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

《曉松說——歷史上的今天》來到了1月7日。首先在1989年的今天,裕仁天皇去世。再有就是今天是兩位我很喜歡的電影人的生日,一位是尼古拉斯·凱奇,另一位是洪金寶。

裕仁天皇去世

首先講一下裕仁天皇,對中國人民來說無比熟悉的這位天皇。中華民族一百多年來,被日本欺負得最多。最開始的時候,甲午戰爭是裕仁的爺爺明治打敗了我們,因此獲得了巨額賠款,獲得了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中國的超過日本政府全年收入數十倍的巨額賠款,導致了明治的維新圖強迅速成功。交到裕仁手裡的時候,日本已經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家,因為一戰的時候,這個日本作為戰勝國,獲取了很大的利益,不但獲取了德國在中國的殖民地等,而且躋身世界大國,共同出兵干涉了蘇聯。

日本之前就打敗過俄國,後來又在西伯利亞干涉過蘇聯,在最後,蘇聯紅軍還是把所有的日本人趕出去了,但是那個時候日軍已經是列強之一。而且在這個一戰以後的華盛頓會議上,簽訂了《限制海軍軍備條約》(即《五國海軍協定》),日本獲得了這樣的地位:全世界海軍五大強國的主力艦噸位比例為5:5:3:1.75:1.75, 其中兩個五是美國跟英國,三就是日本。法意兩國各為1.75。日本已經超過了歐洲的法國跟義大利,獲得了僅次於英美的海軍強國地位。

相當於什麼呢?裕仁天皇繼位的時候,他是一個很年輕的人,二十幾歲就繼位了,一個年紀輕輕的人,手裡拿著大殺器,而且放眼周圍在亞洲還沒有什麼可匹敵的對手。大家知道當時這五個強國,美英法意都很遙遠,他在亞洲,面對的都是一些不甚強大的國家。

日本說是3:5:5對英美,實際上海軍的發展並不弱於英美。因為二戰前,世界海軍強國叫「Big Seven」就是「七大艦」,就是16英寸(406毫米)這麼大的大炮,裝備這樣大炮的軍艦一共有七艘,其中美國三艘、英國兩艘、日本兩艘,所以在這個時候他的海軍實力已經跟英美基本上齊平。到二戰開戰的時候,日本海軍跟英美相比已經毫不落下風,尤其航空母艦和艦載戰鬥機是超越英美的,並且二戰中還有兩艘世界上最大的到現在也沒人超越的巨型軍艦,裝備18英寸大炮的「大和」號和「武藏」號。

裕仁天皇作為一個手握大殺器的年輕的神一樣的皇帝,他對二戰包括對侵略中國、亞洲各國,要負一個什麼樣的責任?我個人覺得他要負很大的責任。歷史上有很多的記載,日本的軍部、陸軍怎麼猖狂,還要搞政變刺殺大臣等等,在戰前也發生過,在終戰的時候——1945年到最後的時候也發生過。但是即使是那樣的法西斯軍部,他打的旗號也是要「清君側」,就是要保衛裕仁天皇,還是要一切聽天皇的,把那些不想打仗的大臣屠殺掉。實際上全日本人民把裕仁天皇當成神。

我是這麼想的,一個是日本這個民族本身的民族性,這個事不能由裕仁天皇一個人來負責。其實一直到今天日本這個民族性,它的尚武傳統,它的那些民族特點都很突出,包括日本人生存在那樣的幾個小島上。那幾個島不但什麼資源都沒有,而且集中了全世界百分之十的活火山和百分之二十的地震海嘯。這個民族的慾望、民族性,當然不能全賴到裕仁天皇身上。但這個法西斯的慾望,在裕仁天皇那兒實際上是獲得了默許的,這個地方我覺得裕仁天皇要負上責任。當然了,如果從人性上考慮,任何一個年紀輕輕的、手握大殺器的皇帝,手下又有一些無比忠誠的、戰無不勝的軍隊,難免會膨脹。

在裕仁天皇繼位時他繼承了他爺爺幾乎戰無不勝的紀錄,明治時代不僅打敗了世界上經濟體最龐大的中國,在1904年、1905年日俄戰爭中打敗了號稱歐洲最大陸軍的俄國,接著在一戰中成為戰勝國。所以人嘛,都是這樣的。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也都有年輕皇帝,繼位的時候手握大殺器,然後有戰無不勝的光榮成果,當然會野心膨脹。所以我覺得在後來發動戰爭中間裕仁天皇起到了不可推卸的責任。

作為一個年輕人,他的衝動,他的那種企圖建功立業、企圖光宗耀祖的慾望,導致了亞洲人民的深重災難,也影響了美國人民,二戰襲擊珍珠港,跟美國打了那麼多年。但是到最後的時候,裕仁天皇起到了還算是比較積極的作用,至少是少犧牲了本國一半的軍隊吧。

