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就這樣長大了

(一)

我喜歡讀兒歌、童謠,老覺得那是喚回童年溫馨記憶的彩虹橋樑,過了橋就踏進故園的舊時歲月。我也相信兒歌童謠的句法辭彙和意境,都是語文的營養劑,跟詩、跟詞、跟歌一樣寶貴。香港普通話研習社得到語文基金的資助,最近出版了一本《香港中小學普通話教師教學資料彙編》,厚厚的一本大書,我先翻讀的是黃錦華和盧瑞媯整理的《普通話繞口令、兒歌、笑話、詩歌、歌曲選》。那裡面有一首《一年裡的蔬菜》我很喜歡:

一月菠菜才發青,二月栽的羊角蔥。

三月芹菜出了土,四月韭菜嫩青青。

五月黃瓜大街賣,六月葫蘆彎似弓。

七月茄子頭向下,八月辣椒滿樹紅。

九月大瓜麵又甜,十月蘿蔔脆鬆鬆。

十一月白菜家家有,十二月蒜苗水靈靈。

全首按月份點出菜蔬時序,既有農耕知識,也見形容生動,確是好玩。這樣淺淺白白的文字,給初學者捉摸造句的韻味,最是有用。日子久了,從這些兒歌走向詩詞文章的創作之路,自然可觀。再說,我始終相信民間鄉土風味的薰陶是親近語文、駕御語文必經的過程。「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是這樣來的。「閑夢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瀟瀟」,也是這樣來的。「九月大瓜麵又甜」一句,「麵」字是方言,指食物纖維少而柔軟,比如「紅薯很麵」。「這個瓜是脆的,那個瓜是麵的」。

(二)

我小時候讀過一首詠一年花卉的兒歌,一邊背誦一邊跟我家後園的花花草草相對照,有趣得很。黃、盧二位也選了這樣一首《十二月花》:

正月百花雲里開,二月杏花送春來。

三月桃花紅似火,四月蘆花就地開。

五月梔子心裡黃,六月荷花滿池塘。

七月菱花鋪水面,八月桂花滿村香。

九月菊花黃似錦,十月芙蓉賽牡丹。

十一月無花無人採,十二月梅花斗雪開。

兒歌越是寫得像一幅畫越好,像緣緣堂豐子愷的那些作品。冰心先生的《寄小讀者》洋溢的是親情;豐子愷的畫點染的是世情。北京剛拍賣一些豐子愷的作品,《小品六幅》中的《戶外綠楊春系馬》和《賞雪》最好。還有一幅立軸是畫給卜少夫先生,取稼軒詞意畫醉漢斜靠在大石上推開一株松樹:「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如何?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平白如話,正合子愷先生筆調。

二月杏花,六月荷花,乍看立時想起王西彥的一篇《蓮藕季節》。他說,他們去訪問洞庭東山一個花果生產大隊,看到河渠旁邊小空坪里,銀杏樹下遍地鋪曬著新收的蓮葉,清香撲鼻。問人,才知道蓮葉曬乾加工能製成高級煙絲。作家生長在浙東山區,卻到處有池塘,也到處有蓮藕:「夏天的傍晚,我們把牛放在溪岸或是山坡上,就到蓮塘旁邊去採蓮葉,把它做成斗笠或陽傘。到了秋天,水中的蓮蓬是我們最喜歡的果物,勝過山上的山楂……」他們就這樣長大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