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疾走溫蒂 東堂

本來想從酒店步行到三聯書店,順便仔細看看王府井旁的「東堂」,但天氣實在太冷了,只好作罷,改為「打的」。隔著車窗玻璃欣賞這座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的建築物,看著教堂外樹枝禿頂,行人寥落,在寒冬里,別有一番肅穆味道。

正如對於中國各地的許多舊建築,說東堂有三百多年歷史,其實說得非常心虛。

這座天主堂確實初建於一六五五年,神父利類思和安文思逗得順治皇帝開心,龍顏大悅,賜地建「廟」,遂有了這座又名為「聖何塞堂」的羅馬式教殿。此乃北京的第二座天主堂,第一座早建了幾年,由神父湯若望籌辦,矗立於宣武門旁邊,名曰南堂。東堂落成後,歷經天災人禍,塌的塌、燒的燒,每一百年遭遇一次大劫,故每一百年即重建一回,如今所見已經屬於「第四代」,是一九○三年的修葺結局,所以,她的歷史既有「三百五十年版」亦有「一百零三年版」,長短不同,任君聯想。向來喜歡看教堂,尤其喜歡看建築在中國的教堂,因為著迷於傳教士之千里來華,帶來宗教也帶來科學,遙想當年的中國人看見這些紅須綠眼的洋鬼子,吃驚與好奇、不屑與敬佩,感受肯定非常曖昧複雜;有了如此這般的東西相遇,中國命運從此轉了彎、改了調,歷史遂有後來的悲喜。中國的近代史,在某個側面來說,其實由鋪建教堂的第一塊磚頭開始。

每回到北京,來去匆匆,想看的地方卻多。例如很想去看一次利瑪竇墓,想向這位四百年前的宗教勇士致敬。該墓位於阜成門外,目前為北京市委黨校所有。

也很想再看一次故宮,聞說太和殿正在重修而致沙塵滾滾,本欲避之則吉,但前陣子在香港聽故宮副院長說過:「兄弟啊,太和殿三百年才重修一次,今回修妥,又要再等三百年了,你豈能不去瞧瞧重修實景,拍張照,以便向子孫證明你曾經歷這樁歷史事件?」被他說服了,所以想去,可惜又未如願。只好把這都寫在wish list上,下回去北京,啥事都不幹,先去還願再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