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教人臉紅的文章

(一)

咸豐年間,浙江巡撫王有齡在粵軍入境之日手疏報狀,大略說明匪勢如何猖獗、戰守如何進行。咸豐帝密旨慰問,說是「全省存亡,該撫臣能否早有把握?」王有齡不知所措,既不可憑空亂說守得住,也不可膽怯自認守不住。他手下一位辦摺奏的人於是趕去請教精於此道的老師。老師當時已經年老目昏,不能親自起草,只說形勢如此,無論誰的手筆,只要增寫八個字,一定精確得體。學生忙問他是哪八個字?老先生說:「城在臣在,臣在城在。」王巡撫為之嘆服,咸豐帝龍顏大悅。

文章做到極處,只講究識大體,講究有風度,一點都不邋遢。那確是不容易的。慶祝回歸那幾天,大陸各地報章大量刊登報道、評論、抒情的文字,有的寫得寓意深遠,很有情致,有的過份衝動,顯得淺薄。手頭有一篇署名王彬彬的《別了,港督》,短短數百字,竟也遮不住稚嫩之氣。罵人的文章難寫。

(二)

文章分成五段。第一段說六月三十日下午四時三十九分彭定康乘坐黑色轎車駛出港督府:「彭定康緊鎖雙眉坐在車中,旁邊放著那面已在香港上空飄揚了一個半世紀之久的英國米字旗。」第二段說:「就在剛才,彭定康邁著艱難的步子登上了觀旗台;就在剛才,一個半世紀前耀武揚威升起的那面旗子在孤單的小號聲中緩緩降下;就在剛才,彭定康在接過疊好的旗子的一剎那把頭沉重地垂下……」第三段說:「我分明看到在場的一英人用手絹擦拭眼淚。難受?失望?——我不得而知。但我卻也分明聽到圍在港督府門口的中國人的歡呼。我知道,那是激動,是雀躍,是揚眉吐氣的豪邁!」第四段說彭定康的車子沒有直接開出港督府,而是圍著花壇在繞圈:「彭定康們在戀戀不捨。那就讓你們再看一眼,同時記住:歷史的車輪絕不會在原地打轉!」最後一段說:「彭定康的車子終於消失在視線中。別了,港督!別了,彭氏定康!你還在回頭眺望嗎?你看到了什麼呢?你是不是看到你的身後一個高大的身形正在聳起?那不是別的,那就是中國人自己的香港!」

(三)

「歷史的車輪絕不會在原地打轉」,但是,歷史的車輪大概也絕不會倒退一百多年,忍看今日的中國人動用落伍的伎倆去跟維多利亞女王的子孫罵戰。這跟外交交鋒里搬出「千古罪人」這樣的成語去罵架一樣教同胞臉紅。鄧小平一九八二年九月二十四日見戴卓爾夫人的時候說:「……如果不收回,就意味著中國政府是晚清,中國領導人是李鴻章!我們已經等待了三十三年,我們是在中國人民充份信賴的基礎上才能如此長期等待的。如果十五年後還不收回,人民就沒有理由信任我們,任何中國政府都應該下野,自動退出政治舞台,沒有別的選擇!」那是「城在臣在,臣在城在」的膽識。那一天,戴卓爾夫人在人民大會堂的石階上摔了一交。鄧小平並沒有像王氏彬彬那樣對她說:「難受?失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