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

《曉松說——歷史上的今天》來到了2月18日。1294年的今天,忽必烈大汗駕崩。1933年著名的藝術家小野洋子出生。1929年的這一天,第一屆奧斯卡獎獲獎名單公布,從此電影走上了奧斯卡時代。

元世祖忽必烈去世

1294年這一天,元世祖忽必烈駕崩。歷史上稱呼一個人一般都是用他的最高官銜,所以如果縱觀世界歷史,應該稱忽必烈為蒙古大帝國大汗忽必烈,而不是元世祖忽必烈。因為忽必烈有兩個官銜,元世祖只是說的我們中國這一塊,是元帝國的皇帝。忽必烈的另一個身份是整個蒙古大帝國的大汗,蒙古大帝國包括了五個帝國,元帝國只是其中的一個,另外還有伊兒汗國、察合台汗國、欽察汗國、窩闊台汗國。整個蒙古大帝國橫跨歐亞,是有史以來世界上最大的帝國,有三千萬平方公里之大,包括今天的中國、俄羅斯,整個東歐、中亞細亞等等。這五個大帝國,要公推一個領袖,作為整個蒙古大帝國的大汗。忽必烈就是公推的蒙古大帝國的大汗,同時兼任元帝國的皇帝,相當於你是一個總統,同時兼任了聯邦中的某一個頭。所以在世界歷史上說起忽必烈,應該說蒙古大帝國大汗忽必烈,而我們的歷史管他叫元世祖忽必烈不太準確。這是我想給大家澄清的一點。

忽必烈的功過在歷史課本上講得很清楚了,包括在他的時代,打通了整個歐亞,導致了歐亞兩洲的交流,馬可·波羅就是那個時代往來歐亞的。有些陰謀論者說馬可·波羅沒來過中國。有人說他只是在蒙古大帝國的某個地方,遇見了一些在中國做官的人,跟他講了些中國的事,然後他就回去寫了。也有人說他確實來過中國,有各種各樣的考證。但目前大家比較公認的是,馬可·波羅確實來過中國,遛了一圈,但是沒有他自己描述得那麼輝煌。

第一屆奧斯卡獎提名名單公布

1929年的這一天,第一屆奧斯卡獎的提名名單揭曉,包括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等等。1929年正是美國開始進入大蕭條的時候,卻恰好是迎來了好萊塢飛快發展的最輝煌時代。好萊塢確實很有意思,美國經濟一不好,它就大發展。因為經濟不好,大家沒事兒可干,遠處也去不了,於是就只能看電影。大家失業,心情肯定很不好,而喝酒解愁還會犯罪,於是好萊塢電影就給大家造夢吧。在電影中大家看到的都是美好生活、美女、帥哥等等,很有麻痹作用,因而叫治癒電影。所以從奧斯卡獎開始,好萊塢進入了蓬勃發展期,再加上美國經濟持續多年的大蕭條,好萊塢成為美國人民最重要的精神食糧來源地。

奧斯卡獎那時候不叫奧斯卡獎,叫Academy Award(學院獎),當時有個女圖書管理員說這個小金人兒長得有點像我的叔叔奧斯卡,於是大家說那就叫奧斯卡獎吧。但是在美國電影圈裡,卻從來不說奧斯卡獎,奧斯卡獎這個名字都是外面的觀眾、影迷在說,在好萊塢電影圈裡,到今天為止大家也還是說Academy Award,以表示圈裡圈外的不同。相當於外面給它取了個藝名,或者叫小名,但圈子裡還管這個叫Academy Award。

奧斯卡獎現在已經發展成為全球商業電影的標杆,但是實際上到今天它也不是個全球電影獎。戛納獎是一個真正的全球獎,是真正的國際電影節,現在戛納電影節已經很少有法國電影獲獎了,柏林電影節更是如此。而奧斯卡獎實際是一個美國電影節,其中只有一項最佳外語片獎頒給其他國家,剩下的都要頒給本土電影。當然,美國不視英國為外國,英國完全是在美國文化圈裡,英國電影不算最佳外語電影,它說的不是外語,說的是英語,前兩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都由英國電影獲得。但是除此之外,中國電影、法國電影等等,都只能去競爭一個獎項,叫最佳外語片獎。像《卧虎藏龍》這樣的電影,講的不是英文,但是獲得了奧斯卡各獎項提名,是極少出現的,因為這個是在美國拍的中國電影,製片公司是哥倫比亞電影公司。