因為當時,實際上在日本最後的時間,主戰派還是佔到上風,不但在人數上佔上風,而且主和派手裡沒有武器,都是手無縛雞之力的那幫外交官以及文人。軍隊是堅決要求打的,因為日本民族那種尚武精神,日本是一個不但尚武而且善戰的民族。這種情況下,裕仁天皇有絕對的權威,最終在御前聖裁的時候,大家在內閣相持不下,文人沒辦法,文人沒有子彈,沒法跟軍人干,但文人抬出裕仁天皇,我們主和,你們(軍人)主戰,那我們最後到御前聖裁,就是由天皇來裁決。最後裕仁天皇在聖裁的時候,是堅定地說,我決定停戰,接受盟國的條件,不再讓我們的人民做出更多的犧牲,並且裕仁天皇最後說,寧可不要我自己這個位子,大家也應該最後無條件投降。

無條件投降就是說不能講任何價錢了,是不是保留天皇制、保留裕仁天皇,裕仁天皇是不是當成戰犯,這個時候還不確定。當時整個軍隊,包括日本人民,已經每個人都在磨竹子了,大家準備拼了,有槍的拿槍,沒槍的拿竹子,拿竹子都要干。最後裕仁天皇決定,跟全國人民廣播,那也是日本人民第一次聽到天皇的聲音,因為天皇在日本一直都是神,從來沒人聽過他說話啥樣。

裕仁錄音的過程有點意思,因為大家從來沒人敢命令天皇說,你站在這兒,你對著那東西。天皇本人連電話都沒接過,雖然日本是一個近代化的列強國家,海空軍都是世界先進級別的,但是日本天皇本人從來沒接過電話,因為他不需要也不可能有人敢於給他打個電話讓他接,全是副官大臣接完告訴他一聲。但是他終於走到了麥克風前,所有的錄音師都跪著,然後大家都感激涕零,在那兒哭著。然後裕仁天皇發表了這個終戰的宣言,錄了兩次,第一次錄完了以後問大家說,我說錯了沒有,大家都不敢說話,因為誰敢說天皇說錯了,然後天皇再問說,我說錯了沒有,有一個錄音師斗膽說,您有一個詞發音不太清楚,天皇馬上說,那我再錄一遍。然後又錄了一遍,第二遍又錯了幾個地方,但誰也不敢再說,您還得錄第三遍,沒有人敢了。於是就播出了天皇的第一段錄音,日本人民在那一天所有的事情都停下來,所有的軍隊、所有的人民,聽到了天皇真實的終戰宣言,相當於詔書,所以才導致了最後日本沒有大亂,也沒有導致軍隊大規模嘩變。雖然有小規模的嘩變啊,一支小部隊,衝到了東京,鬧了一鬧,幾個軍官企圖挽救一下,但是由於天皇堅定的信念,最後這些軍官在皇宮門前廣場上全都剖腹自盡,向天皇謝罪,日本順利地投降了,沒有造成混亂。

當時美國的預計說,如果日本不投降,繼續進攻的話,最後到登陸日本本土,全部佔領日本,還要犧牲一百萬的盟軍。到最後這個時候,天皇阻止了最後的掙扎,他起到了正面的作用。並且天皇自己開始放下神的架子出來,讓全國人民看到了他的樣子,看到了他和麥克阿瑟將軍的合影。然後大家一看,哦,美國統帥那麼高,天皇那麼小。然後自己又發表了一個《人格宣言》,表明自己不是神是人,讓日本人民明白他只是一個人。從那兒開始,日本正式進入了一個民主社會,因為進入民主社會的一個前提,就是那個神,一定要從那個神壇上下來,人民才可以自己感覺到自己有權利,自己來決定這個國家的一切未來。所以日本天皇我覺得他是對戰爭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在最後,第一決定終戰,第二由於自己走下神壇,對使日本成為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家,他最終起到了好的作用。

巴拿馬運河第一艘船隻通過

1913年10月10日巴拿馬運河正式完工,1914年1月7日第一艘船隻通過,1914年8月15日首次向全球商船開放。巴拿馬運河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兩條運河之一,另外一條是蘇伊士運河。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貫通中國南北,它的作用也非常重要,但和巴拿馬運河、蘇伊士運河不可同日而語。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都是分別連通兩大洋,然後穿過兩大洲。換句話說,沒有這兩條運河,所有的船要多走一個大洲。沒有蘇伊士運河,船要整個繞一圈非洲,有了蘇伊士運河,直接就從印度洋、紅海進了地中海,所以意義重大。蘇伊士運河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為了這條運河發生了各種各樣的戰爭。巴拿馬運河比較幸運,因為在那個大洲只有一個強國,沒有那麼多人來爭奪。美國人為了掌控這條運河,不但開鑿這條運河,並且把運河沿線這個地區都當作了美國的管轄範圍,叫它租界也好,叫它運河區也好,反正這個地方屬於美國,因為這是美國的戰略生命線。

1915年時正逢一戰,巴拿馬運河開通,對於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