大一篇報道叫《青年導演張藝謀榮膺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我當時看到後很激動。張藝謀導演青年時代經歷了各種運動、各種磨鍊,最終考進了北京電影學院著名的七八級。七八級不光是在電影學院,在各個大學都是最牛的一屆,因為當時是前後十屆考生一起參加高考,所以一個班的同學能差十多歲。

張藝謀導演、陳凱歌導演等等,都是二十七八歲才進到電影學院讀書,但是正因此而成就了「第五代導演」。因為導演不像攝影、美術、燈光這些,不光是個技術活,導演最重要的是了解人,了解人生,了解人世。十八歲的學生考到導演這一行業,畢業以後才二十二歲,出來就當導演,他其實連愛情都沒看明白,更別說看清人。當時二十七八歲的這一批人,經歷過生活磨鍊,見過人世間的種種悲歡離合,最後造就了中國的第五代導演。首先是陳凱歌導演的《黃土地》一舉成名,但是陳凱歌導演當時並沒有得到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的大獎。三大國際電影節是指戛納電影節、柏林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奧斯卡不包括在內,它是美國國內電影節。到今天,三大電影節略微拉開了距離,戛納一枝獨秀,柏林電影節後來慢慢轉向政治化,已經差了很多。威尼斯電影節由於堅持給一些沒有票房的電影獎項,所以跟前兩個慢慢地拉開了距離。但在當時,柏林電影節和威尼斯電影節還是和戛納齊名的電影節。這次是張藝謀開天闢地第一次獲得了世界大獎,大家都非常歡欣鼓舞。

據說張藝謀導演獲獎時,還有一個關於陳凱歌導演的傳聞。我非常尊敬陳凱歌導演,陳凱歌導演還是我北京四中的大師兄,所以凱歌導演看到下面這段不要生氣。當時凱歌導演成名作《黃土地》的攝影師是張藝謀,凱歌導演看到張藝謀獲獎的報紙,據傳聞說他當時正在上廁所,然後很長時間沒有出來,因為心裡百感交集,自己的攝影師導演的作品都得了柏林金熊獎。凱歌導演奮發圖強,後來拍出了中國電影史上最優秀的電影之一《霸王別姬》,得了比柏林電影節更高一級的戛納電影節的金棕櫚獎,也是中國電影這麼多年來唯一的一個金棕櫚獎。

《紅高粱》是一部劃時代的電影,今天來看依然很激動。我們的電影一直都是現實主義電影,在中國有現實主義傳統,我們的藝術教育從藝術概論開始就叫社會主義現實主義藝術教育。而《紅高粱》蕩氣迴腸,第五代導演第一次衝破了現實主義的藩籬。還有一個要提的人,《紅高粱》的原作者、編劇是莫言老師,那時候因為《紅高粱》也是一炮成名,在很多年以後,莫言老師終於榮膺諾貝爾文學獎,按說在國際上的地位應該高於這三大電影節。莫言老師得獎的時候,張藝謀導演還發去了賀電,祝賀老搭檔、老朋友得獎。那個動蕩年代,確實誕生了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等一大批優秀的導演,還有莫言、蘇童、余華、王朔等優秀的作家,是文藝的黃金年代,《紅高粱》應該算是黃金年代裡面最閃光的電影之一。這部電影還成就了姜文、鞏俐,成就了著名的攝影師顧長衛。一部好電影、一個好時代,能成就一大片人。這一天,值得紀念。

張伯苓去世

1951年這一天,南開大學的校長張伯苓先生去世。民國時代對我們國家文化最大的貢獻就是當時創立了那些大學。那些大學一直到今天,依然是這個國家的脊樑、民族的心靈,包括南開大學在內。南開大學在張伯苓校長手裡發展成一流的大學。當時南開大學是私立大學,不像北大是國立大學,清華是由美國人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建立的留美預備學堂。私立大學辦得這麼好,成為與清華、北大齊名的中國最好的大學,確實了不起。抗戰期間著名的西南聯大創造了無數傳奇,西南聯大其實就是清華、北大、南開一起聯合成立的。