但是由於好萊塢電影在全世界的流行,奧斯卡這個美國國內的電影獎在全世界的影響,要遠遠大過世界最大的三個電影節。奧斯卡獎有一套非常複雜的評獎制度,就是怕出現不公平,怕被人罵。戛納電影節和柏林電影節都採用的是精英投票制,幾位評委說誰行,誰就行。所以那些電影節經常出現評委擰巴了,把獎給了一個特怪的電影。奧斯卡獎是由各個公會裡的六千名評委來投票,這些評委都是各個公會裡面的精英,然後大家一起來投最佳影片獎,所以不會出現突然間大家都擰巴了,把獎給一個特怪的電影的這種現象。

當然對評委施加影響的情況還是有的,就是可以去遊說評委,奧斯卡獎有一個強大的遊說體系。美國是全世界唯一一個有《遊說法》的國家,其他國家都沒有這種奇怪的法律。美國人認為,反正在底下也是做交易,怎麼著也得整出點兒事來,那還不如乾脆就把它拿到桌面上。美國《遊說法》適用於國會、政府,最後延伸到連奧斯卡都要遵循這種《遊說法》。《遊說法》很有意思,就是要向政府彙報,你收了多少錢來遊說這個事情。當時就怕遊說這種事情太普遍,所以規定一次只能遊說倆人。但這樣遊說公司是非常痛苦的,因為他每次只能遊說兩個,但是奧斯卡有六千評委。遊說公司在選擇時首先直接刪掉肯定不喜歡這種電影的評委,肯定喜歡這部電影的評委,也不用去遊說,所以分析過程的工作量是巨大的,要把那六千人都仔細研究一下。分析完了以後,如果認為只有一千個評委是中間搖擺型的評委,然後就去遊說。總而言之,這一套遊說下來,總共得三四百萬美金,這也是一個生意。但是前提是你的電影得好,奧斯卡獎就是這樣,在好電影跟好電影的競爭中,你得懂遊戲規則,最好你還願意花錢,把這些事情都弄下來基本才可以獲獎。像這兩屆得獎的,都不是製作最大的電影,但是卻是同一個製片人。這個猶太製片人很厲害,有超強的遊說能力,所以連續兩屆都看到他的電影獲獎。但奧斯卡獎總的來說還是公平的,因為遊說是公開的競爭。

小野洋子生日

1933年,小野洋子出生。她居然已經八十歲了,時光飛逝啊。我是聽著她的歌長大的,小野洋子後來嫁給了列儂,她和列儂也有很多有趣的傳說。小野洋子是一個優秀的畫家,她是一個日本姑娘,但是她實際上一直在西方生活。她怎麼跟列儂相戀的呢?傳說她畫了指甲蓋那麼大的一張畫,掛在一個特別高的地方,前面放了一個梯子,梯子頂上有一個放大鏡。然後說誰爬這個梯子用放大鏡去看我這畫,就是有緣人。於是她每天等啊等,沒有人來爬這個梯子,最後列儂來了,列儂爬上了這個梯子,拿著放大鏡沖著畫看了一眼,最後倆人就相愛,在一起了。

小野洋子和列儂在美國發生了各種各樣有意思的事情。反戰時期,列儂是當時反戰青年的精神偶像之一,還有另一個人是鮑勃·迪倫。那時候的人都很叛逆,抗議戰爭,呼籲和平。列儂和洋子當時創下了不下床在被窩裡接受全世界媒體採訪的先例。我覺得小野洋子成就了列儂,讓列儂成為後來的大師級的藝術家。因為一個歌手即使他的歌再流行,賣了再多唱片,哪怕一直排在世界唱片銷售第一名,與大師級的藝術家還是有差別的。而列儂為什麼最後成為披頭士裡面最受人民愛戴的一個呢?就是因為他娶了小野洋子,成了藝術家。她把他造就成了一個有深邃思想的大師。列儂後期寫的歌,都已經遠遠超越了前期的那些愛情歌曲,都有博大的悲天憫人的情懷。所以列儂是在小野洋子的幫助下,從一個萬人喜愛的流行歌手變成了受人愛戴的藝術家。

大家有時間可以看一部紀念列儂的紀錄片,很感人。列儂彈白色鋼琴唱Imagine(《想像》),洋子穿著白色裙子把白色的窗戶一扇一扇打開,是一個非常美好的結尾。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