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冷蘇杭 旅行是為了遇上迷亂 畢竟會流干

四月中旬去了杭州一趟,回港後才買到新版《對照記》,除了早已讀過的張愛玲私房老照片,亦有同樣讀過的舊散文,再來便是剛出土的《異鄉記》,殘稿未完,卻已堪一讀再讀,讀得愴然。

新版書出籠後,有人抱怨出版社把舊文新作合在一起再編再出,似有強迫讀者買完再買之嫌。我完全無法理解這種思路。咦,讀書不都是講究版本的嗎?新版本的新意念,本身便是一種創意成果,若真愛原書作者,多買一本又何妨?反正從封面設計到編者引言都不盡同,各版有各版的好,書架上多一冊收藏,是對作者的尊重,等於再投喜愛的一票,稍稍付出成本,無傷大雅,除非書價定得明顯地不合理才值得抗議幾句,否則,若真不願買或買不起,便算了,大可上網下載看完即刪,無人強迫閣下掏錢,有啥牢騷可發?

出吧出吧,「皇冠」放心再出千奇百怪的新版本也無妨,別理會那些有「文化潔癖」的初階讀者,尤其那些對《小團圓》「拒買拒看拒談」的台灣女教授,世界並非專為她們而設,世界很自由,她們喜歡怎麼做或不做,隨她們便,千萬別被那些所謂教授的頭銜嚇倒。

所以我極愛新版本《對照記》,儘管一直對封面的黃花不太滿意,如同對《小團圓》封面上的紅花,只覺刺眼,毫無優雅可言,張愛玲本人想必是不屑的。

翻開書,當然先把書頁翻到《異鄉記》的第一行字,讀完再回頭看那《對照記》里的老照片,並且仔細做了筆記。上回看這些老照片已是十多年前,如今重看,因為不心急,所以看得更仔細,把每個字讀完再讀,也做了筆記,將來頗想寫寫評評。我發現張愛玲為第一張老照片寫的文字是說老照片「都」在這裡了,表示沒有其他了,可是最後一張老照片的配文卻聲明它們是經過選擇的,覺得「值得」留下的才留下,那表示尚有其他。不確定自己的解讀是否正確,今年七月香港書展若得見止庵先生,一定要好好請教。

《異鄉記》最前面幾段文字都在雜誌和「世紀版」讀過了,如今仍然逐字再讀,一口氣讀到尾,文雖未完,已可想像張小姐在寫作過程里所曾投注的強烈感情。

這或是她寫過的最情緒淋漓的散文、小說、筆記吧?到處是眼淚,哭完再哭,流了再流,由於傷心,不管去到哪裡都見天愁地慘,連到了杭州,看到的亦是「在淡淡的陰天下,黑瓦白房子無盡的行列,家家關閉著黑色的門」;坐船游西湖,則是「站在渡頭上,簡直覺得普天之下為什麼偏要到這樣的一個地方來」。

蘭成蘭成,天涯路遠,或許因為在路途上已經耗盡所有心力,此後愛玲,不再愛了。眼淚畢竟會流干。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