南開不光有大學,還有中學,周恩來總理就畢業於南開中學。到今天,天津的文化標誌首先是兩所大學——天津大學和南開大學。兩所大學實際上是在一個校園裡,從天津大學進大門,走著走著就可以走到南開。這兩所優秀的大學是天津的驕傲,也是民國時代的最好的大學,感謝張伯苓校長。

首次活字印刷《聖經》

1455年德國發明家約翰內斯·古騰堡製成了第一台活字印刷機,印刷了第一部《聖經》。我們一直說印刷術是我們發明的,當時已經是1455年了,活字印刷術到底是他發明的,還是從我們這兒傳過去的?不管怎麼樣,這是人類巨大的進步。

文藝復興當然有很多很多原因,但我個人覺得,是印刷術直接導致了歐洲的文藝復興。人類的文化和科技永遠分不開,有的時候文化向前進,科技跟著走。但大部分時候是科技在推動,然後文化在解釋。在沒有活字印刷術前,歐洲只有貴族、宗教教士們才看得起書。那時候用的是羊皮紙,那得多少只羊才能弄出夠一本書的羊皮紙。書又不能印刷,還得去抄,所以那個時候人們的識字率極低,民間普遍民智未開。這才導致了各種各樣的封建落後的東西,人們長期處在黑暗時期,實際上那個黑暗時期就是愚民時期,宗教說什麼就是什麼。

印刷術一下子突破了這個禁忌,書可以流傳到民間,民間大量的年輕人開始讀書,於是誕生了大量的新興知識分子。這些知識分子不是守舊的貴族,也不是宗教的傳教士,他們開始思考、開始學習、開始交流,他們開始不服氣、開始奮鬥,這才導致了偉大的文藝復興的到來,文藝復興把歐洲從黑暗時代帶到光明,開始向前進。所以印刷術不管是我們傳過去的,還是他們自己發明的,都是推動人類前進的重要的里程碑。

美軍士兵在硫黃島豎起國旗

1945年的今天,美軍隨軍記者拍下《美軍士兵在硫黃島豎起國旗》這張照片。大家去華盛頓的時候能看到這個雕塑,就是這個姿勢。硫黃島戰役是二戰中整個太平洋戰場上最慘烈的一場戰役。瓜島戰役當然也很慘烈,美軍打了半年,殲敵兩萬四千,但自身傷亡只有五千多。而在硫黃島戰役中,美軍打了六周殲敵兩萬,卻付出了兩萬五千人傷亡的慘重代價,才佔領了這個彈丸小島,其慘烈程度可想而知。

硫黃島是一座火山島,日軍的守軍也就兩萬多人,美軍當時是大軍進攻,整個戰列艦隊、巡洋艦隊、航空母艦一直停在外海,鋪天蓋地地轟炸。航空母艦轟炸,戰列艦406毫米的大炮不停地向所有的山頭、所有的岩洞、所有的工事轟擊,每顆炮彈一噸多重,然後美國已經身經百戰的最精銳的海軍陸戰隊登陸,打了很長很長時間。實際上,2月23日這一天,並不是硫黃島戰役取得勝利的那天,而是硫黃島戰役中美國海軍攻打硫黃島的最高峰——折缽山的那天,攻到山頂之後,美軍豎起一面國旗,這時正好被一個叫羅森塔爾的記者看到了,於是就拍了這張照片。照片拍了以後,這個記者覺得國旗好像不夠大,士兵的姿勢也不夠優美,於是就找了一面更大的國旗,然後又重新讓這幾個士兵做了一遍,重新拍了一張照片。所以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張照片,不是最開始的那張。

這張照片緊接著就登到了美國的報紙上,極大地振奮了軍心和民心。所以這張照片非常重要,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榮譽所在,現在也成為立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最重要的雕塑之一。當然,硫黃島戰役到此還遠遠沒有結束,而且後面非常慘烈,照片上出現的士兵,有半數在插完國旗之後,在接下來的戰鬥中都犧牲了。最後,兩萬日軍幾乎全部陣亡,美軍的傷亡加起來也有兩萬五千人。

硫黃島戰役是二戰太平洋戰場上最慘烈的戰役,但是從此美國取得了對日本轟炸的最重要的前沿陣地。所以硫黃島戰役在二戰太平洋戰場上乃至人類戰爭史上都是一場載入史冊的戰役。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