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憶園主人

(一)

我引《管錐編》寫司馬相如與卓文君之戀,順帶提到月前所得清初《琴挑文君》竹刻筆筒,說「人物相貌尤其栩栩如生」,一位署名「憶園主人」的雅士傳真一封短簡給我說,「先生文中不提卓文君相貌娟好,可見此姝大概不以貌美著名」。我當然說不清卓文君真人漂亮不漂亮,竹刻上的她,頭髮刻得很好看,臉長長,算端正,但不媚。我記得張中行先生有一篇文章題為《關於美人》,說到各時各地都出了一些名傳後世的美人,如卓文君、趙飛燕、楊玉環之流。張老博學,他說文君是美人,想是有根據的。正巧左舜生《萬竹樓隨筆》記中國歷史上幾個名女子,也說「卓文君究竟美不美,至少在司馬遷和班固的筆底並無明文,但知音,且能詩,也許都是事實」。可是左舜生在文末加了一段話說:「最近偶檢《西京雜記》有下面的這樣一段,果若是,文君固美不可言也。」《西京雜記》是晉代葛洪的小說集,所記多為西漢遺聞軼事,卓文君作《白頭吟》故事也在內。《雜記》說「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臉際常若芙蓉,肌膚柔滑如脂,十七而寡,為人放誕風流,故悅長卿之才而越禮焉。長卿素有消渴疾,及還成都,悅文君之色,遂以發痼疾,卒以此疾至死。」消渴是中醫學病名,多指糖尿病。《史記》上確說「相如口吃而善著書。常有消渴疾。與卓氏婚,饒於財。其進仕宦,未嘗肯與公卿國家之事,稱病閑居,不慕官爵」。《雜記》說得好像他是狂戀文君、縱慾而消渴至死,不免誇張。其實他讓文君當爐不久,卓父王孫經人勸告,很快回心轉意,分了僮奴百名、錢財百萬給他們,相如因此有了政治資本,做到中郎將,到處活動,好久之後才病死,並非因文君之美而送命。

(二)

憶園主人信上說,若論古之美女,當數江東二喬。他說我既收藏竹刻,他早年在上海曾於博物館中見雕刻二喬之筆筒,雖有裂紋,造型很美,問我去看過沒有?

上海博物館藏那件清代吳之璠竹雕《二喬並讀圖筆筒》,我未見過實物,王世襄《竹刻鑑賞》一書倒有照片及拓本,說刻的是「兩婦高髻,一持扇坐榻上,一坐杌子,手指几上書卷,似在對語。榻上陳置古尊,插牡丹一枝,旁有籠、篋、罏、硯、水盂、印盒等文房用具」。筆筒背刻陽文七絕一首:「雀台賦好重江東,車載才人拜下風。更有金閨雙俊眼,齊稱子建是英雄」。此器之大喬小喬確是刻得很好,那首七絕的字卻不怎麼樣。這個題材清初清中時期都有竹人刻過,我家所藏一件雖無詩無款,刻工不輸上海那件,只是榻上古尊所插是蓮花而不是牡丹。

古代女人美不美全靠歷代筆墨渲染而定,未必可靠。「二喬」之「喬」,陳壽《三國志》本作「橋」,《三國演義》作者巧借這段故事自作附會才改為「喬」。曹操築銅雀台,命曹植做《登台賦》;《演義》作者安排諸葛亮計謀,把曹植原賦的「連二橋於東西兮,若長空之蝦蝀」,改為「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周瑜受此一激,終於完成孫劉破曹之局,杜牧因有「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之名句。其實,孫策和周瑜二十齣頭一個娶大喬,一個娶小喬,歡愉甚短暫,孫策二十六歲就死了,周瑜也只活到三十六歲。喪偶姐妹後來的歸宿歷史上並無記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